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戰略機遇 推動高品質發展

2020-09-29 08:53:31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馮實

  “十四五”即將開啟,在全新的發展階段,如何把握戰略機遇推動高品質發展?近日,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舉辦的“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研討會上,專家學者集聚一堂,就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建言獻策。

  新發展階段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認為,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主要面臨保持合理經濟增速、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四大壓力。與此同時,新技術變革、新産業變革、新需求升級也帶來了新的機遇。

  “我國工業化、城鎮化仍有較大的空間,産業體系、基礎設施等綜合優勢突出,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趨勢也沒有改變。”王昌林表示,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努力在危機中謀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加快形成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如何理解“雙循環”,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曲維璽表示,一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並非簡單等同於內循環,二是要從“以外促內”轉向“相互促進”。當前我們面臨著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同時我國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機制障礙,要以“雙循環”破解當前發展的困局。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內在要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韓永文表示,未來巨大內需潛力的不斷釋放將為我國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在韓永文看來,構建完整內需體系,擴大消費需求是重要的戰略基點。“十四五”期間,我國應該在大幅度提高社會最終消費比例上下更大功夫,通過推進系統化的改革和政策安排,使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真正成為穩定和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同時,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有效釋放消費市場潛力。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表示,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我們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著力點要轉向供給側,轉向結構性矛盾和問題的解決,即要轉向市場主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就業、保民生。

  “從保市場主體的角度來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所強調和凸顯的實際上就是‘安全’二字,意味著我們要把市場主體的安全放在更重要、更突出的位置。”高培勇説。

  “新的發展階段,還應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充分利用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夯實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基礎,而金融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張雪春提出,發展資本市場、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和提高人民幣國際化水準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領域,這幾個領域的突破對緩和我國科技創新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瓶頸問題,從容應對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至關重要。(記者 謝 慧)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