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    輿情智庫
科企合作共育“扶貧菇”
2020-09-07 09:30:07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唐志強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李新雄 通訊員 關妮納

  “我以前沒種過竹蓀,沒想到第一年種竹蓀收入有幾萬元,當年就脫貧摘帽了,這都是托農科院專家和永富公司的福。”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古都村大盤屯貧困戶賈秀琴説起2017年順利拔掉窮根的事還挺高興,點讚科企合作的好處。

  跟賈秀琴一樣享受科企合作福澤的還有古都村全村的村民。村民通過種植食用菌2017年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當年實現脫貧摘帽。

  這是廣西農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深化科企合作助農增收的一個縮影。

  香粉鄉位於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中部,屬於較為貧困的地區。當地農民家庭經濟來源主要以生産竹子和種植水稻為主。2016年以前,該鄉食用菌産業規模較小,當地僅有1家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指導少量村民種植香菇、平菇,年産食用菌菌棒約20萬棒,總産值約200萬元。2016年以來,微生物所通過與永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強化科企合作,採取“公司+合作社+科研單位+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組織模式,在香粉鄉高標準建成“竹韻蓀香”生態特色産業示範區,當地竹蓀特色種植産業風生水起。現在該特色産業示範區每年為村民提供一百多個就業崗位,輻射帶動桿洞、三防等6個鄉鎮8個貧困村285戶貧困戶參與食用菌種植,助力地方經濟提速增效。

  量體裁衣

  高標準打造特色産業示範區

  俗話説靠山吃山。香粉鄉素有“毛竹之鄉”的美稱,擁有豐産毛竹林3.3萬畝,竹子産業已經成為香粉鄉的當家産業。如何針對竹子産業副産物豐富的特點發展林下經濟?微生物所的專家們在食用菌種植上做起了文章。

  科研人員與永富公司聯袂,翻開了當地脫貧攻堅的新篇章。

  科企合作的重頭戲,當屬2019年成功建成高標準的“竹韻蓀香生態特色産業示範區”。作為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三星級,獲300萬元的專項資金資助),該示範區與千億元産業——柳州螺螄粉順利“聯姻”,成為螺螄粉的優質原料生産基地。

  “如果沒有廣西農科院專家的指導,根本不可能建成示範區,也沒辦法跟柳州螺螄粉合作。”永富公司負責人陳錦興對食用菌育種團隊的給力幫扶讚不絕口。

  做大做強食用菌特色種植産業一直是陳錦興的心願。怎奈缺技術、缺人才、缺規劃,這一目標無法提上日程。他只好耐心等待機會。2016年,陳錦興盼來了微生物所的科研人員。

  微生物所韋仕岩研究員告訴記者,“良法+良種”是豐産增收的法寶,針對竹子産業豐富的副産物資源和適宜的氣候,他們選擇發展竹林下套種竹蓀、毛木耳、靈芝等食用菌。專家反復試驗,篩選出適宜栽培的“古優一號”長裙竹蘇,木耳42、193、781,香菇60、808等優良食用菌品種。總結出各品種的林下栽培、大田栽培和棚內栽培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組合拳”的實施成效顯著,3年後,佔地1100畝的竹韻蓀香生態特色産業示範區在古都村拔地而起,林下栽培竹蓀600多畝,林下栽培食用菌展示區300多畝。

  想知道竹蓀特色産業示範區的魅力嗎?在它的示範帶動下,全縣6個鄉鎮、7家企業(合作社)、12個行政村的513戶1530人加入食用菌産業,其中5個貧困村285戶共855名貧困人口通過積極發展林下栽培食用菌,産值達5200萬元。香粉鄉因此入選全國298個農業産業強鎮建設名單。

  送技上門

  授人以漁

  “送去發達地區食用菌生産企業免費學技術,還包吃包住給補貼”,沒聽錯吧,有這樣的好事?

  確有其事。

  科企合作的又一硬核內容是送技上門,授人以漁。

  近年來,廣西農科院積極探索科企合作模式,通過實施“百千萬”行動、“百名專家服務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企業”行動、“科技先鋒隊‘強農富民’‘六個一’”行動,將農科技術送到田間地頭。正是借著這股“東風”,微生物所的專家團隊與永富公司一起出謀劃策,從示範園區創建規劃、栽培品種選擇、規章制度制定等各方面提供系統指導服務,到手把手為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再到帶貧困戶到發達地區食用菌生産企業和合作社進行跟班學習,為當地培養了一批食用菌技術骨幹、種植能手。

  “我們公司原來每年産500萬個菌包,因為技術原因廢包率高達20%,自從農科院專家送智送技上門服務後,廢包率降到了10%以下,光這一項一年節約成本近200萬元。”陳錦興嘗到了送技上門的甜頭。

  古都村貧困戶何建安親切地稱農科院專家為“技術保姆”。為了能及時提供技術服務,專家建了微信群,把技術人員、種植能手、貧困戶攬入群中,利用互聯網資源,實時在線答疑解惑。

  據不完全統計,兩年多來,微生物所科研人員開展技術培訓20多次,培訓人次近500人,提高了從業人員的管理和種植水準,降低了污染率,提高了成品率。

  科研人員通過對竹蓀、靈芝、木耳、茶樹菇、香菇等新品種種植示範及新技術、新模式的引進、消化、應用和展示,技術服務效益明顯。當前,香粉鄉的竹蓀産量達57噸,産值達1140多萬元,其銷量佔全國竹蓀市場總銷量的5%,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顯著。

  創新示範

  産業強鎮

  潔白如玉的竹蓀、新鮮嬌嫩的平菇、渾圓厚肥的香菇……徜徉在“竹韻蓀香”生態特色産業示範區,可以領略到別樣的豐收景象。

  在微生物所和永富公司的精誠合作下,該示範區目前已初步打造成為集科技創新、休閒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作為融水苗族自治縣鄉村振興的示範樣板,示範區的創新性可圈可點。

  記者採訪獲悉,企業創新採取“一依託、一保底、三免費、五統一”的生産經營模式,依託農科院專家的指導,由企業統一集中生産製作菌棒(養料),統一技術培訓指導,統一栽培標準,統一産品品質標準、簽訂保底價進行統一收購,降低了貧困戶的生産風險,增強了農戶參與食用菌種植的信心。同時,通過實施土地流轉、入股分紅、訂單農業、農旅結合等方式和手段,將示範區打造成集培育-生産-加工-物流-銷售-科教培訓-森林康養-鄉村旅遊為一體的特色示範區,為食用菌特色産業增産增收上了“雙保險”。香粉鄉的竹蓀、毛木耳種植面積,從2015年的20畝增加到了2019年底的1000畝,並且吸納了大批貧困戶到示範區務工,拓寬了就業渠道。

  近日香粉鄉傳出喜訊,該鄉于8月25日正式啟動“産業強鎮項目”。香粉鄉鄉長吳凱華介紹,該項目融合一二三産業的發展,將極大促進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産業強鎮項目”總投資2130萬元,其中中央補助資金1000萬元,中央補助資金主要用於食用菌標準化生産加工廠房設備購置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該項目預計到今年年底建設完成。專家預計,該基地可年産木耳等食用菌菌棒1000萬棒,可輻射帶動香粉、紅水等7個鄉鎮3600人參與食用菌産業開發,帶動貧困戶250戶750人脫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