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竹筍鮮 山腰果蔬香 山下魚兒肥

2020-01-21 11:22:58|來源:貴州日報|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近年來,以壩區農業見長的綏陽縣,立足高山地區生態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産業,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組織方式,大力發展方竹、辣椒、訂單蔬菜、特色養殖等山區特色主導産業,培育農業經營主體近200家,一條條山區農業産業帶連點成片,曾經的荒山坡變成“聚寶盆”。截至2019年底,全縣近2萬名居住在高山地區群眾通過發展農業産業脫貧。

  探索多層次山地農業

  數九寒冬,在綏陽縣太白鎮海拔1200米的高山上,方竹林依舊生機勃勃、蔥蔥鬱鬱。

  “方竹生長週期長、見效慢,起初很多群眾都不願種植方竹。”綏陽縣農業農村局經作站站長曾令明回憶,為此縣裏特邀請林業專家現場考察,從海拔、氣候與土壤均做了深入調查,確定太白鎮很適合方竹筍生長。

  傳統農作物經濟效益並不高,方竹種植與維護成本低,每畝産值在1500至2000元,閒置荒山、荒地得以充分利用,帶來的效益,成為激發群眾參與産業結構調整的根本動力。

  在産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太白鎮採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組織方式,帶動群眾栽種方竹,將所有者、承包者、投資者、生産者、經營者、受益者聯合成為利益共同體,實現生産、經營、管理系統化,增加農民收入。目前,太白鎮方竹面積已達10萬餘畝,2021年將擴展至20萬畝,實現産值2000萬元以上。

  在太白鎮半高山地區的土地裏,綠油油的雪裏蕻一片連著一片,長勢喜人。

  近年來,太白鎮引進遵太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入駐太白鎮農産品加工園區,建設辣椒、雪裏蕻種植示範基地,帶動周邊620余戶農戶發展訂單種植。其中雪裏蕻種植收益可觀,每畝可增收2000元以上。

  “經加工腌制後的雪裏蕻,將成為梅幹菜或‘老乾媽下飯菜’的輔料。”遵太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鄧雲兵説。

  雪裏蕻種植時間短,兩三個月就可采收,管理簡單、産量高、易儲存加工,很適合在冬季閒田種植。2019年,太白鎮在6個村種植雪裏蕻2000畝。

  為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公司同時對辣椒、大頭菜、豇豆等農産品進行晾曬、腌制等加工,通過統一品牌、包裝後,提升農産品附加值,拓展銷售渠道,助力群眾增收。

  “山頂竹筍鮮,山腰果蔬香,山下魚兒肥。”多層次的産業佈局讓太白鎮高山特色農業立體發展。

  特色養殖業“星火燎原”

  “搭把手,起!”在太白鎮水壩村遵義清溪河富源生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冷水魚養殖基地裏,隨著號子落音,一筐活蹦亂跳的鱘魚被幾個工人提到電子秤上。

  “109斤、116斤……”一筐接著一筐,現場一片歡聲笑語。

  遵義清溪河富源生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自2014年開始養殖鱘魚以來,産量逐年提升,年産高端中華鱘60萬斤,産值近1000萬元。

  “鱘魚屬於低層冷水魚,必鬚生活在清澈無污染、水溫在24℃以下的水中,養殖的魚才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我們養的魚,市場供不應求。正在裝車的這批鱘魚將遠銷越南,收購價每斤18元,共1.6萬斤。”富源漁業公司負責人趙福強説。

  産業興旺發展,離不開政府大力支持。從完善基礎設施到提升軟硬實力,綏陽縣不遺餘力。早在2017年,綏陽縣將富源漁業納入太白鎮産業扶貧示範點,太白鎮以資産入股方式實行保底分紅,水壩村則通過資金入股方式分紅,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同時,126戶554名貧困群眾受益。

