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世界工廠 又是世界市場

2019-11-14 09:37:38 | 來源:人民日報 | 責編:陳晨

既是世界工廠 又是世界市場

  圖為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2018年碼頭吞吐量實現201萬標準箱。記者 呂莉攝

  對外經貿是連接國內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紐帶。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從11.3億美元到4.6萬億美元,我國成長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對外貿易實現歷史性跨越,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進入新時代,我國對外經貿發展走勢如何?又該如何進一步做好外貿工作?記者採訪了業內人士和專家。

  去年突破30萬億元——

  貨物貿易提質增效

  首次突破30萬億元大關,佔全球份額達11.8%,這是去年我國貨物進出口規模交出的高分成績單。登高望遠,就“量”而言,未來我國貨物貿易能否再邁上新臺階?

  “我國貨物貿易規模仍然有繼續擴大的空間,這是進出口共同作用的結果。”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説。看進口,我國製造業仍在快速發展,對外國自然資源、資本品的需求持續增長;居民消費能力不斷提高,消費需求日益多樣,對外國消費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看出口,我國製造業的全産業鏈優勢將維持一段時期,中低端消費品的競爭力仍然較強,而中高端資本品、消費品的研發和生産能力也在不斷提高;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自貿區戰略等深入實施,外國需求與國內産能的對接將更加順暢。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淩雲有同樣判斷:“隨著我國國民收入日益增加,以及構建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未來我國貨物進口貿易規模將加速擴大”。但他同時指出,考慮到外部需求增長趨緩、我國生産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未來貨物出口貿易保持較快增速的難度較大。

  再看“質”,未來我國貨物貿易商品結構是否會繼續優化升級?

  根據商務部數據,今年1—10月,機電産品出口占比達58.3%。其中,積體電路、光伏、挖掘機、醫療器械等高品質、高技術、高附加值産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長。

  “結構優化升級將力度不減、步伐不停。這表現在主要出口商品由以往的勞動密集型製成品或加工組裝的機電産品為主,逐步轉向高附加值的中間産品和資本品為主,同時消費品出口也由以往的代工轉向自主品牌、自主設計的中高端消費品。”屠新泉認為,未來對外貿易的主流將是大型機械設備、機電産品的核心零部件、高端時裝、電子産品等。

  高淩雲認為,應多措並舉促進外貿提質增效。跟蹤技術發展前沿,加大和境外研發機構在新興科技的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産品製造等領域開展合作的力度;鼓勵國內企業尤其是製造業加速轉型升級,著力提高出口産品的品質、檔次和附加值;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向品牌、研發、分撥和結算中心等産業鏈高端延伸。

  前三季度超4萬億元——

  服務貿易創新發展

  當前,服務貿易正日益成為對外貿易發展和對外開放深化的新引擎。未來我國服貿發展走勢如何?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超4萬億元。“未來我國服貿規模還會攀升,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與比重還會提高。”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副院長羅立彬分析指出,我國“人均中等,總量第二”的獨特國情,在發展服務貿易方面有可能同時發揮“比較優勢”和“本地市場效應優勢”。

  “人均收入中等水準”,説明我國能在服務全球化和全球服務外包浪潮中承擔一些具備比較優勢的環節,促進服務出口。近年來,離岸服務外包佔新興服務出口的比重一直在70%左右。同時,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全球第二,且與第一的水準越來越接近。巨大的國內市場支撐我國在一些規模經濟效應明顯的生産性服務領域具有本地市場效應,國內服務提供商在服務過程中有可能培育出國際競爭力,比如移動支付領域的一些産品。

  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為發展服貿帶來機遇。當前,人們的需求重點從可獲得性向品質、多樣性過渡。這將吸引國外服務提供商進入,帶來服務進口;並在競爭中提高我國服務提供商品質,促進服務出口。

  今年前9月,我國企業簽訂服務外包合同額8864億元,增長4.4%,這是新興服務貿易亮點紛呈的一個側面。在高淩雲看來,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消費升級産生的新服務需求、數字技術的應用革新、針對新興服貿的開放舉措出臺等利好因素影響,未來我國新興服務貿易有望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成為推動整體服務貿易增長的主要力量,並帶動服貿結構優化。

  上半年730億美元——

  利用外資穩步增長

  前不久聯合國貿發會發佈的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我國吸引外資73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繼續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和外資流入最多的發展中經濟體。未來我國是否會繼續保持對外資的強吸力?

  “未來引進外資規模必將繼續擴大。”屠新泉説,我國近年來積極擴大對外資開放,努力改善營商環境,全面落實外商投資企業的國民待遇,尤其是在以往開放相對謹慎的服務業領域,近年來開放力度顯著加大。日前,世界銀行發佈《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我國營商環境排名躋身全球前40,連續兩年被列入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這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前景投出的信任票。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也認為,我國完整的産業配套能力、龐大的市場規模、持續改進的知識産權保護制度、謀求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的穩健經濟體系,必將對外資産生強大的吸引力,外商也將長期看好在我國投資的前景。

  外資是經濟發展重要動力之一,未來如何利用好外資來助力我國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

  高淩雲認為,我們要多管齊下“穩外資”:區分市場尋求、要素尋求等不同類型的外資,因類施策,做好分類管理;完善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産權保護,做好外商投資法的配套法規和規章的制定;深入推進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繼續縮短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進一步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並推動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同國際接軌,培育國際領先的營商環境;拓展雙邊或多邊投資協定的談判工作,特別是做好與中國資本流向地的貿易、投資協定商簽或升級工作。(記者 齊志明)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