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關嶺花江鎮:“退耕還林”種李樹 山綠了 民富了

2019-06-12 16:10:1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國際在線貴州消息:初夏時節,原本是土地蒼涼貧瘠、石漠化嚴重的“板貴地區”,變為了一座座綠意盎然的山坡,山坡上種滿李樹,李樹上結滿果實。在這3年不到的時間裏,貴州關嶺自治縣花江鎮“退耕還林”讓昔日的荒涼變了模樣,同時讓群眾有産業可發展、想發展、肯發展,真正實現“綠了山坡富了民”的美好願景。

貴州關嶺花江鎮:“退耕還林”種李樹 山綠了 民富了

豐收的李子 攝影 潘晶 

  田壩村是關嶺自治縣花江鎮板貴地區較為貧困的村子,全村共有510戶2582人,其中貧困戶219戶1191人,貧困發生率超過40%。這個飽受石漠化困擾的貧困村寨,長期存在産業少、無綠色植物的情況,而2016年的退耕還林項目為這片瘦土瘠地播下了綠色希望。

  花江鎮林業站站長任世超説:“2016年,根據退耕還林要求,關嶺林業局、花江鎮林業站積極與村支兩委、群眾代表開會協商,村民普遍傾向發展種植蜂糖李。會後,我們前往鎮寧縣六馬引進蜂糖李樹苗。”

  為保障項目進度與樹苗存活率,當地群眾委託政府引進公司進行種植管護,3年挂果後轉交給農戶自行管理。

  “退耕還林項目,按照國家退耕還林補助政策,每畝有1500元補助,花江鎮是引進公司來種的,除去公司種植費、管理費和測量公司的測量費、驗收費共800元,農戶每畝還能分到700元,蜂糖李挂果後,農戶能夠直接獲得效益。”花江鎮林業站站長任世超介紹道。

  有了項目保障和資金的投入,田壩村的2500畝蜂糖李很快實施完畢,但部分村民依舊不願改變傳統農作物的種植習慣,開始産生抵觸情緒,甚至出現放火燒林情況,村支兩委幹部發現問題後,積極為群眾舉例子、算細賬,動員思想積極的群眾做表率。

  田壩村梁國富是村裏蜂糖李産業發展的帶頭人,平日裏但凡有空他就通過電視、手機、書籍學習相關農業知識,一直以來自身都有想發展果樹産業的心思,卻苦於家中僅有10畝土地,怕産業形成不了規模後期銷售存在困難。在村裏退耕還林實施後,梁國富積極響應,願做産業發展帶頭人。

  對於蜂糖李未來的發展前景,梁國富非常看好:“我自己培養種植管理蜂糖李,今年初步挂果,一棵摘2斤,5塊錢一斤,最起碼有好幾千塊錢的收入,到明後年大豐收,一棵要摘30斤左右,5塊錢一斤,10多畝地共600來棵,算下來要有8、9萬塊錢,人又輕鬆、比種包谷、種任何東西都強,都輕鬆。”

  現如今,田壩村在2500畝蜂糖李的基礎上,依託省人社廳的技術、資金幫扶,2018年又發展了1100畝龍眼和芒果。

  花江鎮不僅在田壩村種植蜂糖李,還在其它村大力發展蜂糖李種植,太坪村47歲的王朝陽是該村蜂糖李種植大戶,家中40畝坡地全部種滿了蜂糖李。

  “2017年種植的李子,今年開始挂果了。我還在林地裏套種了生薑、花生等其他農作物,一點也不影響收入,等蜂糖李豐産了,我就專心管護李子,40畝地一年才幾千元的成本,比種哪樣都強。”王朝陽高興地説。(文 潘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