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時代巨變 匯聚磅薄力量

2019-09-30 09:54:49 | 來源:人民日報 | 責編:陳晨

展現時代巨變 匯聚磅薄力量

  70年後再出發,而今邁步從頭越。

  9月24日,北京展覽館內人流如潮。“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當日正式向公眾開放,近1.6萬人匯聚北京展覽館,步入時光隧道,一起感受70年來中華大地的滄桑巨變。

  記錄開國大典歷史時刻的影像、紀念新中國建設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建成通車的浮雕、呈現脫貧攻堅新進展的實景……一件件精心佈置的展品,講述著動人心魄的歷史故事——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展覽館裏,前來參觀的人們不時舉起手機、相機,定格珍貴的畫面。今昔對比中,人們既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進一步堅定了繼續前進的步伐。

  150個“第一”,凸顯創新成就

  六分儀、手搖計算機、圓規……進入展廳不久,幾樣老物件引來不少參觀者的目光。這是北京官廳水庫建設時期、管理初期使用的物品,展板上有一個醒目標誌——“新中國第一”。

  展覽展出了150個“新中國第一”,定格了70年中許多閃光的瞬間。新中國建設的第一條鐵路建成通車、第一批國産汽車——“解放牌”載重汽車下線、第一台“東方紅”拖拉機生産成功、首條地鐵線路建成……150個“新中國第一”串起了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的歷史脈絡,也喚起人們的記憶。

  剛上大學二年級的周靖雯,看到“發現克拉瑪依油田”展板時激動地拍照,“這是我的家鄉!”

  1955年10月,克拉瑪依油田被發現,周靖雯的父母都曾在那裏工作。去年,她從家鄉來到北京讀大學,周靖雯説:“展覽讓人重溫新中國許多産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過程,很是感慨。”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第一顆風雲氣象衛星成功發射……一個又一個“第一”,記錄了70年來我國在各領域的一次又一次創新突破。

  “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是實物還是模型?”站在神舟一號無人試驗飛船返回艙旁,志願者李心雨最常被問到這些問題。

  1999年11月,我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在酒泉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當我告訴參觀者返回艙是實物時,很多人都説,‘那我得再拍一張。’”李心雨笑著説。

  相隔不遠處,是太空遨遊體驗項目。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並安全返回,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多個家庭場景,傳遞幸福溫度

  展廳裏有一個別出心裁的展區,引得眾多參觀者久久駐足——不同年代的家庭陳設。人們在這裡回首往昔、感受當下、暢想未來。

  一張土炕,一盞煤油燈,幾個搪瓷杯,幾床老棉被……一個房間內簡單的陳設,還原了新中國成立之初普通家庭的生活場景。這喚起了現年72歲的劉福仁老人的兒時記憶,他不禁感嘆:“我小時候的家就是這樣,那時候能蓋新棉被,就覺得日子可美了。”

  展現上世紀80年代生活場景的另一個房間裏,擺著當時十分稀缺的“三轉一響”——縫紉機、自行車、手錶和收音機,還有曾被視為奢侈品的電視機、電冰箱、電風扇等電器。如今它們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有的甚至已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改革開放後,大家的腰包越來越鼓。”劉福仁回憶:“這裡邊有的都成了老古董,現在家電都智慧化了,連我這個‘老古董’都用得明白。”

  家庭生活場景的變遷,生活設施的升級換代,是人民幸福指數攀升的一個縮影。

  在展廳裏,這樣幸福的變遷隨處可見。從“赤腳醫生”到家庭簽約醫生,背後是日漸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中國人的人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提升到2018年的77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解決不了溫飽問題,到2018年末農村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7%;從1949年小學階段入學率僅為20%,到2018年的99.95%……一組組生動直觀的圖表和數據,詮釋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7面英模墻,呈現榜樣力量

  70年裏,一些人的名字在歲月長河中熠熠閃光。

  展覽中有一個特別的展區,設有每10年一面的英模墻,共展出數百名英雄模範人物的事跡。他們中,有黃繼光、邱少雲、王進喜、雷鋒、焦裕祿等個人英模,也有紅旗渠建設者、“兩彈一星”元勳、小崗村“大包乾”帶頭人等英模群體。他們為祖國的富強、人民的福祉而奮鬥,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被後人永遠銘記。

  在英模墻前,大家駐足凝神,不時滑動展板旁的電子螢幕,細看他們的光輝事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向榮高在雷鋒的照片前久久站立,他年輕時在部隊,和戰友們都以雷鋒為榜樣。“他甘當‘螺絲釘’的精神直到今天仍彌足珍貴,無論是建設小康社會,還是實現中國夢,都需要無數人堅守崗位、擔當奉獻!” 向榮高説。

  在眾多英模中,有一張年輕的面孔,她就是黃文秀,生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年僅30歲的她,在今年6月的一次突發山洪中不幸遇難,用行動詮釋了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她是我們身邊的榜樣。”秦坤靜和張一萍是北京師範大學2017級碩士研究生,她們表示將用英模精神勉勵自己,找準人生坐標和方向,在努力奮鬥中實現人生價值。

  圖片説明:

  圖①:9月24日,“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正式向公眾開放。

  謝  明攝

  圖②:觀眾在參觀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模型。

  本報記者  蔣雨師攝

  圖③:觀眾在體驗VR傘降模擬訓練系統。

  謝  明攝

  圖④:一對老人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電子屏前合影留念。

  本報記者  蔣雨師攝

  圖⑤:小朋友在參觀“穩態強磁場裝置”電子沙盤。

  本報記者  張武軍攝  

  圖⑥:“走向復興”展廳。

  本報記者  張武軍攝

  圖⑦:觀眾在觀展。

  本報記者  蔣雨師攝

  版式設計:郭  祥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