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    輿情智庫
梧州市奮力推動六大重點産業崛起 育先機融入大灣區 開新局跑出加速度
2021-01-13 08:57:38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唐志強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潘 登 梁乾勝 通訊員 劉期雨 楊遠航

  寒冬未盡,廣西東大門卻是一番人勤春早的景象——

  廣西最大規模空調生産基地投産後訂單滾動,預計年産量150萬台;廣西雙百雙新項目、全國首個使用德國西門子100噸量子電弧爐清潔能源的項目投産,預計年産值可達70億元;梧州首個綠色鋼結構裝配式建築産業化基地開工建設,一期投資145億元……

  梧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不銹鋼製品産業園區、臨港經濟區等園區一片忙碌身影,全市上下形成加快産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起步就要提速,開局就要爭先。梧州市委書記全桂壽説,該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按照自治區黨委賦予的新定位和新要求,毫不動搖實施“東融”戰略,堅持産業興市和作風興市,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再生資源、醫藥食品、冶金機械、建材環保、電子信息、文化旅遊等六大重點産業加速推進,實現了經濟的高品質發展,為“十四五”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精準對接

  “招商,人人都是代言者”

  近日,記者跟隨梧州市經濟會議觀摩組,參觀了19個重點項目。

  “持續推進石材企業整合升級,2020年岑溪市新增規上石材企業58家。”岑溪市市長吳偉華介紹,近期投資350億元的南部(岑溪)石材循環生態産業園項目開工,將加快構建石材産業生態循環産業鏈。

  “人人都是宣傳員,人人都是代言者。”梧州臨港經濟區管委會主任呂義傑表示,在合力招商下,該園區去年引進冶金新材料、簡一大理石、杭蕭鋼構等一批行業龍頭。

  梧州市建築新材料科技産業園項目等一批投資超百億元、産值超百億元的重大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盈田年産150萬套高效節能空調生産項目從開工建設到投産僅7個半月時間……2020年,梧州市統籌推進20項“雙百雙新”、71項“千企技改”和139項重大工業項目建設。

  放眼梧州,這裡正加快形成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産業轉移集聚高地,成為大灣區優質資源要素溢出的“蓄水池”。

  梧州市成立“東融”指揮部,推進“一把手”帶頭抓招商,根據六大重點産業的生産鏈、供應鏈分佈精準招商。2020年3月,梧州市恢復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的16個駐點辦事處,開展“千名幹部東融培訓鍛鍊”行動,選派71名年輕幹部到粵港澳大灣區駐點招商,建立健全回訪工作機制,各産業招商小分隊紛紛登門拜訪産業協會、重點企業。去年1—11月,全市共精準對接企業項目1001批次、1332家企業,洽談966個項目,其中市縣兩級黨政主要領導招商引資對接洽談920次,當年新簽約“三企入桂”項目160個、總投資1645億元,其中超100億元項目4個、超50億元項目1個、超10億元項目20個,1億—10億元項目135個。

  精準承接

  “大幹,就有大希望”

  23條生産線開足馬力生産,1100名工人排班緊湊。1月6日,位於梧州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的國光梧州産業基地像上緊了的發條,“基地每天要生産交付8萬套音箱系統,訂單不斷,品質效率都要高標準。”公司行政經理唐麗萍説。 (下轉第四版)

  試驗區地處兩廣交界,是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梧州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産業轉移的主要功能區。

  “幹,就有希望。大幹,就有大希望。”走進試驗區公共服務中心,最先映入眼簾的標語赫然醒目。

  試驗區地處兩廣交界,是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梧州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産業轉移的主要功能區。

  “幹,就有希望。大幹,就有大希望。”走進試驗區公共服務中心,最先映入眼簾的標語格外醒目。

  這正是幹群凝心聚力奮戰的真實寫照。近年來,該試驗區(廣西片區)加速産業集聚,目前註冊企業444家,近八成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了電子信息、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高端裝備、食品醫藥四大産業集群。國光梧州産業基地項目帶動15家大灣區上下游配套企業進駐,以其為龍頭的智慧電聲産業鏈及産業集群初步形成。

  梧州市堅持産業興市,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主要目標,創新實施“鏈長制”,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要求,聚力打造再生資源、醫藥食品、冶金機械、建材環保、電子信息、文化旅遊六大“産業林”,搭建起更多合作平臺暢通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循環,全力推動“灣企入梧”。

  經濟發展,項目為王。2020年,梧州出臺《關於推進産業興市的實施意見》,在每個縣(市、區)聚焦1—2個優勢産業,持續建鏈、強鏈、延鏈、補鏈。通過謀劃包裝儲備一批、整合財力做實一批、集中力量開竣工一批、精準對接招商引資一批,推動項目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堅持“放水養魚”,創新推行“秒回、分到、時決”限時服務等機制。目前,已組織開展5次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涉及重大項目244個,總投資超千億元。

