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鑄豐碑 壯鄉兒女圓新夢 ——廣西水利“十三五”發展成就回眸
來源:廣西日報  |  2021-03-02 17:12:28

   砥礪奮進鑄豐碑 壯鄉兒女圓新夢 ——廣西水利“十三五”發展成就回眸

  建設中的大藤峽水利樞紐鳥瞰。

砥礪奮進鑄豐碑 壯鄉兒女圓新夢 ——廣西水利“十三五”發展成就回眸

  上思縣明江防洪整治工程。

砥礪奮進鑄豐碑 壯鄉兒女圓新夢 ——廣西水利“十三五”發展成就回眸

  合浦縣南山水庫灌區。

  周 映

  八桂江河歲歲安瀾,水網交織澤被萬頃良田;水利建設凱歌高奏,汩汩甘泉滋潤百姓心田。

  新年伊始,春意漸濃。牛年春節假後上班第二天,河池市宜州區幹部紛紛拿起鋤頭鐵鍬來到祥貝鄉古龍村拉柳屯,與當地群眾一起疏浚渠道、清理雜物,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其實不只這裡,春耕將至,全區各地大力興修水利,為全年農業豐收打好基礎。

  從廣種薄收到物産豐盈,從缺水而困到人水和諧,從“解民之渴”到“促民康健”……這個春天,穿行于八桂大地,讓人感受一項項民生水利為百姓帶來的幸福和希望。

  興水利,除水害,惠民生。“十三五”期間,廣西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水利建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加快轉變,水利改革發展取得新突破,民生水利帶給百姓越來越多實惠,水利成為廣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堅強支撐和保障。

  1 江河湖海歲歲安瀾

  時間回到2020年汛期。

  5月29日至6月10日,一場幾乎不間斷的強降雨席捲八桂大地。持續強降雨造成桂北多條江河反復超警,柳江、洛清江、桂江、賀江及西江中下游全線超警,共57條河流91個站點134站次出現超警戒水位洪水,西江出現2020年第1號洪水,賀江富川瑤族自治縣富陽水文站出現接近50年一遇大洪水,部分水文站出現建站有記錄以來第二大洪水,廣西出現入汛以來首次歷時長、範圍廣、局地強度大、累積水量大、發生區域重疊的暴雨洪水過程,防汛形勢複雜而嚴峻。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硬戰。自治區水利廳超前部署、連續奮戰、積極應對,強化雨水情監測預報,滾動分析研判,做好防汛應急處置。從6月5日起,自治區水利廳會同珠江水利委員會對百色水庫、龍灘水電站、岩灘水電站控制出流,減輕西江幹流中下游防洪壓力,攔蓄洪水26.8億立方米,水庫攔洪錯峰效果明顯,最大限度減輕大藤峽工程及西江中下游防洪壓力,並將賀江中下游10年一遇洪水削減為5年一遇,將暴雨洪水的影響和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面對洶湧而來的暴雨洪水,廣西水文全體動員、迅速響應,堅持推進“三級聯動”水文應急馳援模式和“逐峰而測”的水文應急監測工作模式,緊急派出應急組,全力組織實施洪水應急監測,全區三級水文啟動水文應急響應,發佈洪水預警和水文預報,報送水情服務專報,通過公益短信平臺(12379)向社會公眾發佈全網水情短信,發揮了作為防汛“千里眼”的水文作用。

  在這一場抗洪硬較量中,預報預警、科學調度等防汛軟實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直以來,水患嚴重影響著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我區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但由於降雨量時空分佈極不均勻,造成季節性、區域性洪澇,乾旱災害頻繁交替發生,興利除害任務十分繁重。

  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十三五”期間,我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堅持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堅持水庫防洪安全為重中之重,工程與非工程措施兩手抓,大力開展防洪薄弱環節建設,全面消除小型病險水庫病險安全隱患,進一步提升中小河流的防洪排澇能力,加強基層防洪預報預警能力建設,完善廣西防洪減災體系,提高中小河流防洪安全度汛,增強基層防汛抗洪搶險救災能力,全區水旱災害防禦能力持續提升。

  目前,廣西水文通過實時雨水情信息、數值預報成果等數據系統集成,實現了多要素耦合預警預報滾動分析,364條設水文站河流預警全覆蓋。

  被百姓稱為“救命工程”的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已全面建成,覆蓋104個縣。各地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陸續投入使用,並組織落實預警發佈工作,發揮了巨大效益,大幅度提升了基層防汛決策指揮能力,有效減少了山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十三五”時期,我區成功抵禦了64次洪澇災害及7次乾旱災害,大中型水庫和小(1)型水庫無一垮壩、重要堤防無一決口,江河水庫險情和局地旱情得到有效控制,有效保障了江河安瀾、社會安寧。與“十二五”相比,水旱災害死亡人數和災害損失分別減少44%和29%。

