“軟硬兼顧”解決數字鄉村發展難題

2019-09-25 09:41:51 | 來源:光明日報 | 編輯:王濤 | 責編:陳晨

  近日發佈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人,其中農村網民規模為2.25億人,佔比為26.3%;我國非網民規模為5.41億人,農村地區非網民佔比為62.8%。另外,因不懂電腦和網絡技能、不會拼音打字等限制而上不了網的非網民佔比分別為44.6%、36.8%;因為沒有電腦等上網設備而不上網的非網民佔比為15.3%。

  通過這些數據不難描摹出農村地區“非網民”群體的基本畫像,也客觀呈現出城鄉之間存在的數字鴻溝。缺乏網絡設備與上網條件、缺乏文化知識與上網技能兩者相互作用和影響,共同構成了制約數字鄉村建設的瓶頸。

  農村地區的互聯網使用狀況,一直是社會關注和討論的議題之一。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下一個10年,最大的互聯網紅利一定是在鄉村”的言論就曾引起關注。今年1號文件中,“加快推進寬頻網絡向村莊延伸”等內容成為文件一部分;今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下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這一重要文件,不斷將數字鄉村建設推向新的境地。在此背景下,我們更要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採取有效對策,從“硬體”和“軟體”兩方面著手,徹底解決數字鄉村的發展難題,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支撐。

  加快提升農村地區信息化硬體設施能力。一是要加快改善基礎設施,打通信息傳播的“最後一公里”,通過實施“村村通”工程,實現農村地區全部通電通網,改善上網條件和接入環境。二是要加快建設信息平臺或程式,結合農民的生産生活特點和物質文化需要,有針對性地建設一批電商、教育等網絡平臺及應用,提供各種優質高效的信息服務。三是加快網絡提速降費,近年來農村地區的網絡提速降費雖然已有一些進展,但仍有一定的調整空間。打通並拓寬農村信息高速公路,可以讓農民享受更多的互聯網紅利。

  彌合數字鴻溝,硬體的完善和補齊是基礎,更為關鍵的還是要提升農村地區人們的網絡素養和互聯網綜合應用能力,讓網絡真正能為當地人所用,真正融入當地人的生産和生活。在實現觀念和能力整體提升的過程中,政務機構和主流媒體應積極作為,進行必要的引導,開辦各種培訓班、開設各種在線課程都是不錯的途徑。針對日益紅火的農村電子商務,有關方面也可以籌劃並推進針對農民的商務訓練,採取課堂教學、專題講座和交流輔導等方式,對農民進行商務活動的培訓。唯此,互聯網才能真正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農村文化新的發展支點。

  數字鄉村的建設,前期投入多、回報週期長、工程難度大,各級政府部門要有高站位、深思考,統籌安排、齊心協力,有效彌補城鄉數字鴻溝,促進農村數字經濟向縱深發展,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全面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儘早實現。(作者畢耕 係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農業大學分中心特約研究員)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