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赤水:“國字號”生態文化示範村走訪紀實
2020-06-01 14:56:35來源:貴州日報編輯:周文進責編:李佳藝

     “治臟、治亂、治污”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赤水凱旋村和民族村作為“全國生態文化示範村”,環境整治有哪些“高招”、村民還有哪些“美麗煩惱”和“美好期盼”、鄉村環境如何“美麗蛻變”?近日,本報記者深入這兩個“國字號”生態示範村,求解答案。

  村民老袁買“廁所”

貴州赤水:“國字號”生態文化示範村走訪紀實

村民老袁花60元專門租了一輛貨車搬“廁所”

  在凱旋村,正巧遇見村民袁貴乾在搬“廁所”。

  這個“廁所”,其實是一個活動板房。原來一直放在景區賣小食品,後來因景區升級而被閒置。袁貴乾花了3000多元買回家,打算改造一下,放在自家院子裏,給遊客當公共廁所。

  “我家旁邊就是停車場,遊客下車找不到廁所,就到我家來,又不好拒絕;有的乾脆跑到我家李子林解決,時間一長,地上到處是白色垃圾。”袁貴乾説。

  一旁的老袁妻子也説:“我們村現在漂亮是漂亮,遊客也比以前多,生活倒是改善了,但就是這個廁所問題,讓我們家頭痛。”

  説話間,七八個村民已把“廁所”從貨車上卸了下來,安放在老袁家的院子一角。他的妻子從廚房端出豐盛的下酒菜,準備犒勞大夥。

  “廁所收費嗎?”

  “不收。”

  “會不會划不來?”

  “不會,遊客來了,多的都掙得回來。你看,我家院子裏有魚塘,涼亭,可以釣魚、燒烤,有了這個廁所,更能留住遊客。”袁貴乾説,與其等村裏解決,還不如主動克服。

  “以前,村裏房子破破爛爛,道路坑坑洼洼,村裏姑娘都往外嫁。”村支書陳相友説,農村衛生環境改善了,生活設施短板補齊了,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正不斷提升。

貴州赤水:“國字號”生態文化示範村走訪紀實

凱旋村露營基地的公共廁所畫有卡通圖像

  ■記者觀察:

  小廁所,大民生。村民老袁的“美麗煩惱”,沒有“等靠要”,而是自己動手解決。這體現了村民思想觀念的轉變,寧願花錢買“廁所”,也要滿足遊客需要;也體現村民經濟實力的提高,有了解決棘手問題的底氣和能力。

  凱旋村曾是赤水出名的“後進村”。2011年,人均收入僅3800元。現在,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凱旋村已變成一個濕地公園、露營基地,建起了農耕體驗園和轉石奇觀景區。2019年,凱旋村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

  治臟、治亂、治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需要村民主動參與,自覺遵守,完成一次次從思想上到行動上的“美麗蛻變”,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村裏來了“巡視員”

貴州赤水:“國字號”生態文化示範村走訪紀實

民族村大石盤苗寨街道乾淨整潔

  在民族村,像商沛宗這樣的專職保潔員還有1名。她是61歲的貧困戶王秀英,從2018年開始,民族村就開始聘請貧困戶擔任保潔員,除定期清掃垃圾外,還負責通知鎮上的垃圾車來清運。  天剛放亮,70高齡的商沛宗已開始了每天的例行“巡視”。

  “我負責大石盤苗寨的垃圾清掃工作,每天兩小時,跑一圈就當是晨練了。”商沛宗説著,順手將路邊一個破舊的化肥袋放進垃圾簍裏。他是大同鎮民族村村民,這項“晨練”每年給他帶來8400元的報酬。

  在民族村,和商沛宗一樣的專職保潔員還有一名。她是61歲的貧困戶王秀英。2018年,民族村聘請他倆擔任保潔員,除定期清掃垃圾外,還負責通知鎮上的垃圾車來清運。

  “前幾年,村裏到處能看到‘白漂’,一些旮旯就像垃圾場!”村支部書記代華蘭説,以前沒有垃圾處理的概念,村民垃圾就倒在房前屋後,貓拖狗刨,大風一吹,塑膠袋、包裝紙滿村亂飄。

貴州赤水:“國字號”生態文化示範村走訪紀實

村口有棵360年的大榕樹

  村裏也曾在幾個地段安放過垃圾清運箱,但村民有意見。

  “垃圾清運不及時,垃圾箱整天臭烘烘的,誰願意去倒垃圾?”

  “垃圾箱那麼遠,倒一次垃圾跑得腿都疼!”

  垃圾箱成擺設,像是給“生態村”添了一道疤。就連村頭那棵360年的大榕樹,也變得灰頭土臉。

  怎麼辦?不靠蠻幹,靠示範。為破解“垃圾圍村”難題,村幹部組織專班走訪調研,與村民座談,商議破解之策。

  “垃圾治理,關鍵在人,必須增加人手。”代華蘭説,之前村裏有10名貧困戶納入生態護林員的公益性崗位,現在一併納入了垃圾“巡視”隊伍。同時,與村小學開展“大手拉小手”建設美麗鄉村主題活動,組織學生在大石盤苗寨周邊清理垃圾,讓生態理念入腦入心。另外,在各村民聚居點增加了23個掛鉤式垃圾箱。

  自從村裏有了垃圾“巡視員”,臟兮兮的垃圾箱不見了,反倒成了村裏的一道風景。

  “現在連我小孫子都知道,垃圾不能亂丟。”商沛宗説。

貴州赤水:“國字號”生態文化示範村走訪紀實

民族村大榕樹全景

  ■記者觀察:

  不靠蠻幹,靠示範。民族村通過發動學生、生態護林員、黨員、幹部參與垃圾治理,示範帶動普通村民養成衛生習慣,效果明顯。

  如今,行走在民族村綠意蔥蘢的鄉村街巷,很難見到垃圾的蹤影。

  農村人口居住較為分散,環境整治比較困難。渴望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是大家的“美好期盼”,儘管垃圾箱、垃圾桶等環衛設施已配備到村、組,但生活習慣和文明素質更需要“美麗蛻變”,才能在“兩山”轉化通道上遇見幸福。(記者 謝巍娥 楊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