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絕對貧困發起最後總攻——來自貴州省赫章縣脫貧攻堅一線的戰報

2020-03-09 11:55:43|來源:科技日報|編輯:周文進|責編:孫東臨

  在日前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來自貴州、雲南等地的5位代表,通過視頻向總書記彙報了當地工作。啃骨頭、打硬戰,他們彙報了什麼?在縱深推進脫貧攻堅中,各地有何獨特戰法?即日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聚焦中央長期關注的地方,聚焦脫貧攻堅最後一戰。

  特別的時機、特別的形式、特別的規模,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作出了非同尋常的動員和部署。

  會上,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委書記劉建平作為5位發言代表之一,通過視頻向習近平總書記彙報了赫章縣的脫貧攻堅工作。

  3月8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劉建平表示,赫章縣正在發起最後總攻,有信心讓最後的25071名貧困群眾,在今年6月前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這裡牽動著總書記的目光

  20世紀80年代,曾以“苦甲天下”聞名的赫章因農民斷糧上了新華社內參,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習仲勳同志為此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貴州省委拿出可行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扎紮實實多做工作,改變這種面貌”。隨後,赫章所在的畢節市,被列入國家“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

  劉建平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囑託畢節試驗區要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為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闖出一條新路子。

  地處烏蒙山區腹地,到處山石嶙峋,因為生態環境惡劣,畢節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是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偏偏就是這麼一個地方,悄然間“舊貌換新顏”。

  最典型的,莫過於遠近聞名的海雀村。“山上光禿禿,地裏糧荒荒”,這個昔日“貧中之貧”的偏僻小村,而今到處林海松濤。34年前,老支書文朝榮帶著村民植樹造林,走上了“植樹—種草—養畜—種糧”的發展新路。34年滴水穿石,海雀村終於在2016年整體脫貧,告別了長久以來的絕對貧困。

  巨變也來自科技的硬核助推。來自貴州大學的科技特派員潘學軍讓“赫章核桃”煥發生機,13年間,該縣核桃種植面積從14萬畝增加到163萬畝,種植戶年人均增收5000元。“鐵核桃”變成“搖錢樹”,這是潘學軍跑遍貴州科學選育的結果,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柱産業。

  “有信心有決心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全縣農村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20.9萬人下降到2019年的2.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7.19%下降到3.26%。”劉建平的彙報,更多是用清晰的數據説話,易地扶貧搬遷9747戶51156人,兜底保障3663戶8048人,改造農村危房7886戶……

  疫情為赫章脫貧攻堅工作按下了暫停鍵。不過,目前該縣2例輸入性病例已經治愈,無現存病例和疑似病例。

  彙報時間不長,大約只有五六分鐘。在彙報中,劉建平用“搶回來”和“補回來”表達了一個深度貧困縣在脫貧攻堅上的緊迫感。他説,要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堅持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錯、一天不能耽誤。

  今年,貴州要與全國同步小康,滿打滿算,也只剩300天左右。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貴州省16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赫章至今仍有2.5萬人尚未脫貧。這對於劉建平來説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但他説:“今年我們要全面消除絕對貧困,做到不掉一戶不落一人。狠抓落實,攻堅克難,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決心完成好脫貧攻堅任務。”

  科技人員把脈問診

  在縱深推進農村産業革命中,赫章縣搶抓春耕時令,大力發展週期短、扶貧效果好的蔬菜、食用菌、中藥材和生豬等特色産業。

  這其中,科技助力不可或缺。按照“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要求,赫章實行一個産業一個專班,強化科技幫扶機制。貴州省科技廳為包括赫章縣在內的16個深度貧困縣開通“綠色通道”,在科技項目上給予傾斜支持。貴州大學、貴州省農科院的科技人員,主動走進田間地頭,為貧困地區的産業發展“把脈問診”。

  “緊盯剩餘25071名貧困人口,全力以赴向絕對貧困發起最後總攻。”擺在劉建平面前的這場脫貧攻堅“大考”,沒有捷徑可走。座談會上,總書記的鼓勵打氣無形中給了劉建平充分的信心和底氣。彙報快結束時,他説,要以百分之二百的付出,確保百分之百按時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

  此前,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以視頻的方式,對赫章縣的脫貧工作進行督戰,強調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戰役都要打贏,兩個勝利都要奪取。

  還有30多萬貧困人口,貴州要為絕對貧困劃上歷史性的句號,志在必得。用孫志剛的話來説,“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減少貧困人口768萬人,為中國減貧史乃至世界減貧史書寫出了恢宏篇章。如今,剛剛經歷過疫情肆虐的貴州,一切正在快速復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