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穩就業保民生的遵義答卷
2020-06-11 12:53:07來源:遵義網編輯:楊雲責編:李佳藝

  為紮實抓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本報從今日起開設“穩就業促創業保民生”專欄。專欄將結合省、市全面強化穩就業的系列舉措,深入宣傳各行業特別是在農村産業革命、勞務扶貧工作中涌現出的就業創業先進典型,動員社會各界全力支持穩就業保民生工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營造良好氛圍。

  包車、包機、包專列“點對點”輸送,確保外出務工人員安全有序返崗,這是我市在特殊時期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採取的有力舉措。然而,8.38萬人,這樣一場大規模有組織的勞務輸出,與一台特殊的“車輛”分不開,這就是:“滬遵勞務直通車”。

  應勢而生 推進就業

  2013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明確由上海市對口幫扶貴州省遵義市。如何按照“中央要求、遵義所需、上海所能”的原則,緊緊抓住這一政策東風,借智借力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要回答以上問題,首先得弄明白遵義需要什麼?上海又能提供什麼?

  30多年前,以正安縣300娘子軍南下廣東番禺打工為發端,一場被稱為農民大流動、大轉移的滾滾浪潮,由此拉開序幕。

  不可否認,外出務工,如今已成為我市廣大農民工擺脫貧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過勞動力的流動轉移,既解決了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實現了大部分有志農村青年改變以往家庭貧困的現狀,也有力推動了西部地區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異地就業工作發展至今,一些短板和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如貧困勞動力內生動力不足,企業與貧困勞動力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情況,異地就業成本偏高,加之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差異大,導致貧困勞動力異地就業的意願不強、就業率不高、穩定性不強等。

  遵義市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主任陳勇告訴記者,在此背景下,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與上海市緊密對接,大力實施勞務協作,“滬遵勞務直通車”應勢而生。通過提升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幫助貧困勞動力更加精準地實現就業脫貧致富。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滬遵勞務直通車”于2018年入選上海市精準扶貧十大典型案例,2019年被國家就業促進會評為“創新型勞務品牌”。

  搭建平臺 連結滬遵

  2018年4月19日,“滬遵勞務直通車”工作站授牌儀式在上海舉行,依託上海每年平均安排5000萬元的幫扶資金,專項用於勞務協作。

  一方面,對貧困勞動力本人進行技能培訓補貼、務工生活補貼,對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企業,進行用工吸納補貼、創業帶動補貼。另一方面,對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服務並實現穩定就業的機構,進行輸出服務補貼,並用於就地就近開發公共服務崗位。

  “滬遵勞務直通車”開通後,如何運行?

  首先,從資源配置來説,車輛要運行,需要站點建設。

  鋻於此,遵義以市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為中心,輻射9個受援縣(市)及匯川區,設立了11個工作站。上海以遵義市政府駐上海辦事處為中心,以楊浦、普陀、奉賢及3個上海人力資源機構為服務站點,設立7個站點。

  18個站點,搭起了遵義和上海、福建、浙江、廣東等主要輸出地的聯繫。一批又一批的遵義籍農民工,搭乘“滬遵勞務直通車”這趟專車,開啟致富奔小康的征途。

  其次,從人員參與來説,滬遵勞務協作工作範圍廣、任務重,緊緊依靠政府部門,成效有限。

  如何破解?

  成立滬遵就業扶貧聯盟,發動各類人力資源服務、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投身到滬遵勞務協作工作中:

  上海松宇家庭服務有限公司,出資在遵義成立了貴州省富宇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和孝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和北京佳盛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在遵義聯合開辦遵義市四方智匯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遵義市眾劦人力資源(集團)公司與滬東中華造船(集團)公司,建立勞務合作關係……

  第三方服務機構的參與,加快了“滬遵勞務直通車”的行駛“速度”。目前,滬遵兩地已有13家人力資源服務公司通過投入人力、物力到就業扶貧一線,有力推動了組織化的勞務輸出工作,並探索出“政府+仲介+企業”的勞務輸出模式。

  和以往勞務輸出相比,“政府+仲介+企業”的模式,有何優勢?