  除了冷水魚養殖,綏陽縣的高山地區還有許多特色畜牧養殖項目,它們猶如星星點點的“火種”讓貧困群眾感受到溫暖和幸福。

  大山鹿梅花鹿養殖基地由返鄉能人趙偉一手創辦,位於綏陽縣青杠塘鎮野茶村,這裡林木蒼翠,寧靜幽深,非常適合養殖梅花鹿。

  “梅花鹿渾身是寶,鹿茸、鹿血、鹿肉、鹿骨都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我回鄉發展畜牧産業,自己致富的同時還可以帶動村民增收。”趙偉説,2017年,他從吉林引進50頭種鹿至今基地已存欄梅花鹿1100多頭,加上農戶零散養殖的,總數達到了1220余頭。

  發展農業産業是群眾致富的基礎,但打通銷售渠道才是産業發展的關鍵。

  大山鹿梅花鹿養殖基地已與西南林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達成協定,對産品進行深加工,研發出大山鹿品牌系列養生産品22種,建設了覆蓋4個省、21個市、60個縣的銷售網絡。2019年,銷售金額達4000萬元。

  趙偉計劃兩年內把梅花鹿養殖擴展到5000頭,面向市場研發更多新品。同時設計以體驗鹿文化、觀賞鹿百態、品嘗鹿美食、購買鹿産品等為主題的旅遊線路,引導群眾發展以鹿産業為核心的休閒旅遊産業。

  産業結構調整生機勃勃

  冬日的大路槽鄉金坪長陽壩區裏,一行行白色薄膜鋪得整整齊齊,地裏種植的花菜、牛心蓮花白、萵筍、青菜、紫甘藍等蔬菜長勢喜人。

  一年前,這個壩區種的大多是高粱、包谷等傳統農作物,經濟收效低。

  自實施産業結構調整以來,大路槽鄉圍繞農村産業發展“八要素”及“三變”改革要求,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産業化運營”思路,採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堅持黨建引領,以金坪、長陽兩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生産主體牽頭,引導農戶參與生産,依託壩區高山地區、雨量多、無污染、氣溫低等優勢,採取“椒+菜”“煙+菜”模式推廣標準化、産業化種植蔬菜。

  “高山蔬菜有錯季上市優勢,綠色、生態品質得到市場公認,彌補淡季蔬菜供應缺口,成為群眾增收的重要來源。”大路槽鄉副鄉長馬雲波説。

  在銷售方面,綏陽縣國投公司和“我有十畝地”項目發起公司的幫助下,基地和市場有機銜接,減少“中間商”環節,保障利潤空間,使基地每畝産值約1.3萬元左右。目前,壩區總面積591畝,帶動354戶1520人增收致富,其中貧困戶37戶110人。

  在黃楊鎮天坪村路邊石旮旯山坡裏,成片花椒樹同樣生機勃勃。

  “以前石旮旯裏除了茅草,種不出任何農作物,群眾束手無策。”天坪村黨支部書記餘興忠説,2016年,在外創業的李照剛回鄉發展,通過考察調研,結合特殊自然條件決定發展花椒産業。

  同時,村支“兩委”積極帶動群眾轉變思想、為生産加工爭取項目資金、改善基礎設施,2017年至今,李照剛創辦的遵義億濃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投入了1600萬元,盤活荒地石坡,集中打造了5000畝綠色有機、無公害“九葉青”精品鮮花椒種植基地,670余戶村民從中受益。

  此外,為鼓勵村民發展積極性,通過逐年遞增土地流轉費、分紅、務工收入等,帶動群眾年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

  “花椒通過對接廠家、經銷商進行點對點銷售。”李照剛説,2019年已挂果的600畝花椒銷售産值約80萬元。

  按照計劃,該基地自2020年起將陸續再種植5000畝花椒,建立加工廠研發調味品、日化品等産品,打造群眾增收致富的“拳頭産業”。

  綏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孫新宇表示,該縣將持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現代農業示範引領,堅決執行“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農業産業發展規劃,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者 謝國歡 姚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