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裡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2018-07-09 12:04:58|來源:多彩貴州網|編輯:羅奇波|責編:陳夢楠

  生活在月亮山麓深處、林木茂密之地的岜沙苗族,一生崇拜樹木。這種情感,浸潤在他們的生死愛戀、衣裝髮型、習俗觀念裏,世代相傳。

  當地的苗語裏,“岜沙”意為“草木茂盛繁多”。

  在岜沙,每出生一個孩子,父母會為其種上一棵“生命樹”,精心呵護其長高長大。孩子生長的過程中,如遇不順或突遭變故,父母會帶著孩子到先祖墓穴的大樹下祭拜,祈求祖先庇護消災解難。直到這個人死後,子孫會砍下這棵伴其一生的“生命樹”做成棺木,而後在墓穴上再種一棵樹,祈禱逝者永生……

  (大生態、市州 黔東南)從這裡,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生活在貴州大山深處的岜沙苗族,一生崇拜樹木,世代相傳。

  歲月流轉不滯。沒有清明節、不會刻意祭拜祖先的岜沙人,“認得出哪棵樹是自己的祖先”。

  岜沙人説:“人來源於自然,歸於自然;生不帶來一根絲,死不帶走一寸木。”

  這,是人與自然原始、樸素的相處。

  基於這樣的“相處”,中國人民在漫長悠久的農耕實踐中開創了稻魚共生、桑基魚塘、坎兒井等等一系列蘊含著自然法則與生態智慧的經驗做法,自古便形成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優良傳統。

  從東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古老認識,到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文明思想“人與自然的物質交換”、“自然資源循環利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等基本觀點,人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中,不斷磨合著自身與自然的關係。

  如今,貴州在“美麗中國”建設的版圖中,正和世界一道,探討、探尋著一個生態文明的新時代。

  (大生態、市州 黔東南)從這裡,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如今的海雀村,青山環抱,一片綠意盎然。(趙曌/攝)

  法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上世紀80年代,貴州西北角的畢節海雀,漫天黃沙、苦甲天下。説“苦”,是因為當地村民“春種一大坡,秋收一小籮”。水土流失導致的自然生態惡化,讓作物失去生長的土壤。一年到頭,海雀村民的飯碗裏,只有苞谷飯。

  1988年,海雀村人均年收入33元。換算下來,每天9分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認定,這裡不適宜人類居住。

  已故老支書文朝榮當年的心願,是讓海雀人永遠吃上飽飯。他想到了種樹,“只要山上有樹,就可以把風沙擋住,山上有林就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養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糧。”樸素的話語裏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1987年到1989年,文朝榮在山上過了3個春節。連續3個冬天,全村30多個山坡,11600畝荒山全部種上了漆樹松,村民的房前屋後種下1萬多株樹苗。

  1995年,海雀村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綠化千佳村”;2018年,海雀村人均年收入將突破萬元。如今,大家用“林茂糧豐”、“綠水青山”形容海雀。

  (大生態、市州 黔東南)從這裡,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曾經的海雀村,生態環境惡化,群眾生活極端困苦。(資料圖)

  從自然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治理開始,海雀村終於掐斷了“越窮越生、越生越墾、越墾越荒、越荒越窮”的惡性循環。

  海雀,成了畢節試驗區的發祥地。

  1988年,國務院批准建立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通過對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後、人民貧困程度極深、生態環境極差的畢節地區試驗,要探出一條貧困地區科學發展的新路子。

  30年來,圍繞“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三大主題,畢節試驗區的改革試驗不斷驗證著一條根本經驗:經濟發展尤其要與環境保護、生態平衡、人口增長等相協調,在人、社會與自然全面、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山水林田湖和人,休戚與共。

(大生態、市州 黔東南)從這裡,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老支書文朝榮生前,帶領村民植樹造林,把“苦甲天下”的海雀村變成了“全國綠化千佳村”。( 李學友/攝)

  2014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貴州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壞了,而是要把它保護得更好。

  因“三線”而興的六盤水,曾是一座“因煤而立”的工業城市。作為六盤水市重要的傳統能源支柱産業,煤炭曾支撐著全市工業經濟的“大半壁江山”。但由於對煤炭資源的無序開採,六盤水一度成為生態的重災區,森林覆蓋率降至7.55%,水土流失面積佔總面積的80%以上,荒漠化、石漠化讓人觸目驚心。

  近年來,六盤水奮力擺脫“路徑依賴”,走出“資源陷阱”,依託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打好“涼都”生態牌,實現“黑”資源變“綠”資源的轉身。生態旅遊、綠色産業,成為新名片。

  不少“煤老闆”種起了刺梨、獼猴桃,開起了農家樂、景區民宿……他們意識到,只有“轉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之路,才是發展的王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道理正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認同。

  (大生態、市州 黔東南)從這裡,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多年不懈的持續治理,草海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這裡,也成為人鳥和諧共生的家園。(趙曌/攝)

