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滿意度99%!貴州易地扶貧搬遷成效顯著

2019-12-27 14:43:07|來源:多彩貴州網|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對搬遷政策的滿意程度為99%,對搬到城鎮的滿意程度為98.47%,對生活(安置小區)環境的滿意程度為97.56%,對幹部服務的滿意程度為98.49%,對政府後續扶持措施的滿意程度為97.07%。”

  為深入了解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對搬遷情況、後續扶持情況等方面的滿意度,有針對性地完善和改進下步工作,持續增強搬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今年7月1日至15日,全省各級易地扶貧搬遷指揮部組織相關部門,共計抽調1600多名幹部對全省已建成入住的942個移民安置點開展全覆蓋調查。

  通過採取隨機入戶問卷調查方式,按照每個安置點不低於15戶的比例,共計調查了2092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最終獲得上述結果。

(大扶貧)老百姓滿意度99%!貴州易地扶貧搬遷成效顯著

  都勻市沙包堡辦事處謝官衝社區金恒星易地搬遷扶貧安置點

  易地搬遷,實現穩定脫貧最有效途徑

  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2014年末,全省有貧困人口623萬人,佔全國貧困人口的8.9%,數量居全國第1位;貧困發生率18%,比全國高10.8個百分點。

  貴州能否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

  易地扶貧搬遷,是幫助貧困群眾挪窮窩、斬窮根的關鍵舉措,是決戰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對於貴州,易地扶貧搬遷是徹底挖掉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實現穩定脫貧的最有效的途徑。

  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調研時強調,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人口,要實施易地搬遷,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12月,我省在惠水縣舉行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全國率先拉開了“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序幕。

  2016年8月,全國第一次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在貴州召開,肯定和推廣貴州“圍繞脫貧抓搬遷”的做法和經驗。

  2017年4月,貴州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的省受到國務院辦公廳表揚激勵;7月,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扶貧辦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考核中,貴州省排名全國前列;9月至10月,中央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舉辦《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以貴州為代表展示全國易地扶貧搬遷成效。

  2019年4月,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現場會在貴州召開,對我省易地扶貧搬遷的“六個堅持”“五個體系”和“五步工作法”給予了很高評價和肯定。

  從2015年6月開始打響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當頭炮”,截止2019年8月31日,全省累計建成安置點943個,住房45.6萬套,累計完成搬遷入住184.5萬人,佔計劃任務的98.1%,剩餘3.5萬人將在年底前全部入住……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顯著。

(大扶貧)老百姓滿意度99%!貴州易地扶貧搬遷成效顯著

  易地扶貧搬遷戶王曉麗(後排左一)一家在新居的全家福

  精準施策,高品質推進易地扶貧搬遷

  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決策部署,精準施策,確保異地扶貧搬遷工作全面有序推進。

  聚焦“六個堅持”,精準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高品質高標準做好“上半篇文章”——

  堅持省級統貸統還,讓市縣兩級集中精力抓搬遷。按人均6萬元的投資標準,將籌資壓力和責任集中在省一級。堅持貧困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精準落實搬遷對象。通過制定嚴格的搬遷對象識別辦法和程式,精準落實搬遷對象。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從根本上斷窮根換窮業。根據搬遷對象意願,選擇經濟要素集聚功能強、創業就業機會多、人口承載容量大的縣城和中心集鎮佈局安置點。堅持以縣為單位集中建設,規範工程項目管理。明確所有安置點須由縣級政府統一建設管理,所有項目必須統規統建,不再允許分散自建。堅持不讓貧困戶因搬遷而負債,著力控制搬遷成本。採取嚴控住房建設面積、建設成本、個人自籌標準和高層電梯房“四個嚴控”綜合措施,堅守易地扶貧搬遷“保基本”的原則。堅持以産定搬以崗定搬,精準落實就業和産業脫貧措施。根據安置地可提供就業崗位和安置容量確定搬遷規模,同步為搬遷群眾配套建設相關脫貧産業,精準落實搬遷對象每戶1人以上就業目標。

