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開年習俗 歷史留下的年味禮物
來源:南寧晚報  |  2021-02-23 15:21:04

南寧開年習俗 歷史留下的年味禮物

  2016年正月初七,三塘鎮那安新村開年活動上,進行的醒獅開場表演  本報通訊員梁清越攝(資料圖)

  ■本報記者劉增璇 

  如果不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往年這個時候,南寧市區周邊的很多村子會非常熱鬧——很多村有開年的習俗,稱之為會客節。這一習俗廣泛流傳于南寧市周邊縣區,以興寧區三塘鎮尤為典型,其民俗文化保存得較為完整。南寧的開年習俗,經過南寧市興寧區文旅局文化館挖掘整理、報送申請,于2018年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開年習俗已經有上千年曆史 

  興寧區文化館副館長梁清越介紹,本地的開年習俗可追溯到南朝,至今有一千多年曆史。南朝梁沈約《與徐勉書》有“而開年以來,病增慮切”的記載,北周庾信《行雨山銘》也有“開年寒盡,正月遊春”的記載。

  據《南寧府志》(清·宣統元年版)記載:“南寧府西接滇黔……元旦,無論縉紳士庶,家設香案,具供獻拜天地祖先,畢,親友交相賀歲,數日內迭為主賓以宴會。”這是南寧關於開年習俗較早的歷史記載。

  在20世紀60年代前,每年的開年日期定位正月十五到正月二十。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開年節期有所變化。20世紀60年代以來,多地倡導提前進入春耕生産,所以把開年習俗提前到了正月初三至正月初十。

  開年互相慶賀祈求事事如意 

  南寧開年的時間每個村各不同,主要是為了錯開日子,讓其他村的親戚朋友到場相互祝賀。在興寧區三塘鎮圍村村,山場坡、良球坡、那井坡的開年時間為正月初三,而那黃坡是正月初四開年,圍村村是正月初五開年。

  三塘鎮圍村村村委會主任楊仕繁説,開年日的熱鬧從進村的路口就能感受到。因為過節,村裏的道路人來人往。進村道路兩旁會有很多攤販擺賣酒水、水果以及玩具等,因為客人到主人家去做客,都要買點水果、酒水等物品。

  熱鬧喜慶的氣氛除了體現在蜂擁而至的人流車流,還體現在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開年日是一個會客的日子,家家戶戶備好美味佳肴等候客人的光臨。不少客人在進入主人家的大門之前,為了助興,也為了祈禱來年更美好,會在進門前放一大串鞭炮,祝福主人新的一年興旺發達。

  在興寧區三塘鎮一帶,開年習俗主要包括四塊內容。首先,祭土地神。開年當天,各家各戶會準備雞鴨魚肉等祭品,在土地廟輪番祭拜,以酬謝土地神過去的關照,並祈願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保祐風調雨順。其次,祭祖宗。祭拜完土地神後,村民把自家祭品端回家中,祭拜祖先,感恩祖先的養育之恩,保祐一家老幼平安。再次,開展民俗活動。村民們組團觀看民俗文化節目,有唱山歌、粵劇、歌舞等,最富有特色的是腰鼓迎賓和龍獅迎賓,有的村子還有財神派福等開年祈福表演。最後,宴請親戚朋友。觀看完演出,村民們就開始在各家大擺宴席,家家戶戶歡聲笑語,互相恭賀新年,祈求事事如意。

  開年當天,哪一戶親朋好友越多,主人家就越驕傲,證明自己人緣好,來年必定越發興旺。賓朋臨走時,主人家習慣給每家一份“回禮”,這份“回禮”一般由粽子和雞肉、豬肉、糖果組成。

  暫停辦會客節村民表示理解 

  南寧開年習俗,集祭祀、娛樂、社交功能于一身,體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未來的憧憬,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娛樂需求,是古老的農耕文化珍貴遺存。

  南寧開年習俗廣泛流傳至今,大部分內容保持原有的傳統,也呈現新的變化。三塘鎮圍村村村民陸壽介紹,與二三十年以前的傳統相比,現在很多村民開年都不大操大辦了,本著不鋪張浪費的原則節儉辦節。“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很多人都開小車來過開年節,開車不喝酒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很多人以飲料代替酒碰杯道祝福,宴席過後基本看不到醉漢。”陸壽感慨道。

  此外,如今各個村開年在民俗文化活動中,增加當今社會流行的現代舞、流行歌、相聲和小品,給開年習俗增加了觀賞性、娛樂性和趣味性。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南寧市周邊的多個村子響應政府關於疫情防控不聚集、不聚會的號召,會客節已經暫停辦節兩年了,對此,村民們也都理解。

  “暫停辦會客節,不少家庭趁這個時間,全家自駕外出到周邊的景點旅遊,享受全家其樂融融的樂趣。”楊仕繁説。

編輯:唐穎倩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