  路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草海,貴州最大的天然高原淡水湖泊。草海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典型性及物種多樣性,造就了不可替代的生態價值,對於區域生態環境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曾經,生態專家實地調研後認為,草海面臨極為嚴峻的生態問題,亟待實施搶救性保護,“如果不及時治理,不出30年,草海將完全退化為沼澤,許多珍稀鳥類和魚類將面臨滅絕”。

  2014年,草海保護與治理上升到國家層面。2015年底,國家發改委批復《貴州草海高原喀斯特湖泊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規劃》。

  兩年多的努力,草海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得到遏制,保護區鳥類由228種增加至246種,越冬期黑頸鶴數量佔全國總數的15%左右,鳥類總數達10萬隻以上……

  赤水河,連著川、滇、黔三省,也連著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的歷史、國酒茅臺的醇香。曾經,赤水河面臨嚴重污染威脅,貴州在2009年出臺《貴州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強調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赤水河,加強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誰破壞了誰就是千古罪人”。

  作為立法機構的貴州省人大,2012年開始連續三年牽頭開展赤水河流域環保行,監督檢查條例執行情況。

  2015年,端午節龍舟賽時隔19年後重現赤水河段。這是來自百姓對流域生態環境改善的最好例證。

(大生態、市州 黔東南)從這裡,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保護赤水河自然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貴州的“美酒河”、“英雄河”。

  地處長江、珠江上游的貴州,是“兩江”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貴州同樣站義不容辭地站在了“上游”。草海和赤水河的生態治理,恰是生動縮影。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調研時強調,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

  生態,是貴州須臾不能鬆勁的兩件大事之一。

  2018年2月23日,春節後上班的第一天。2018年義務植樹活動在省市縣鄉村同步舉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省政協主席劉曉凱來到貴安新區馬場鎮平寨村,與幹部群眾一同義務植樹。當天,全省共21.8萬人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共植樹90.03萬株,面積2.14萬畝。

  而這,已經是自2015年以來,貴州省市縣鄉村幹部群眾在春節後上班第一天開展義務植樹的第4個年頭。

  從2017年開始,每年的6月18日,是貴州的“生態日”。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帶頭,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各級責任單位負責人、相關企業負責人、河湖民間義務監督員、志願者和群眾代表等開展“大巡河”等活動。

  這一年,貴州全面推行河長制,構建起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實現河道、湖泊、水庫等各類水域河長制全覆蓋。省委書記、省長除了擔任省級總河長外,還同時兼任貴州最大河流烏江幹流及其流域內6座大型水庫的省級河長。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一河之長,責無旁貸。

  “建設綠色家園,創造美好生活”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正內化為每一個貴州人每一時、每一地的知與行。

(大生態、市州 黔東南)從這裡,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參與義務植樹,成為全省幹部群眾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行動。( 洪英傑/攝)

  連續多年,貴州圍繞治水、治氣、治土,實施“青山”工程、“碧水”工程、“藍天”工程、“凈土”工程。2017年的數據顯示,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5.3%,主要河流水質保持優良,公眾對生態環境滿意度居全國第二位。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貴州劃定5萬多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區,佔全省國土面積三分之一。“紅線”範圍內,嚴格限制城鎮化和工業化活動,禁止一切破壞生態功能和生態環境的工程項目。

  2014年,貴州在全國率先出臺首部省級層面生態文明地方性法規《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和水資源保護條例次第頒布實施,水污染防治條例等5部法規進入正式立法程式,標誌著與貴州生態文明建設重點領域的法規框架基本成型。

  環境資源法庭、環境公益訴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綠色績效評價考評、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

  貴州在不斷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方案”探索著“貴州智慧”。

  2016年8月,貴州成為首批三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生態文明建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次年,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在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行動基礎上,提出大生態戰略行動。

  “綠色貴州”,正奮力擘畫一幅生態文明建設的嶄新畫卷。

(大生態、市州 黔東南)從這裡,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青山綠水之間,貴州正不斷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夢想·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兩件事情,似乎有意在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的召開“預熱”。

  6月21日,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秘書長Stan Finney教授簽發全球寒武係第三統和第五階共同底界的標準層型剖面和點位“金釘子”批准書,享有世界地質學界“奧斯卡”之譽的“金釘子”,這一次釘在了中國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這是我國繼2011年後獲得的第11個“金釘子”,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金釘子”最多的國家。

  7月2日,巴林首都麥納麥。第42屆世界遺産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審議通過將梵凈山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梵凈山成為我國第53處世界遺産、第13處世界自然遺産,是貴州繼“中國南方喀斯特”荔波、“中國丹霞”赤水、“中國南方喀斯特”施秉之後的第4處世界自然遺産地,同時也是貴州首個獨立申報的世界自然遺産項目。

  自然天賦異稟的貴州,越發令人嚮往。

(大生態、市州 黔東南)從這裡,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此番申遺成功,梵凈山成為貴州繼“中國南方喀斯特”荔波、“中國丹霞”赤水、“中國南方喀斯特”施秉之後的第4處世界自然遺産地。( 楊昌鼎/攝)