  2 八桂大地密織水網

  在桂平大藤峽峽谷的出口弩灘,奔騰的黔江水在此集蓄,奔流而下。這裡就是投資357億元、被喻為珠江流域“三峽工程”的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

  今年2月15日8時,根據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2020—2021年枯水期水量調度三號通知,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首次應急調水任務圓滿完成。此次應急調水持續5天,共向下游補水近2.4億立方米,相當於調配17個西湖水量,有效壓制了河口鹹潮上溯,為春節期間澳門、珠海等粵港澳大灣區人民群眾送去了幸福水、放心水。

  2020年,大藤峽工程建設經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考驗,順利實現了蓄水、通航、發電重大節點目標,提前56天完成年度發電任務,累計通航船舶1.39萬艘次,年度完成建設投資24.5億元。有效提升了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為落實“六穩”“六保”作出重大貢獻。

  “十三五”時期,是我區水利投資規模最大、建設進度最快的5年。我區堅持不懈抓項目、抓投資、抓完成,著力“補短板、強基礎”,累計完成水利固定資産投資超1000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3倍。

  5年來,以大藤峽水利樞紐為代表的國務院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均已開工建設,正在大規模施工,投資規模超過700億元。截至2020年底,已累計完成投資397.4億元,部分項目已初見成效。長塘水庫等6個項目列入國家2020—2022年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清單,匡算總投資約760億元。

  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形成的有效投資,已成為廣西社會發展穩增長的重要推手。 

  其他面上項目建設也快馬加鞭。5年來,全區完成主要支流治理51.34公里,完成中小河流治理河長1120公里,完成水庫進庫道路提升改造401公里,完成標準化海堤建設36.34公里,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257座,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防洪減災工程體系,大江大河重點河段和區域防洪減災能力明顯提升。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隨著一項項重大水利工程開工建設、發揮效益,我區水利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完善,為廣西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可靠的水資源保障和水安全屏障。

  3 甘泉汩汩潤澤民生

  廣西集“老、少、邊、山、庫”于一體,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而農村飲水安全是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

  巴馬瑤族自治縣的東山鄉是一個典型的大石山區,又是瑤族同胞聚居地。因地勢影響,儘管紅水河近在咫尺,長期以來東山百姓只能望河興嘆,一個水潤田園的夢,做了一代又一代。

  為根治東山長年缺水難題,經過反復調研,多番論證,巴馬決定引紅水河的水上東山。2019年,巴馬花大力氣在東山鄉建起設備完善的供水廠,徹底解決了東山鄉和周邊8個村1.6萬多人的飲水難題。

  嘩啦啦的紅水河水經過消毒後“流上”陡峭的東山,無論是從保障水量、水質,還是群眾取水方便的角度來説,這項工程都能實現讓大石山區群眾的用水與城市用水別無二致。

  水帶來了生活的新希望。水通了,群眾生活生産沒有了後顧之憂,當地特色産業發展用水也有了重要的保障。

  “十三五”期間,我區堅持把農村飲水安全列為自治區為民辦實事項目,以解決貧困地區、貧困人口飲水問題為重點,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在建設過程中,作為牽頭部門,水利部門以非常決心、非常智慧、非常手段,千方百計推動項目建設。通過新建工程和改造、擴網、管網延伸、水源保護和凈水設施配套改造等多種措施,下好“繡花”功夫,做好“精準”文章,補上貧困地區水利薄弱短板。

  自治區水利廳建立了對口聯繫14個設區市、定點幫扶貧困縣的工作機制,組建了廣西農村飲水安全專家庫,舉全廳之力,強化實地幫扶和督促指導,推動工作有效開展。

  各地通過新建家庭水櫃、改造水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改造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打好貧困人口飲水安全殲滅戰和大石山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大會戰,大石山區飲水安全工作多點開花、亮點頻出。

  5年來,大石山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大會戰與飲水安全殲滅戰,累計投入資金51.5億元,惠及農村人口803.2萬,同步解決和鞏固提升了153.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飲水安全保障水準得到顯著提高。累計投入54個貧困縣中央及自治區水利資金362億元,貧困地區水利支撐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十三五”時期,全區農村集中供水率和自來水普及率達到了90%和87.2%,分別比2015年提高了12.4個百分點和14.7個百分點。

