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消費潛力 構建新發展格局

2020-09-30 09:03:44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馮實

  我們該如何應對國內國際出現的新挑戰,更好釋放消費需求的巨大潛力?如何進一步穩就業、保市場主體?如何更好推進新型城鎮化?近日,經濟日報記者圍繞這些話題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

  更加注重挖掘消費需求的巨大潛力

  蔡昉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雙重衝擊。從供給側來説,疫情一度造成停工停産;從需求側來説,很多正常消費受到影響。隨著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國經濟正加快實現復蘇企穩。

  我國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要在更高水準上對外開放,把國內大循環和對外開放有機結合。”蔡昉説。

  疫情發生後,我國發展的外部條件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近年來,我國自身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比如老齡化趨勢,2010年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由正轉負,造成我國傳統比較優勢逐漸喪失。將來我國還會迎來總人口達到峰值後的人口負增長階段。第一個轉捩點導致人口紅利消失和潛在增長率下降,是供給側的問題;而第二個轉捩點可能導致總需求不足,是需求側的問題。

  蔡昉表示,過去我國經濟增長比較依賴外需和投資需求,現在變成外需、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三者平衡。“挖掘消費潛力,首先要靠收入的增長,其核心是保持居民收入與GDP同步增長。還要改善收入分配,縮小收入差距。”

  創造更好條件讓市場主體發掘新增長點

  實現新發展格局,要增加居民收入,而增加居民收入必須實現充分就業。今年1月至8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到781萬人。蔡昉預計,隨著復工復産的加速,全年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的目標可以如期完成。

  蔡昉認為,“六保”中的保市場主體,主要指的就是生産者、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保住他們就保住了就業崗位,老百姓的收入就有保障,有收入就會有消費,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應對疫情過程中,我們的財政支持方式直達縣市,幫助企業紓困。這種做法應該常態化,幫助市場主體穩定經營。”蔡昉判斷,疫情的發生,可能會創造出新的産業機會,“我們要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讓企業家充分發揮才能,發現新的經濟增長點。”

  從消費的角度看,疫情過後,有3種類型的消費頗具潛力。第一類是補償性的消費。有些消費彈性比較大,人們在有條件時會願意消費,收入越高越會消費,這類需求在疫情時會受到衝擊,其後會彌補回來。第二類是以人和人的密切接觸為主的消費,疫情後會有一些替代性的消費形態出現。第三類是疫情誘發出來的消費,比如與健康相關的消費。要挖掘這些消費潛力,需要創造更好的條件,讓市場信號引導企業家、創業者去發現機會,創造新的經濟增長,為勞動者提供新的就業機會。

  推進以農民工市民化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一些農民工的就業受到疫情影響。“我們要進一步發展農業産業,為農民在家門口創造就業機會,讓他們的收入保持增長。”蔡昉指出,要不斷推進以人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

  “以人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具體體現就是農民工及其家屬在城鎮落戶。現在有大量的農民工實際在城鎮居住,在城鎮工作,工資穩步上漲。但是由於沒有城鎮戶口,他們能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務和城鎮居民有差距。”蔡昉認為,這個差距的存在會導致兩方面的問題,第一,農民工到一定年齡會考慮回鄉,勞動力供給會受到損失;第二,農民工的社會保障不充分,消費就有後顧之憂。蔡昉表示,下一步,新型城鎮化要以農民工的市民化為核心,我國現在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和國際上同等發展階段國家66%的城鎮化率還有差距。此外,44%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還有16個百分點的差距,把這些已經在城裏的農民工戶籍變成城鎮居民,可以提高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率,會進一步穩定農民工的收入,穩定勞動力供給,同時激發消費潛力,對經濟增長有巨大作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 雪)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