  省會貴陽,還有一個沁人心脾的名字,叫“林城”。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坐飛機俯瞰貴陽,會發現整座城被一圈綠色所環繞,從黔靈山公園開始,鹿衝關、順海林場到湯粑關、鳳凰山林場、孟關林場至花溪公園、麥坪、石板的林帶,連接著小車河、雲貴大山,最後“回”到黔靈山公園。

  城市化的進程,讓貴陽在“長大”,上世紀末,貴陽市面積擴展了23倍,綠色隨之不斷“擴張”浸染。2001年,貴陽市提出打造“林城”,決定營造30萬畝“第二環城林帶”,北起息烽小寨壩、南抵花溪青岩新樓村、西接清鎮市站街、東到烏當區下壩,長304公里,寬5到13公里。

  三年之後,貴陽成為全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

  五年之後,“二環林帶”建成,耗資2億元。前來考察的中國林科院七位首席專家表示,作為西部不發達地區,花費幾億元植樹造林,“沒想到,了不起!”

  了不起的背後,是對“家園”的嚮往和追求。

  2010年,遵義市也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到2020年,貴州還將建成7個國家森林城市、30個省級森林城市。

(大生態、市州 黔東南)從這裡,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城貴陽的山水之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人類對於“家園”最美好的嚮往。圖為貴陽市小車河濕地公園。( 楊昌鼎/攝)

  “花繁葉茂,安居樂業。”這是遵義市播州區楓鄉鎮花茂村名字的由來。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花茂村考察時,沿著土墻和木欄相伴的鄉村小徑,邊走邊詢問當地脫貧致富情況。看到鮮花盛開,道路兩旁的房子乾淨整潔,他有感而發地説:“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

  一句“鄉愁”,滿含對“家園”的暢想。

  伴隨美麗鄉村建設,貴州不斷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2016年以來,開展耕地休耕制度試點20萬畝,實施新農村環境治理“百鄉千村”建設項目100個,創建“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省級新農村示範點157個、新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省級示範點192個。

  村子乾淨了,環境整潔了,生活自然更“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事業。

  建設綠色家園,這是人類最普適的夢想。而貴州,會越發努力。

(大生態、市州 黔東南)從這裡,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攜手·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今年,是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辦會以來的第10個年頭。

  2009年,貴州發起“生態文明貴陽會議”,邀請政要、企業、專家學者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探索和經驗交流重要平臺,成為跨領域、跨國界合作的重要橋梁以及展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

  那一年的《貴陽共識》,極具積極意義地提出: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潮流和趨勢,不是選擇之一,而是必由之路。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由此發端。

  每年盛夏,全球精英匯聚貴陽,討論生態文明、綠色增長等等嶄新的發展理念,尋找破解人類與自然之間征服和報復循環的辦法……

(大生態、市州 黔東南)從這裡,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2018年7月7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十年不輟,論壇如今已成為貴州與世界共同碰撞生態文明思想火花的盛會。( 楊昌鼎/攝)

  2013年1月,原“生態文明貴陽會議”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內唯一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論壇,定名“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習近平總書記親致賀信,首次提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積極呼籲世界各國“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高度肯定“會議的成果必將為保護全球生態環境作出積極貢獻”。

  5年來,論壇主題不斷深入,議題日益寬泛,形式越顯豐富,合作更加廣泛,成為反響強烈的非官方、非營利、專業性、戰略性國際平臺。

  前國務委員、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國際諮詢會主席戴秉國曾表示,在生態問題的議題上,中國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就是案例。

  英國前副首相約翰·普雷斯科特肯定,中國現在所做的事情,正是朝著讓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一起找到不同形式綠色增長模式的方向前進。

(大生態、市州 黔東南)從這裡,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2018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迎來辦會的第10個年頭。( 楊昌鼎 攝)

  連續10年出任論壇秘書長,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主席章新勝看來,“比十年前,最大的變化,是全球越來越關注生態和環境。”這其中,他始終堅信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一定會對全人類、全中國做出貢獻”。

  對貴州而言,論壇10年,更為深遠的意義或許在於,“後發”的貴州,第一次如此明確地站在了世界生態文明的“前沿”。多年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持續發出倡導生態文明的“中國聲音”,發出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國際交流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聲音”,發出務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聲音”。

  這些與世界對話、和全人類共同思考的“中國聲音”,來自貴州!

  貴州的實踐也讓中國和世界看到了綠色趕超、綠色引領、綠色紅利的“貴州方案”、“貴州樣板”和“貴州智慧”。

  正像章新勝所説,論壇十年,立足貴州、服務全國、走向世界、面向未來。

  十年“樹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栽種”下一顆顆極富啟迪意義的綠色“種子”;百年“樹人”,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根植的是一個有關於人類未來的共同願景。

  在尊崇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貴州,學習領會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從這裡,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記者 趙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