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投放繼續保重點優結構

2022-01-05 10:58:42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馮實

信貸投放繼續保重點優結構_fororder_res01_attpic_brief (1)

  持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信貸結構穩步優化,這是2021年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交出的一份答卷。

  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8.9萬億元,同比增長26.4%;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14.78萬億元,同比增長27.9%,高於各項貸款增速16.5個百分點。2021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為科技創新企業量身定制服務方案,將科創産業作為重點支持方向。

  以上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機制創新。2021年,我國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總量合理充裕、長中短期供求平衡。其中,增加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繼續落實並適當延期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創設碳減排支持工具,設立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

  日前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提出,接下來,要精準加大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實施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接續轉換工作;二是持續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三是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加強綠色金融工作的整體協調、有序推進。

  全力支持助企紓困

  小微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備受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市場主體恢複元氣、增強活力,需要再幫一把。要進一步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推廣隨借隨還貸款,使資金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受疫情持續影響行業企業給予定向支持。

  2021年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位於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的雄達白蓮公司突遇困難,銷路驟減、資金週轉緊張。“在中國郵儲銀行的配合下,公司快速獲得了415萬元授信,經營狀況逐漸改善,還陸續在福建、湖南、廣東等地打開了新市場。”公司負責人曾繁林説。

  增量、降價,這是信貸紓困中小企業的思路之一。為此,2021年9月,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央行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計劃在2021年剩餘4個月內,以優惠利率發放給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支持其增加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引導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此外,中國銀保監會多次要求銀行業助力企業復工復産,在授信審批、業務受理、支用放款等方面,為外貿企業等開通綠色通道,配置專屬信貸資源。

  目前,各項政策的引導效果已落地顯現。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8.9萬億元,同比增長26.4%;2021年前10個月,貸款成本持續下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年化利率5.7%,較年初下降0.17個百分點。

  “接下來,要在深入推進普惠金融系列措施落地見效的基礎上,持續提高普惠金融服務水準,一是完善‘敢貸願貸’工作機制,二是增強‘能貸會貸’服務能力。”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廖林説,把普惠金融作為“保就業、保民生”的重要著力點,把數字普惠作為主攻方向,加快産品、流程、管理工具的創新與應用,提升融資服務的便利性、精準性與直達性。

  靈活服務科技創新

  當前,科技創新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2021年,多部門先後發文,要求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

  為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體系,中國銀保監會2021年印發《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支持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分別從間接融資、直接融資兩方面入手,提出多項創新舉措。

  一方面,間接融資要探索科技信貸服務新模式,鼓勵採用更加靈活的利率定價和利息還付方式。截至目前,工商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北京銀行等均推出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屬信貸産品,並表示將科創産業作為重點支持方向。

  “為了解決科創企業研發投入支出大、融資活動頻繁等痛點,我們改進了信貸理念,拓寬了還款來源,不局限于營收資金、抵押物等傳統還款來源,新增了以籌資性現金流作為還款來源,讓信貸産品更符合科創企業的股權融資規律。”工行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説。

  另一方面,《意見》提出,統籌推動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相互補充,積極支持科技企業直接融資。例如,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自願的前提下,支持商業銀行具有投資功能的子公司、保險機構、信託公司等出資創業投資基金、政府産業投資基金等,為科技企業發展提供股權融資。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這為“債權+股權”服務模式創新提供了契機。首批掛牌上市的11家北京企業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智慧製造、信息技術等高精尖領域,“專精特新”企業佔比超過70%。

  在以上企業中,三元基因是工行北京分行7年的“老朋友”,上市前,銀行早已為其配置了專家團隊,長期跟蹤、研究企業融資需求。“金融服務科創企業,要立足更早、服務更精,要有全週期思維。”該行上述負責人説,目前,工行總行已與全國股轉公司、北交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工行北京分行將以此為契機,繼續大力支持北交所上市儲備企業發展,助力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

  創新推動綠色發展

  2021年,為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要決策部署,金融系統持續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提升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服務水準。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達14.78萬億元,同比增長27.9%,高於各項貸款增速16.5個百分點。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6.98萬億元、2.91萬億元,合計佔綠色貸款的66.9%。

  綠色信貸發展,離不開應用場景。2021年8月,浙江省衢州市出臺《金融支持碳賬戶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基於工業、農業、能源、建築、交通及居民個人等六大領域,首單“工業碳賬戶企業應用貸款”500萬元現已落地,資金用於企業“碳回收”項目建設。

  “為配合以上試點,豐富工業碳賬戶應用場景,浙商銀行專項設計了‘碳易貸’業務,為企業在節能、降碳、減排等技術改造、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提供專項融資支持。”浙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説,同時,該行在授信流程中嵌入碳排放信息,將其作為決策參考;在貸後管理中,把企業的碳排放變化情況作為重點關注指標,據此對貸款進行差異化定價、給予利率優惠,引導企業更好地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綠色信貸發展,也離不開低成本資金的推動。需注意,不少綠色項目投資週期長、回報率存在不確定性,部分金融機構曾對其商業可持續性表達擔憂。

  為了解決以上顧慮、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央行于2021年11月正式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作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央行通過它向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內的各類企業一視同仁提供碳減排貸款,貸款利率應與同期限檔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大致持平。

  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碳減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用增量資金支持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的投資和建設,從而增加能源總體供給能力。接下來,金融機構應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提供融資支持,助力國家能源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轉型。(記者 郭子源)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