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傳統文化魅力在校園綻放

2019-06-11 14:02:13|來源:貴州日報|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傳統文化進入校園,與鄉情教育、鄉土教育等特色教育融合,能讓中小學生從小接受傳統人文的“潤物靜無聲”,形成不可折斷的情感紐帶。

  近日,在教育部召開的全國學校美育工作會上,《安順優秀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的探索與實踐》被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美育改革創新優秀案例集》收錄,這是安順市民族文化進校園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安順市持續開展地方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的教研活動,將安順地戲、安順蠟染和刺繡藝術等民族民間藝術與基礎教育融為一體,不斷探索地方少數民族中小學教育中可行的、可持續推廣的教育路徑。

  文化澆鑄夢想,是城市的靈魂,是市民的詩和遠方。傳統文化的百花園色彩繽紛,如何真正“取其精華,舍其糟粕”是個值得思考的話題。在經年的生活生産實踐中,貴州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美食文化、屯堡文化、建築文化等,又相互影響、融合,見證了多彩貴州的榮光。確保傳統文化星火燎原,政府確實要因勢利導、精準實施,從文化惠民的高度出發,培育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貴州依託風土人情、古建築、民間手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産、家常小吃等元素,在打造創意文化産業、文化旅遊、巡迴演出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特別是在“文化+大數據”“文化+大扶貧”“文化+大生態”等方面展開的積極探索,找準市場定位,加強宣傳包裝,實現以文化引領城市發展、助推經濟轉型、帶動創新創造、促進社會治理,勢必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文化活力和精神動力。

  不管是傳承還是創新,弘揚傳統文化核心是獨一無二的文化和手藝要得以傳承下來,優秀的傳統文化理應得到發揚光大,文化的多樣性得到保留,才能安放市民的“美麗鄉愁”,産生靈魂共振和人心凝聚。民眾既有分享文化遺産的權利,更肩負著傳承文化的擔當,逐漸提高鄉土文化的鑒賞能力、保護意識,對於守護精神家園有著重要意義。

  貴州傳統文化是歷史長河中沉澱的精華,因為受到民眾的喜愛而生命力頑強。傳統文化進入校園,與鄉情教育、鄉土教育等特色教育融合,能讓中小學生從小接受傳統人文的“潤物靜無聲”,形成不可折斷的情感紐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從小對傳統文化産生了濃厚興趣,繼而掌握技能,才有可能當作職業。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校教育應搭建更廣闊的平臺,開展走讀、徵文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全方位把傳統文化植入青少年的骨髓。必須建立更多符合成長規律、教育規律的科學評判、考核體系,結束應試教育和功利教育的束縛,學校要放手推動素質教育,家長也才有可能支持、配合、鼓勵。

  當青少年掌握了傳統技藝,自覺扛起傳承的大旗,就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否則,一旦年齡、技能斷層,想要拯救難上加難。只有把傳統文化的手藝、精髓保留下來,方能科學活化、有效利用,才能在文化與旅遊、文化與創意等聯姻中,注重創新和傳統的平衡,特色和品質並舉,實現文化惠民、産業惠民。(作者 袁鬥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