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撕掉貧困標簽 昂首奔向小康

2019-09-04 14:41:54|來源:貴州日報|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9月3日,從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貴州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成立於1982年5月1日、貴州最年輕的自治州——黔西南自治州正沐浴黨的陽光雨露、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逐漸撕掉邊遠、閉塞、貧困、落後的標簽。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黔西南州地區生産總值增速連續五年保持全省第一,綜合指標測評由全省末位上升到第四位。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0.5%,繼續穩居全省第一位。

  37年來,黔西南州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主題,各族人民積極投身到改變貧窮落後面貌的偉大實踐中。大力發展以立體生態經濟帶為引領的特色農業、以“大電強網+大産業”為引領的新型工業、以全域山地旅遊為引領的現代服務業,民族山地經濟創新示範區創建大踏步前進,經濟加速發展、實力由弱變強、總量持續提升。全州地區生産總值由1982年4.2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163.77億元,增長了277倍;財政收入由1982年的0.21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17.89億元,增長554倍。

  聚焦“四場硬仗”打好打贏,脫貧攻堅大踏步前進。易地扶貧搬遷硬仗全面勝利,33.85萬群眾搬出了深山區、石山區。基礎設施建設硬仗戰果顯著,建成“組組通”公路4696公里,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全面解決,所有行政村實現光纖、4G基站網絡全覆蓋。産業扶貧硬仗碩果纍纍,茶葉、食用菌、中藥材、精品水果等十大特色産業有序發展,扶貧産業已形成“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發展新格局,帶動了2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三保障”硬仗保障有力,累計資助貧困學生266.78萬人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受益18.36萬人次,實施農村“危改”“三改”33.29萬戶。全州貧困人口從2015年的43.23萬人減少到2018年的15.86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3.75%下降到5.02%,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四方面建設迅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大踏步前進。南昆鐵路建成通車,結束了黔西南州不通鐵路的歷史;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500公里,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盤興高鐵正在加快建設,興(義)百(色)高鐵正在規劃建設;興義萬峰林機場開通了飛往全國15個重要城市的航班,年旅遊吞吐量突破100萬人次。“五位一體”交通網絡從夢想變成現實,黔西南逐漸成為祖國大西南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全州建成大中型水庫124個,總庫容從1.2億方提高到7.6億方,城鎮自來水通水率100%,農村安全自來水普及率87.3%,從昔日“水貴如油”的石山區變成了水美田豐的“小江南”。南北盤江梯級電站建成發電,先後建成一批火電、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電力裝機突破1000萬千瓦,年發電量突破300億度,從過去的“油燈照明”變成了國家“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信息網絡互聯互通,信息保障由弱變強,建成通信光纜6.3萬公里,上鏈頻寬達700G,2000所學校接通教育雲大數據專線,“城市農村,同堂教學”已成現實。

  城鎮建設快馬加鞭,城鄉一體快速融合,城鎮化進程大踏步前進。城鎮化率從1982年的7.2%提高2018年46%。城市逐步擴容。州府興義市城區從10平方公里“長”到近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從不足10萬人“增”到近50萬人,國際山地旅遊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城鎮更有特點。貞豐者相鎮變成了旅遊小鎮,普安江西坡鎮變成了茶旅小鎮……19個示範小城鎮,引領全州小城鎮加快發展。鄉村更富魅力。興義納灰村年接遊客百萬人次,貞豐納孔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錄……全州350個美麗鄉村各顯特色,各展風采。

  持續打好“三大保衛戰”,生態文明建設大踏步前進。森林面積從1982年的220萬畝增加到2018年的148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8%。城鎮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保持99%以上。水環境品質、地表水水質優良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保持在100%,“兩江一河”變成了千里精品旅遊線。

  教育、就業創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大發展、大繁榮。成功創建3所“三甲”醫院,126個鄉鎮衛生院完成標準化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建成圖書館9個、文化館9個、博物館10個、鄉鎮文化站126個;“三月三”“六月六”等特色民族文化活動常態化開展,文化事業日益繁榮。

  2018年,黔西南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407元,是1982年的58倍,年均增長11.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485元,是1982年的61倍,年均增長12.1%。當前,該州350萬各族人民正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昂首闊步奔小康。(作者 陳俎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