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唱支山歌給黨聽:她把水族脫貧的故事“穿”到北京
2020-05-24 15:53:13來源:貴州日報編輯:周文進責編:胡曉萌

唱支山歌給黨聽:她把水族脫貧的故事“穿”到北京

  都柳江畔,草木蔥蔥。

  偶爾幾隻飛鳥,翅膀掠過水面,帶起了陣陣漣漪。

  帶起漣漪的,還不止是翅膀的震動,悠揚的山歌,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

  “人大代表為人民,唱支山歌給黨聽,水族兒女心連心,奔向小康同脫貧……”

  山歌久久盤旋,唱歌的人名叫宋水仙。當地人都知道宋水仙,她的三個身份幾乎寫出了她的一生:

  第一個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馬尾繡傳承人;

  第二個是三都水族自治縣水仙馬尾繡有限公司負責人;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身份: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唱支山歌給黨聽:她把水族脫貧的故事“穿”到北京

宋水仙正在展示她的馬尾繡工藝品

  馬尾入繡 一生入夢

  宋水仙所居住的貴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

  水族人有著自己的文化與信仰。

  “我們水族信仰馬,我們用馬尾繡在背帶、鞋上,可以保祐我們一生平安。”宋水仙説,水族婦女以馬尾入繡,在於它的堅硬質地能使圖案有浮雕般的立體感,又不輕易變形,生動形象,活靈活現,馬尾繡由此得名。

  在水族地區,製作馬尾繡技藝的優劣,常常被用來評判一位女子悟性的高下。宋水仙回憶起小時候,當地老人時常拿她們開玩笑,“繡不好馬尾繡,小心嫁不出去。”

  宋水仙 6歲跟隨母親學習馬尾繡製作技藝。年少時代的她和寨子裏眾多水族女孩一樣,勞作之餘,常常聚在一起,用心繡制自己在勞作過程中看到的花草、樹木、蝴蝶。

  21歲,她告別了母親,嫁到板告村。

  板告村是當地有名的“馬尾繡之鄉”。“我丈夫的奶奶是當地繡馬尾繡的能工巧匠,她的繡品拿到集市上去賣,很快就會被搶光。”宋水仙説,奶奶的一生,都在繡馬尾繡,而自己也有幸得到了奶奶的真傳。

唱支山歌給黨聽:她把水族脫貧的故事“穿”到北京

宋水仙與繡娘們圍坐一起刺繡

  在那個年代,田間地頭的農活才是主業,只求吃得上一口飽飯。生活並不富裕的她,肩上的擔子並不輕,但是秉持著一份堅持,在勞作之餘,她始終對馬尾繡不離不棄,搓馬尾、配線、放花、做結等每一道工序,她都爭取做到完美無缺,針腳細膩精美,配色和諧美觀,圖案古樸自然。

  “小時候把花鳥魚蟲繡在背帶、童帽、翹尖鞋上,寓意吉祥。”宋水仙拿起手中的繡品開始滔滔不絕,即使是現在,馬尾繡的圖案也沒怎麼變,“我們就是要把最古老、最原始的東西放在了文創産品裏,傳承加創新,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文化,愛上我們的文化。”

  宋水仙醉心於民族藝術,儘管時代變遷,她始終堅守馬尾繡這一傳統工藝。

  這一繡,她就繡了49年。

唱支山歌給黨聽:她把水族脫貧的故事“穿”到北京

宋水仙正在整理馬尾繡藏品

  工藝不變 初心不改

  “圖樣不變,工藝不變,初衷不變。”宋水仙目光堅定。

  這麼堅定的話語,還得從三十年前説起。那時候,馬尾繡還是藏在深山無人知的民族技藝。

  上世紀80年代,宋水仙親眼看到一個外國人花了500塊錢就買到一張擁有200多年曆史的馬尾繡老繡品。

  “我當時就很著急,再過幾十年,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好東西都被外國人買走了,後輩們怎麼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怎麼學習和傳承呢!”