  陳勇告訴記者,這種模式打破地域限制,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指揮調度作用和民營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市場服務能力,覆蓋到貧困一線,更好開展貧困勞動力的內輸外轉工作,讓他們足不出戶即可了解用工單位工作和生活環境等情況,待滿意後實現零成本就業。

  這種模式明確政府部門從機制上、經費上全力保障工作站點正常運轉,積極牽線搭橋,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做好企業用工收集、崗位定向匹配、訂單培訓、有組織勞務輸出、就業維權援助及勞務市場調研等工作,確保工作站點發揮好就業脫貧平臺作用,助推遵義市有組織勞務輸出進入新時代。

  經過幾年的探索,已形成上下聯動、內外聯動、條塊聯動、專門政策、專項資金、專業機構的“三聯三專”模式,突出以就地就近就業為主、跨省異地轉移就業為輔,常規就業與靈活就業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從機制、經費、服務三方面搭建起促進穩定就業“三角”架構,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仲介服務、企業用工、群眾脫貧”的就業扶貧新格局。 (下轉三版)  (上接一版)

  陳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三口之家,只要輸出一個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三個月以上,每月工資按4000元計算,三個月就是12000元,加上就業補助政策,一家人的實際收入將超過脫貧標準,而這還是比較保守的演算法。

  “實際上,只要就業達到3個月,基本上就能長久留下來穩定就業了,也就真正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陳勇進一步解釋道。

  在此模式引導下,2018年以來,利用“滬遵勞務直通車”,共幫助貧困人口實現就業54000余人,其中到上海就業1600余人,省外20000多人,省內33000多人。

  精準對接 提質增效

  疫情的突如其來,對滬遵勞務直通車來説,是一場大考與檢驗。

  2月,全國各地相繼按下疫情防控下的復工復産加速鍵,我市人社部門在第一時間通過“遵義人力資源網”及時發佈收集省內外最新崗位信息,樂業遵義微信公眾號增設“滬遵協作”崗位信息專欄,每兩天通過微信直接推送的方式,發佈上海等省內外崗位信息,讓求職者隨時掌握最新信息;

  通過市人社局官方網站、“遵義人社”微信公眾號採集《遵義市疫情期間務工人員有序返崗登記表》,摸清轄區內務工人員返崗就業、外出就業意願和基本情況,根據就業目的地疫情情況和復工復産時間表,我市人社部門主動與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等我市農民工主要務工城市人社部門對接,充分利用各地出臺的復工復産返崗優惠政策,聯合衛生、交通等部門,統籌安排返崗時間、錯峰出行,採用包機、包車、包專列等方式,多批次安全有序輸送務工人員,“點對點”集中組織農民工返崗復工;

  與上海創薪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合作,通過視頻直播、線上面試等形式開展線上直招活動,與上海諾姆四達公司合作,為復工人員提供線上免費職業能力素養測評服務;

  大力推廣遠程職業技能培訓服務,組織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村(居)支兩委、培訓機構和用工單位,發動城鄉勞動者通過中國職業培訓在線、貴州廣電網絡“農民培訓視頻點播系統”等平臺參加網上技能培訓,提供就業指導和服務,促使其做好就業準備;

  ……

  加大線上招聘和信息發佈力度,充分發揮“滬遵勞務直通車”作用,做好精準有組織勞務輸出工作,這是我市在疫情防控期間交出的一份穩就業保民生的答卷。

  陳勇告訴記者,這些年,受限于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異,特別是當前受疫情影響,導致國外訂單減少,出現不少外出人員回流的現象。

  如何更加精準地開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實現輸得出、留得下、穩得住?這是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應思考的深層次問題。

  2019年,人社部門充分利用滬遵勞務協作平臺,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貴州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及遵義市眾劦人力資源(集團)公司,在我市分批次開展訂單式培訓,以上海標準在遵義培訓電焊工、起重工、裝配工、行車工等工種。

  通過訂單式培訓,參訓人員的綜合素養和技能水準得到全面提升,他們經培訓結業取得合格證後,定向輸出到滬東中華造船(集團)公司、中冶寶鋼等大型企業就業,既提高了貧困勞動力外出就業的工資收入,也提高了輸出的穩定性。

  陳勇表示,訂單式培訓的方式,將是今後“滬遵勞務直通車”提質增效發展的一個方向,也是解決長期異地就業穩定性不強的破題之策。“下一步,除上海外,我們將擴大與主要輸出地的合作範圍和規模,在校企合作、設備製造、康養旅遊等方面加強合作,鞏固勞務就業扶貧成果。”陳勇説。

  山海攜手,源遠流長。“滬遵勞務直通車”必將見證一個全面小康社會的到來。( 記者 查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