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貴州扶貧一線:精準扶貧的代化實踐

2019-05-14 11:13:2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雲|責編:陳夢楠

  行走貴州扶貧一線:精準扶貧的代化實踐

長順縣代化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  攝影  楊雲

  國際在線貴州報道(楊雲): 石漠化嚴重的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代化鎮,由於交通不發達,許多山區村民出行難成為困擾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曾經,代化鎮鬥省村的村民從家門口走到集鎮買點生活用品,也要走上五六個小時。

  “以前進出村的路都在山上,坑坑洼洼,又陡又窄,遇上下雨天,滑溜溜的,不小心就摔跤。”鬥省村黨支部書記黃繼昌邊走邊説,久困于“行走難”的黃繼昌對路有著自己特別的感受和理解。

  “行路難讓這裡的生活苦不堪言。” 黃繼昌至今記得乾旱時村民翻幾座山去5公里外的山坳背水的艱辛。因為路不通,多年來鬥省村村民飼養的大肥豬要宰殺好才能背出山去賣,大件物資運不進來,發展滯後,生産生活十分不便。

  “這幾年,大辦交通,寨子裏的路寬敞平順,很好走。”看著水泥路旁邊的羊腸小道,黃繼昌今昔對比十分感慨,“祖祖輩輩可是吃夠了‘羊腸小道’的苦,修通鄉村公路,我們的兒孫將不再被困于深山。”

  地處麻山腹地的貴州省長順縣代化鎮是一個典型的深石山區鄉鎮,境內多為岩溶地貌,坡地石漠化現象極為嚴重,水資源也缺少,是貴州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

  “石旮旯裏生活的人更盼望脫貧。” 長順縣代化鎮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王茹剛説,“儘管看上去仍然有貧困的痕跡,但成片的生態蔬菜大棚,遍佈幾個山頭的構樹育苗大棚,已經完工的通鎮瀝青路,正在建設的小流域水利工程等很多細節都能讓人感受到代化鎮正在發生的改變。”

  “為幫助山區群眾脫貧,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在省、州、縣的各級部門支持下,代化鎮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生態産業帶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開展精準扶貧。”代化鎮人大主席劉興祥説。

行走貴州扶貧一線:精準扶貧的代化實踐

山地蔬菜種植  攝影 楊雲

行走貴州扶貧一線:精準扶貧的代化實踐

長順縣代化鎮鄉村美景   攝影  楊雲

  對政府倡導的易地扶貧搬遷,三年前一些群眾一度是冷眼旁觀。有的群眾不但不支持,還帶著自己的家人抵觸搬遷工作,成為搬遷“釘子戶”。如今,在代化鎮易地扶貧安置點,一片新的移民新村拔地而起,不少曾經反對易地扶貧搬遷的精準識別搬遷戶已經搬遷入住。

  “搬出來改變了許多。”在移民安置點手套廠工作的搬遷戶石小會説,“住的是小青瓦、黃粉墻小樓,瀝青路延伸到家門口,路燈、綠化跟縣城裏沒什麼兩樣。”石小會家中,房間乾淨整潔,客廳內沙發、電視、冰箱等一應俱全。

  代化鎮易地扶貧安置點已完成沿街人行道改造,排洪引水溝渠建設。居民區內,小區扶貧夜校、小區圖書閱覽室、小區老年活動室、小區歡樂子女之家、小區衛生服務站配置齊全,為解決搬遷婦女務工,小區內還開辦了手套加工廠和民族文化服飾加工店,搬遷出來的群眾生活已經步入正常。

  目前,代化鎮建成通組路36條51.35公里實現30戶以上村寨100%通硬化路,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2個,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完成十三五期間780戶3258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並實現入住,新建幼兒園2所並投入使用並改擴建小學2所。

  近年來,代化鎮重點發展生豬養殖、山地蔬菜種植、構樹種植三大産業,形成“3+N”産業佈局,初步構建了“生豬+有機肥+蔬菜/構樹+飼料+生豬”生態循環産業體系,並探索建立了“黨恩紅股”“全民持股”“19518”等利益聯結機制,帶動1955戶8750人脫貧。

  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實踐中,代化鎮總結形成了“城鄉聯合,對口幫扶拉動;資源聯用,龍頭企業帶動;利益聯結,創新機制推動;黨群聯建,激發活力互動”的“四聯四動”脫貧模式,探索出了“村企一體、二元培育、三委共治”的脫貧攻堅“123”治村模式。

  2016年9月,代化鎮被列為貴州省極貧鄉鎮時貧困人口數為2735戶10581人,貧困發生率35.47%。2016年12月,代化鎮脫貧218戶1002人,貧困發生率25.82%。2017年12月,代化鎮脫貧348戶1687人,貧困發生率20.17%。2018年12月,代化鎮脫貧914戶3893人,貧困發生率7.12%。目前,代化鎮仍有612戶2123人未脫貧。2019年,代化鎮計劃脫貧471戶1837人,促使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96%。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