  産業集聚效應持續增強,一批特色産業強勢崛起。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引進13家大灣區企業,形成以中恒集團、盈田智慧製造産業園為核心的醫藥食品、冶金機械産業鏈;循環經濟産業園區圍繞再生資源等主導産業,引進大灣區産業鏈下游精深加工和高端製造項目,目前已投産企業6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8家;不銹鋼製品産業園區重點打造高端不銹鋼輕工産業“園中園”,形成上中游産品齊全及配套完善的不銹鋼全産業鏈。藤縣陶瓷園區引進陶瓷行業龍頭企業,目前共有44家企業簽約入駐,形成了陶瓷原料開採至産品銷售、固廢處理完整的産業鏈閉環。目前正著力推進“553311”文旅精品工程(五山:白雲山、北山、珠山、榜山、獅臥山;五寶:六堡茶、人工寶石、田七牙膏、龜苓膏、冰泉豆漿;三府:總督府、總兵府、總鎮府;三塔:允升塔、炳蔚塔、西江明珠塔;一騎樓:梧州騎樓城;一故居:李濟深故居),打造梧州旅遊新賣點、粵港澳遊客的“打卡點”。

  乘勢而上,業績卓然。2020年1—11月,該市六大産業452家企業總産值實現946億元,同比增長15.8%,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91.6%。六大重點産業均實現加速增長,其中,再生資源産業同比增長9.14%,醫藥食品産業同比增長16.57%,冶金機械産業同比增長29.98%,建材環保産業同比增長18.19%,電子信息産業同比增長23.46%,文化旅遊産業同比增長36.17%。

  邁入“十四五”,梧州提出要實現“兩個高於、趕超進位”的目標,即經濟增長速度、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高於廣西平均水準;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工業經濟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業基礎更加穩固,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經濟總量翻一番,綜合實力實現趕超進位。梧州市市長鐘暢姿表示,該市將堅持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做大做強六大重點産業,形成千億、五百億、百億元級産業梯次發展格局,打造一批細分行業、細分市場領軍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推動工業總量和品質邁上新臺階。

  精準服務

  “解困,哪有問題哪就是工作現場”

  站在號稱西江“最強大腦”的西江長洲船閘調度中心眺望,船隻列隊通過船閘,駛往粵港澳大灣區,氣勢不凡。

  剛剛過去的2020年,長洲樞紐船閘全年累計過貨量創歷史突破1.5億噸,同比增長4.01%,西江成為當年我國主要通航河流船閘過貨量唯一實現正增長的流域。

  産品通過水路運往大灣區,物流成本僅為公路的1/3。水運的便利,是梧州振興産業的重大優勢。

  過去,梧州發展一度受交通所困,如今“水陸空”交通大動脈全面打通,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更親密無間。該市行政審批局局長王鵬認為,産業和創新是經濟高品質發展急需補齊的兩大短板,該市不斷改善營商環境,不僅實現交通無縫對接,主動參與産業分工,還通過精心的服務,推動産業創新升級。

  “建一個陶瓷廠一般需要兩年,但這個基地建設只花了10個月。當地部門真心誠意為我們服務,哪有問題,哪就是工作現場。”在西江邊的藤縣中和陶瓷産業園,歐神諾陶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殷曉春稱。

  2020年以來,梧州創新推行項目承諾制,25個項目通過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直接落地,投資額超228億元;率先在全區推出“一窗通辦”“跨省通辦”試點改革,推行雙休日“延時服務”,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9.9%,256項、66.8%的事項審批效率達到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水準,營商環境綜合水準躍升全區第二名。全面推行“書記在現場”工作法,推進“137”問題解決機制落地見效,推動總投資80億元的藤縣新材料産業園項目從談判到簽約落戶僅用時兩個月。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實行“一企一策”精準服務,精準推出13條援企穩崗措施、27個推動企業復工復産文件,累計發放“復工貸”“復企貸”“穩企貸”318.06億元,穩崗返還優惠政策惠及3568家企業、8.5萬名職工。

  “保姆式”的服務,推動産業發展提檔升級。循環經濟産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達316億元,同比增長11.7%;金升銅業實現了産量的突破和産品的升級,全年總産值達85億元,比2019年增長了23%。不銹鋼製品産業園區向精深加工延伸,不久前投産的永達鋼鐵集團100噸量子電弧爐項目,不僅生産出高強度、高科技含量的抗震建築用鋼材,還可以降低總生産成本20%。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