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嶺駐村第一書記盧旭的扶貧“成績單”

2020-03-30 11:04:40|來源:貴州日報|編輯:周文進|責編:李佳藝

   “盧書記,來我家坐坐嘛,吃了飯再走!”

  “盧書記,有件事想請你幫忙咧!”

  ……

  村民口中的“盧書記”,名叫盧旭,是安順市關嶺自治縣紀委監委的一名二級主任科員。2016年4月,為響應縣委號召,主動請纓到沙營鎮貧困發生率高的交界村駐村,當起了村指揮長兼駐村第一書記。

(大扶貧)關嶺駐村第一書記盧旭的扶貧“成績單”

  交界村距離關嶺縣城32公里,自然條件惡劣,村級基礎設施落後,管理混亂,産業幾乎空白,貧困發生率將近41.16%......這是上任第一天,呈現在盧旭眼前的是一幅“貧困圖”。

  面對交界村的深度貧困問題,盧旭越想越“坐不住”,在上任的第二天便開始走村串寨了解具體村情。

  “你們都是來做花架子,待幾天就走的,我們不信任你們。”剛開始接觸群眾,就吃了一碗“閉門羹”。群眾的不配合、抵觸心理讓盧旭開始有些犯難。但並沒有因此讓他退縮,反而堅定了他克服困難,幫助貧困群眾撕掉貧困“標簽”的決心。

  在上任的第一個月裏,通過一次次的登門拜訪,一次次與群眾交心談心,盧旭慢慢得到群眾的接受,這讓他有更多機會掌握具體村情及村民最關注關心的問題。

  “村裏面有些路還是泥巴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不要説車打滑的,連人都不好走。”修路,是群眾的盼望。在了解相關情況後,盧旭立即組織召開會議,與村幹部一起商量,向上級有關部門協調申請修建通組路。

  説幹就幹。在駐村工作組和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下,這條群眾最期望的“幸福路”終於在2018年11月20日全面修通。“謝謝駐村幹部啊,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還不知道要等到哪天哦。”當地的村民看到平整的水泥路激動地説道。

(大扶貧)關嶺駐村第一書記盧旭的扶貧“成績單”

  著力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突出問題是駐村工作的重點,也是駐村幹部的責任。3年多來,盧旭帶領駐村工作組和村支兩委向上級部門申請項目、資金,積極動員村民出工出力參與通組路、串戶路及相關基礎設施的修建,完成全村組組通道路硬化共計6.1公里,場院硬化2.1萬平方米,串戶路硬化5.47公里,修建垃圾池17個,完成老舊住房跑風漏雨專項整治38戶,危房改造44戶,易地扶貧搬遷85戶397人,實現全村飲水安全全覆蓋。

  路修好了,産業發展也要跟上。在組織修路的同時,盧旭把目光投向産業發展,但卻面臨村民沒有技術、村裏沒有資金等問題。經幾番考慮,盧旭決定向周邊産業發展較好的鄉鎮學習,尋找適合交界村發展的項目。

  於是,盧旭開著自己的車帶著村支兩委幹部一次次地外出參觀學習,商量討論適合交界村發展的産業,並向有關部門申請産業發展項目及資金。通過盧旭與村幹部、駐村工作組的努力,2017年交界村種植刺梨305畝,2018年種植烏芋350畝,2019年實施蛋鵝養殖項目5000羽。村民們的人均收入也從2016年6500元提升到2019年的11500元。有了增收的路子,村民的日子也一天天滋潤起來。村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185戶849人降至2019年的11戶31人,貧困發生率從41.15%降至1.5%。

  真情幫扶結碩果。村民們逐漸對這位縣裏下派的“書記”改變了看法,開始喜歡上了這位性格溫柔,骨子裏卻很堅硬的盧書記,有什麼事,都來請盧書記幫忙。

  “盧書記,我孫子小寶病了,要去大醫院治病,找不到車去......”2017年10月,交界二組村民張某敏打來電話向盧旭請求幫助,盧旭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開著自己的車將其孫兒小寶送到市醫院就醫,讓小寶及時得到救治,病情逐漸好轉。

(大扶貧)關嶺駐村第一書記盧旭的扶貧“成績單”

  2018年7月,外出務工多年,想回鄉創業但卻缺技術缺資金的貧困戶金某,找到盧旭“吐了苦水”之後,盧旭先是對金某想創業的積極性表示肯定,並認真記下金某遇到的困難。事後積極到縣就業局幫助金某申請10萬元的創業貸款,並聯繫有關機構,推薦其到市、縣開展技能知識培訓。如今,金某通過自身努力,養殖場規模正在逐步擴大,自己不僅脫離貧困,還成為了交界村的致富帶頭人。

  盧旭不僅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上是把好手,在牽線搭橋做媒人上,也讓大家刮目相看。

  “我不僅要幫助改善你們的生活,我還要幫你們組建新家庭呢!”當大家都以為這位盧書記又在開玩笑時,盧旭已經在幫助村裏的貧困戶張大哥牽線認識了鄰鄉的盧大姐,並親自領他們到縣民政局辦理結婚證。以前的張大哥當爹又當媽,獨自一人拉扯3個孩子,由於沒有經濟來源,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在家裏的孩子們盧大姐的細心照顧,張大哥可以放心的外出務工了。有了經濟來源,張大哥家擬於今年脫貧。

  駐村第一書記、司機、媒人......近四年的光陰,盧旭在各個角色之間來回切換,體驗到了其中的酸和甜、苦和辣,收穫到了諸多感動和信任。最終,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幫村工作的初心使命,幫助交界村撕掉了貧困的“標簽”,甩掉了貧窮落後的帽子。(記者 張賽 沈寬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