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青杠壩村:“石旮旯”變“金土地” “貧困村”變“小康村”

2020-05-11 16:39:2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雲|責編:李佳藝

  國際在線貴州報道:“村裏面把土地流轉了,村民都在基地上幹活,每天60元錢。”5月10日,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塘頭鎮青杠壩村村民王鳳珍説。

  近年來,塘頭鎮青杠壩村村兩委為改變全村貧窮落後的面貌,帶領全體村民,堅持不懈,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産業,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讓曾經種啥啥沒有的“石旮旯”全都變成了“金土地”。

  2019年年底,青杠壩村人均年收入達1.5萬元,集體經濟收入突破600萬元,累計資産達到4200萬元,曾經的“貧困村”完成了華麗蛻變,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過去,提起青杠壩村,人們都説:“青杠壩田大丘,三年兩不收,有女不嫁青杠壩,紅苕拌著酸菜下”。青杠壩地勢偏遠,過去是一個不沿路、不沿河、不靠城,缺水、缺地、更缺錢的窮山村。

  為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村支兩委拿自家的土地做試驗,帶頭發展大蒜、辣椒,因為産業選得準,管理跟得上,産生了經濟效益,大家的積極性被帶動起來,青杠壩村有限的土地資源被盤活了。

  “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我們採取四季輪作的方式。”思南縣塘頭鎮青杠壩村村民委員會主任趙曉虎説。

  蔬菜種植讓大家看到了希望,但是種植農戶小而散,對市場行情把握不準,單家獨戶的的産業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市場發展,為改變落後的産業發展方式,村兩委引導村民以土地和現金入股,組建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把土地流轉集中,由合作社統一管理土地、統一購苗、統一購肥、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與客商商定銷售價格,全村228戶全部入社。抱團發展不僅降低了生産成本,也提高了整體效益,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村民既有土地租金、務工薪金,又有入股分紅,帶動了所有群眾通過勞動致富。

  依靠種植蔬菜的青杠壩人獲得了第一桶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把目光瞄向了其他産業。青杠壩村結合村情提出“山上建生態果園、山腰建農家樂園、山下建蔬菜田園;建立高效農業示範區、生態畜牧示範區、集體經濟項目區”的“三園三區”經濟發展模式。投資150萬元的黃牛養殖場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當年投用當年見效。

  如今的青杠壩村徹底變了樣,曾經的“石旮旯”變成了如今的生態果園和生態畜牧示範區,種啥沒啥的土地變成了蔬菜田園和高效農業示範區,到去年底,青杠壩村人均年收入達1.5萬元,集體經濟收入突破600萬元,累計資産達到4200萬元。青杠壩村從一個貧困村變成了小康村,群眾過上了好日子。

  青杠壩村村民委員會主任趙曉虎説,“在産業發展過程中,還不斷升級調整我們的産業結構,做到長短結合、農牧結合,形成了一個有機綠色生態循環的産業鏈,逐步實現‘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文  孫磊 張慶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