  為了留住民族文化的根,宋水仙開始收集各种老繡品。以前交通閉塞,信息技術不發達,很難掌握天氣狀況,出去一天,或遇上傾盆大雨,或暴曬幾小時都喝不上一口水。“天亮走到天黑,一年不知道磨破多少雙鞋子。”收藏之路雖然艱辛,但宋水仙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唱支山歌給黨聽:她把水族脫貧的故事“穿”到北京

宋水仙與繡娘們討論馬尾繡圖案設計

  為了這些“寶貝”,她四處打工、省吃儉用。即使生活再艱難,也未動過賣藏品的念頭。多年來,宋水仙遍訪“水鄉”,收集了上萬件水族老物件兒,除了年代不一、樣式各異馬尾繡珍品,還包括“水書”作品、水族老銀飾、老銅鼓等。

  而這一舉動,完全出於熱愛。

  “收購來的老繡品越來越多,我想有一個展示和擺放他們的地方,讓我們的子孫後輩和外來的客人了解我們的水族文化。”2010年,宋水仙騰出自家的住房,成立了水族地區第一個家庭博物館,並免費對外開放。

  過去9年,這些藏品一直擠在89平方米的木房裏。

  “我們水族的‘寶貝’就放在89平方裏,防蟲、防盜、消防都是難題,真希望能有一個博物館來收藏它們。”2018年,宋水仙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她在兩會上道出了這些困難,並提出希望修建一個寬敞明亮的馬尾繡博物館。

  這一提議當即得到了大家的認可。2019年1月23日,建議提出後不到一年,在各級政府推動下,集展覽、培訓、銷售為一體的馬尾繡傳承保護展示中心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建成了,此後,上萬件藏品有了“新家”。

唱支山歌給黨聽:她把水族脫貧的故事“穿”到北京

宋水仙正在完善兩會建議

  帶著使命 奔赴首都

  “上次拿回去的繡片繡得怎麼樣了?”“你看,差不多繡完了!”即將到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宋水仙還在家裏忙個不停,因為擔心這一批馬尾繡訂單的進度,正與繡娘視頻通話,詢問繡品完成情況。

  2006年,宋水仙在三都縣城開辦了全縣第一家馬尾繡工藝品店。6年後,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馬尾繡傳承人”稱號的宋水仙把店舖註冊成為了公司,擁有了自己的品牌和馬尾繡産品研發生産基地。

  宋水仙下決心帶動廣大水族農村婦女通過馬尾繡發展“指尖經濟”,在傳承發展馬尾繡技藝的同時,也為眾多水族婦女增加一份收入。繡娘們每繡一件就能收到一份酬勞,做得好的繡娘一個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這在當地能過上不錯的生活。

  現今,她每個月至少開展一次馬尾繡培訓,參與培訓的多為當地水族婦女。繡娘們學會製作馬尾繡後可以和公司合作,根據訂單製作繡品,公司負責上門收購和代銷。

唱支山歌給黨聽:她把水族脫貧的故事“穿”到北京

精美的馬尾繡繡品

  “這個花繡在錢包上,配線的顏色可以大膽一些。”5月14日,在宋水仙勞模創新工作室,宋水仙正和幾個繡娘討論這批繡品的設計。

  “我們有空就會一起到這裡來繡馬尾繡,一來可以給大家説説目前訂單的要求,二來可以了解她們的情況,看需要什麼幫助。馬上兩會了,大家聚在一起,我也可以多收集一些建議。”宋水仙表示,這幾年她多走訪、多傾聽,努力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現在的東西更新換代很快,馬尾繡創新這一塊還得再下功夫……”今年兩會,宋水仙不忘自己的使命,她建議繼續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的支持力度,讓民族文化走進幼兒園和中小學,定期舉行活動或開設固定的民族文化學習課程,讓孩子們了解和傳承民族文化。同時,希望各高校開設相關民族文化課程,加強校企合作,為民族文化培養創意人才,注入新的血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讓少數民族同胞倍感溫暖。

  “今年,我還是會穿著我們的馬尾繡服飾,帶著馬尾繡飾品走進人民大會堂,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水族獨有的馬尾繡。”宋水仙説,今年兩會,她將繼續行使好代表職權,帶著建議前往北京,把少數民族同胞的聲音傳到中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