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數據為引領 創新驅動發展

2019-09-09 11:14:48|來源:貴州日報|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近年來,貴州以大數據為引領實施區域創新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加快建設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支持貴陽創建“中國數谷”,培育數字應用新業態,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貢獻了貴州智慧,提供了貴州方案,走出了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當前,貴州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脫貧攻堅頭等大事和高品質發展大局,初步實現“深化改革率先推進,關鍵技術率先突破,創新平臺率先建成”的階段性目標,區域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支撐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成效。

  深化改革率先推進

  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貴州的創新驅動政策體系建設始終貫穿了“3個圍繞4個結合”的思路,即“圍繞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實現創新與大扶貧戰略行動的有機結合;主動對接、服務國家大數據戰略,實現“創新”與大數據戰略行動的有機結合;加快發展“四型”數字經濟,實現創新與新舊動能轉換的有機結合;努力構建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實現創新與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機結合。

  在政策方面,貴州制定實施了《關於推動創新創業高品質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實施意見》《貴州省推動大數據與工業深度融合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逐步形成了以大數據為引領的創新發展思路,繪就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政策藍圖。

  深入實施“萬企融合”大行動,推動“四個強化”“四個融合”,推進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全力加快傳統産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2018年,全省建設104個融合標杆項目、1050個融合示範項目,帶動1625戶實體經濟企業與大數據融合,引導10124戶企業上雲。全省兩化融合指數全國排名從2014年第29位提升至19位。2018年全省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水準指數36.9,比2017年提升3.1,正由融合初級階段向中級階段邁進。

  當前,全省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正由融合初級階段向中級階段加速邁進,發展水準不斷提升,數字經濟增速連續4年居全國第1位,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全省GDP的26.9%。

  關鍵技術率先突破

  為落實“把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張出榜來,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的要求,貴州聚焦省內長期解決不了的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科技需求,打破各省財政科技資金只面向省內機構和人員的慣例,發佈7批16個技術榜單,面向省外乃至國外團隊徵集最優解決方案。

  同時,貴州以大數據融合創新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實施“千企改造”工程,以科技為引領,引導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標準,增加産品品種,提高産品品質,擴大生産規模,形成先進生産能力,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

  2018年,貴州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萬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82件,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指標;科技型企業成長梯隊數量達到1108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73家;高新技術産業産值4305.9億元;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13戶,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1戶,省級以上技術創新示範企業30戶,其中國家級10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試點6家。高新技術産業化指數居全國第11位,研發投入強度增幅居全國第2位。高新區創新能力指數增幅居全國第2位;貴州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效用值保持全國第18位。

  創新平臺率先建成

  大數據能夠為民謀利、解民所憂,讓老百姓工作更方便、生活更美好,讓人民群眾從大數據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貴州通過建立“精準扶貧大數據支撐平臺”,打通扶貧、教育等部門數據,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實現了精準識別,及時兌現學雜費減免等扶助政策。

  同時,貴州重大創新平臺載體不斷夯實。貴安新區、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遵義市匯川區三個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有力推進,帶動我省全力打造“雙創”升級版。擁有貴陽、安順國家級高新區2家;建成安順、黔南、黔東南3家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達到10家,實現市州全覆蓋;建成2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各達到5家,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列入科技部優先支持序列,省部共建藥用植物功效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持續推進建設。

  隨著平臺建設的完善,貴州完成了五批“百千萬人才”引進與選拔,共引進“百人領軍人才”“千人創新創業人才”116人;連續七年舉辦人才博覽會,2018年現場組織了省內1510余家用人單位攜2萬多人才。(記者 方亞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