(大扶貧)老百姓滿意度99%!貴州易地扶貧搬遷成效顯著

  環境優美的惠水縣利民社區

  聚焦“五個體系”建設,全面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做好“下半篇文章”——

  構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努力使搬遷群眾生活上“過得順心”。統籌銜接好搬遷群眾農民和新市民“兩種身份”、遷出地和安置地“兩種利益”,重點完善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社區服務“四大要素”,確保搬遷群眾享有同等城市配套、同等公共服務、同等市民待遇,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化、普惠化和便捷化。構建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努力使搬遷群眾對後續發展“充滿信心”。圍繞推動搬遷群眾生計方式的非農化轉變,切實做到勞動力必須全員培訓、有勞動力家庭必須實現一人以上穩定就業、遷出地“三塊地”資源必須有一種盤活途徑、每個搬遷家庭必須有一份穩定收入“四個必須”,實現搬遷群眾生計保障和可持續發展。構建文化服務體系,努力使搬遷群眾精神上“感到舒心”。通過豐富搬遷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社會交往和社會互動,增強社區歸屬感和身份認同感,激發搬遷群眾內生動力,強調扶智扶志,通過勤勞奮鬥實現光榮脫貧。重點聚焦感恩教育、文明創建、公共文化、民族傳承“四進社區”,增強文化引領能力和群眾認同感。構建社區治理體系,努力使搬遷群眾在社區裏“住得安心”。通過機構設置科學化、社區管理網格化、居民自治規範化、治安防控立體化“四化”建設,強基固本,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構建基層黨建體系,努力使搬遷群眾對未來“堅定決心”。堅持以黨的建設為引領,把每個安置點基層黨組織建成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聚焦“五步工作法”,抓具體抓深入,有效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和工作落實——

  高起點規劃,著力抓好政策設計。自2015年底啟動實施至今,貴州已經出臺易地扶貧搬遷各類政策57個,包括4個綱領性文件、21個操作性文件和32個部門協作文件,確保起步階段就找準方向、走對路子。高規格推進,著力抓好工作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省級成立由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立由分管副省長任指揮長、省直相關部門為成員的省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指揮部,省、市移民局長兼任黨委或政府副秘書長增強實施部門協調能力,縣級移民局長實行高配由縣委常委或副縣長兼任,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格局。高標準實施,著力抓好幹部培訓。充分利用新時代學習大講堂、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等培訓載體,及時、全面、到位地開展大學習、大培訓,把各項政策部署培訓到位。高頻率監管,著力抓好督促檢查。將易地扶貧搬遷實施情況納入市、縣政府年度目標績效考核,每半年一次項目全覆蓋督查、每年一次項目全覆蓋審計;通過督查、審計、巡視、明察暗訪、扶貧專線“五位一體”問題發現和糾錯機制,全面查找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存在的問題,並不斷解決問題。高強度執紀,著力抓好追責問責。全面推進脫貧攻堅領域作風和反腐敗工作專項治理,對工作推進不力、政策執行偏差的地方和幹部進行追責問責。

(大扶貧)老百姓滿意度99%!貴州易地扶貧搬遷成效顯著

  在都勻市墨衝鎮布依文化城安置點,搬遷戶李朝菊和剛滿7歲的小兒子站在新家門口

  成效顯著,徹底改變農村群眾的命運

  “十三五”時期,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取得顯著成效:

  徹底改變近兩百萬農村群眾的世代命運。貴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使居住在深山區、石山區的貧困群眾走出大山,搬進城鎮,生産生活條件顯著改善,不僅自身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而且也徹底改變了子孫後代的命運。

  有力推動城鎮發展和鄉村佈局優化。188萬人全部完成搬遷,將為全省提高城鎮化率貢獻約5個百分點。沒有進行整體搬遷的村莊,實施“組組通”硬化路、農村飲水安全、“通村村”農村出行服務平臺等軟硬體服務設施建設,大力提升農村基礎設施配套水準。

  增添城鄉經濟增長新引擎。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直接投資達1000多億元,消化了大量鋼材、水泥等建材産能,極大地帶動了相關工業、建築業、生産性服務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增加了農民務工收入。近200萬搬遷群眾進入城鎮後,形成龐大的消費需求,又促進了生活性服務的發展。

  改善農村自然生態環境。大規模人口從生態脆弱的深山區、石山區遷入城鎮,大大減輕了遷出地生態環境承載壓力,修復和增強了自然生態系統功能。舊房拆除對宅基地進行復墾復綠,利用退耕還林政策對25度以上坡耕地進行生態修復,防止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正在改變,搬遷脫貧與生態修復雙贏效果日益顯現。

  錘鍊過硬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大批基層黨員幹部在易地扶貧搬遷戰場上衝鋒陷陣、攻堅拔寨,推動政策落地、工作落實的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同時,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密切,搬遷群眾發自內心感激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為他們辦事的基層幹部。

(大扶貧)老百姓滿意度99%!貴州易地扶貧搬遷成效顯著

  搬進都勻市金恒星移民安置點的新家,羅在清展示曾經的老房子照片

  下一步,貴州將繼續堅持問題導向,堅決同一切風險挑戰作鬥爭,不斷積累鬥爭經驗,著力破解難題,以鬥爭精神全面深入鞏固搬遷成果,持續加快“五個體系”建設,把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作為一項長期任務大力推進,紮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記者 洪英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