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鑽石礦” “數字貴州”風景獨好

2019-05-08 15:12:45|來源:人民網|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大數據)深挖“鑽石礦”,“數字貴州”風景獨好

(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融合)

  大數據是座挖不完的“鑽石礦”,貴州深諳其道。

  作為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緊扣大數據“融合”發展理念,在全國第一個全省覆蓋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全國首個面向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指標評估體系,完善數字經濟建設,讓這座“鑽石礦”發光發熱。

  01“融合”實踐,貴州先行一步

  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貴州早已在做。

  在修文,獼猴桃大數據系統將傳統的小農生産轉變成了工業化的生産模式,初步實現了農業生産管理的精準化。

  借助大數據系統平臺,管理者能夠精準掌握果樹生長週期和規律,精準計算施肥、用藥、授粉等農事活動的實施時間和用量大小,精準分析並制定農事活動的實施計劃,向農戶精準下達實施指令。

  而獼猴桃歷史的用肥用藥、農事活動、災害等信息也都能通過大數據手段追溯。

  目前,該平臺已覆蓋修文200多個果園,佔全縣獼猴桃種植面積的32%,實現了每畝産量提高20%、每畝投入降低20%、每畝增收500元。

(大數據)深挖“鑽石礦”,“數字貴州”風景獨好

  同時,貴州省還重點圍繞一系列主導産業,推動傳統企業大數據運用能力建設,培育融合發展新業態。

  利用智慧化應用,貴州發耳煤業開啟“有人巡視、無人值守生産”模式,成為西南地區第一家同時實現綜採工作面智慧化、生産輔助系統信息化的智慧化礦井,打破了“貴州地質條件複雜不適於智慧開採”的固有思維。

  如今,貴州發耳煤業通過智慧化改造實現工作面日採煤量增産1100噸,效率提高47%的同時又實現了安全生産新模式。

  02全面部署,實施“萬企融合”

  構建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技術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運用自動化、信息化、智慧化加快傳統企業新舊動能轉換,這是貴州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探索與實踐。

  但貴州要做的,不僅僅是這些。

  2018年,《貴州省實施“萬企融合”大行動打好“數字經濟”攻堅戰方案》出臺,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了更全面的部署。

  《方案》圍繞國家大數據戰略和“數字貴州”建設,以應用為核心,深化雲計算、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創新融合,運用大數據手段推進全産業鏈、全生命週期以及企業研發、生産、銷售、服務各環節優化重組,持續改造提升傳統行業,促進實體經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轉型,由投資驅動、資源驅動向數據驅動、知識驅動轉變,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全省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大支撐。

  具體如何來做?《方案》明確了6個重點任務:

  一是加快大數據與工業深度融合,推動工業向智慧化生産、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融合升級;

  二是加快大數據與農業深度融合,推動農業向生産管理精準化、品質追溯全程化、市場銷售網絡化融合升級;

  三是加快大數據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服務業向平臺型、智慧型、共享型融合升級;

  四是加快發展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電子信息産業;

  五是開展大數據融合高科技企業招商引資;

  六是完善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支撐體系。

  03五年規劃,打造“數字貴州”

  部署了方向,明確了任務,就要朝目標進發。

  依照規劃,2018—2022年期間,貴州每年將建設100個融合標杆項目,實施1000個融合示範項目;

  到2020年,帶動5000戶實體經濟企業與大數據深度融合,20000戶實體經濟企業運用雲服務開展融合,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達到30%;

  到2022年,帶動10000戶以上實體經濟企業與大數據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達到33%,引導推動各領域、各行業實體經濟企業融合升級全覆蓋。

  確認過眼神,大數據就是貴州要找的“人”。

  現在,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貴州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全省數字經濟增速連續3年排名全國第一、數字經濟吸納就業增速排名全國第一,電信業務收入增速連續23個月排名全國第一,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連續5年增速超過30%。

  咬定“鑽礦”不放鬆。通過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貴州將持續利用好大數據價值,激發其無限潛能,開發更多“富礦”,引領經濟增長。

  “數字貴州”風景正好,未來更加讓人期待。( 作者  牛彈琴)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