  如今在廣西,清冽的自來水已流進上千萬農村人的心田,翻山越嶺挑水以及喝高氟水、苦鹹水、污染水成為“過去式”。隨著自來水的普及,農家紛紛用上洗衣機、熱水器,生活品質迅速提高,城鄉差距明顯縮小。

  4 生態優先蓄厚家底

  漫步龍江堤畔,樹木蔥蘢,河水澄澈,“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記憶中那條美麗的小河。”

  走進永福縣龍江鄉龍山村社邊屯,只見清可見底的龍江繞村而過,江邊豎立著幾塊醒目的公示牌,這些公示牌中有該河段的河長公示牌、社邊屯護漁協會公約、社邊屯村規民約等。而曾經,這裡河岸崩塌、垃圾成堆、濁流橫溢。這裡的村民見證了大力實施河湖管護給龍江帶來的巨變。

  作為河長制的先行縣,永福縣以“河”為貴,把河道當街道管理,把庫區當景區保護,充分整合多方資源,形成治水合力,走出一條適合當地特色的治河之路。龍江鄉採取“村民自治”的形式對河道進行管理,正是永福縣實施河長制工作中的創新之一。

  “十三五”期間,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堅持“生態優先”理念,確立“生態立區、綠色發展”戰略,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逐步走出一條水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高度融合的新路。

  過去5年,廣西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蹄疾步穩,順利推進,在全區江河湖庫建立行政區域與流域相結合的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落實各級河長湖長63271名,提前實現“每條河流要有河長”的要求。河長制從“有名”到“有實”,河長們各司其職,履職盡責,全力守護綠水青山,為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增輝添色。

  過去5年,全區水利部門深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全區用水總量穩定可控,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別下降36.9%和34.5%。綜合實施水生態流量保障、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工程建設、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河湖水生態保護與修復、農村小水電綠色改造等,全區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8%。 

  圍繞“生態保護+産業發展”做文章,我區大力推進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5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684平方公里。特別是在珠江—西江經濟帶石漠化片區水土流失治理中,通過種植經果林,既幫助當地貧困群眾儘快走上穩定脫貧道路,又進一步蓄厚了綠水青山的生態家底。

  天下風景,美在廣西。這塊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如今愈發顯得耀眼奪目。

  5 改革發展增添動力

  新時期水利發展面臨新課題:水利誰來幹、建好誰來管、錢從哪兒來……這些前進中的難題,折射出的是體制機制問題,必須在改革中找尋答案。

  直面難題,廣西水利改革向縱深推進:

  “十三五”時期,我區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加快推進水利重點領域改革,大力推進依法治水管水。

  探索河湖管理機制。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構建了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河湖保護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廣西河道採砂管理條例》和《廣西抗旱條例》頒布實施,《廣西節約用水管理辦法》等法規制定印發,水利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創新農田水利運行管護機制,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抓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節水獎勵相結合的試點模式;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明晰了産權,落實了工程管護主體和責任。

  在合浦縣公館鎮南山村,春灌全靠南山水庫放水。過去一到春季用水高峰期,為了能搶到水,村民們經常熬夜蹲守,農戶之間因水而發生衝突是常事。

  “過去水庫沒人管,加上土渠年久失修滲漏嚴重,用水難保證。現在建起了三面光水渠,能灌能排,水庫還有專人放水,用水很方便。以前半個月才能灌完水的4000多畝農田,現在只要兩天,我們再也不用為水發愁了。”南山村村委主任范先祿説。

  “三分建,七分養,只建不養,等於瞎忙。”用水更要管好水。對於管理小型水利工程,合浦縣有一套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做法。作為改革試點,該縣探索總結出收歸國有、受益自管、“水庫職工+政府購買服務”、整合資源、以錢養事等五種工程管理模式。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之後,産權明確了,責任分清了,從水源地到農田供水一路暢通了。

  2019年11月底,我區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階段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納入改革的88236處工程全面完成改革目標任務,比水利部、財政部提出的2020年完成改革工作目標提前一年完成。各地探索創新了多種管理新模式,打通了“腸梗阻”,破解了“管護難”,真正實現農水工程建得起、管得好、保安全、長受益的目標。

  興水強桂,大潮奔涌。廣西水利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和高點。

  展望未來,自治區水利廳廳長楊焱説:“我們要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開拓進取,真抓實幹、紮實工作,奮力譜寫廣西水利改革發展新篇章!”一項關乎5000多萬壯鄉人民福祉的偉大事業,在挑戰與超越中,正闊步邁向新的輝煌征程。

  (本版圖片由自治區水利廳提供)

編輯:唐穎倩
“邕”毅前行向未來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614153756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