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業邁向碳中和 技術創新與綠色能源是關鍵

2021-06-28 09:57:08 | 來源:科技日報 | 責編:馮實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

  造紙行業是我國首批納入碳交易的八大行業之一。在碳達峰碳中和要求下,優化能源結構、推進綠色發展,已成為産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6月24日,金光集團APP(中國)副總裁翟京麗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碳中和是一個長期目標,不能僅依靠國家政策,還需企業提高自身固碳意識,在生産過程中通過技術創新減少碳排放。

  目前,我國造紙工業主要依靠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産生的熱力進行紙漿和紙張生産,化石能源約佔外購能源的80%,而生物質能源在全部能源中的佔比不到20%。中國造紙協會理事長趙偉指出,造紙行業要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面臨的挑戰是史無前例的”。

  造紙行業單位産品能耗有望下降約10%

  據中國造紙協會公佈的數據,目前,我國人均紙張消費量只有發達國家的一半左右。預計到2035年,我國人均紙張消費量在120千克至130千克,2035年前仍需增加5000萬噸至7000萬噸的供給量。

  “要切實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轉化為地方、行業和企業的實際行動。”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給“2021碳中和與中國紙業可持續發展論壇”的書面致辭中指出,造紙行業既是資源和能源消耗大戶,又是排放大戶,既造林又用林,通過林漿紙一體化和循環利用等,有巨大的減碳潛力。

  趙偉強調,造紙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解決五個方面問題,包括解決預判紙張需求總量和産能達峰、新增産能增速科學合理控制,尋找替代能源、現有技術裝備突破,確定新的能耗標準及淘汰落後産能,新增碳匯和碳儲存等。

  “造紙行業要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還需調整産業和原料結構,根據造紙工業的特點,解決回收問題;提高生産力能效和生産技術水準,減少使用化石能源,增加綠色能源和生物質能源比例。”趙偉説,如果上述措施得以實施,造紙及紙製品行業的碳排放可在2030年達到峰值,單位産品能耗可以在“十四五”下降7%的基礎上再降低2%至3%。

  通過先進技術解決問題

  部分造紙企業已經行動起來。翟京麗説,APP(中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減排30%。根據這一目標,企業已著手進行能源回收,用生物質能源逐步替代煤等化石燃料;通過技術創新及設備改進,提升水的重復利用率,減少水耗;通過科學營林,提高出材率,確保原材料的可持續管理等。

  據統計,截至2020年,APP(中國)在國內已有超過26萬公頃的林區,累計吸收二氧化碳約4239.51萬噸,2020年碳匯凈增量達462.39萬噸。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提醒説,不同品種、不同樹齡的樹林,産生碳匯量不一樣。如玉米、高粱等碳四植物用同樣的水灌溉,成長過程中吸收的碳遠超其他植物。世界上碳四植物約有50多種,將其中部分進行轉基因培育,使其幹莖生長更快,收割後利用餘熱碳化,固碳成本將大大低於傳統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

  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編制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謀劃綠色低碳科技攻關、碳匯能力鞏固提升保障方案等。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遠比其他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任務更繁重更艱巨。除了國家頂層設計、各方積極行動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技術創新上有更多成果,通過先進技術來解決問題、達到目的。”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孫曉華説。(記者 李 禾)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