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觸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貴州66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2020-11-27 16:10:56來源:貴州日報編輯:周文進責編:路晶森

  曾經“苦甲天下”的赫章縣海雀村,如今過上了林茂糧豐的好日子。

  “這離不開黨的好政策,也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海雀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及社會各界的傾力幫扶。這些年,我們通過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村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上半年,人均純收入達1.62萬元。”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正友説。

  從“溫飽不足”到“富足有餘”,海雀村是貴州人民戰貧鬥困的生動縮影。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廣大幹部群眾鉚足幹勁,凝聚起山鄉巨變的磅薄力量,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貧窮落後的舊面貌換了新顏,遙不可及的千年夢想逐漸變為觸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興産業穩就業 群眾腰包鼓起來

  初冬,榕江縣古州鎮高文村的百香果基地迎來大豐收。綠油油的藤蔓下,挂著一個個金黃色的百香果,果香四溢。

  村民黎水發穿梭在支架間,將百香果採摘到籃子裏。“今年受疫情影響不想出去打工,恰逢村裏種植百香果,就到基地務工,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産業興,就業穩。“這兩天都有20余名工人在基地裏採摘百香果,平均每天能采收1000多斤。”高文村黨支部書記黎應松感嘆,種植百香果這條路走對了。今年3月開始種植,10月進入採摘期,如今已賣出2萬斤左右。果子還在陸陸續續地成熟,還要繼續採摘,不愁銷路。

  地處烏蒙山深處的威寧自治縣,是全省脫貧攻堅“最硬的骨頭”。

  脫貧難,但難不倒勤勞勇敢的勞動人民。在威寧自治縣經濟開發區榮軒鞋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的流水線上,搬遷群眾李安樂邊忙活邊説:“每個月能拿到3000元至4000元,還能照顧上小學的女兒。日子變好了,家庭更幸福。”

  田間地頭話脫貧,園區車間有增收。“十三五”期間,貴州通過推進農村産業革命、引導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深化東西部協作加強有組織勞務輸出等舉措,讓群眾“動起來”,腰包“鼓起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4753元增加到2019年突破10000元。

  補短板強弱項 幸福指數高起來

  黔東南州鎮遠縣涌溪鄉中屯村匏瓜寨,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氵舞陽河畔。由於交通閉塞,村裏的32戶人家祖祖輩輩以打魚為生,生産生活全靠肩挑背馱。後來,通過農村“組組通”公路建設,全長6.8公里的硬化路修到了家門口。

  “以前去趕集,先要劃船走水路,再走兩個多小時山路,去一趟縣城得花兩三個小時。現在通組路建成了,只要40分鐘就能到達,可方便了。”村民龍秀華説,她依託便捷的交通和豐富的旅遊資源開了間農家樂,生意很紅火。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全省7.87萬公里“組組通”建設任務全面完成,惠及1200萬農村群眾。綠水青山間,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架起鄉村振興的橋梁,大大縮短了農村脫貧致富的“里程”。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體現在一件件民生實事上。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貴州著力補齊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和農村飲水安全等民生短板,全力加快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突出制約問題。

  進一步落實“七長”責任制,加強控輟保學動態管理,確保貧困家庭孩子上學“一個都不能少”;嚴格落實三重醫療保障制度,在全國率先建成省市縣鄉四級公立醫院遠程醫療服務體系,讓大山中的百姓也能遠程問診;鞏固農村危房改造和老舊住房透風漏雨整治成果,確保貧困群眾住上“安居房”“放心房”;從2011到2019年,貴州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2131萬人次;城鄉低保應保盡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機制全面建成。

  憶往昔看今朝。貴州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在補短板、強弱項中不斷提高民生建設水準,讓群眾住有所居、老有所養、學有所教、病有所醫。

  綻新顏增福祉 民生畫卷美起來

  “誰能想到,以前這個莊稼都難成活的山溝溝裏,竟然有一天能脫貧。”11月23日,當聽到沿河脫貧摘帽的消息後,板場鎮大坨壩村村民安成仍感覺“像做夢一樣”。

  沿河是武陵山區腹地最具代表性的貧困縣,數千座山頭連綿起伏。居住于高山與深谷間的群眾,世世代代嘆息著貧困的命運與生活的無奈。

  舉目皆山,那就念好“山字經”。大坨壩村抓住機遇,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於今年5月建成1500頭規模的生豬代養場,在山裏兜兜轉轉大半輩子的安成,搖身一變成了飼養員,月薪3500元。“現在的收入不僅來源於生豬代養,我家的3畝多地還流轉給村集體經濟,種植茶葉、花椒等,有土地流轉租金,還將參與分紅。”

  如今的黔貴大地正煥發勃勃生機,綻放新顏。

  牂牁江畔,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牂牁鎮栽種的17000多畝精品水果連片成林,甜到百姓心中;

  梵凈山下,江口縣五保戶肖金根住進了醫養結合養老院,一分錢不花,就能享受24小時醫療照護;

  晴隆縣阿妹戚托小鎮裏,搬遷群眾楊明巾挪窮窩、拔窮根,住進了新房;

  關嶺自治縣城郊,曾是貧困戶的胡光華、劉花兩口子通過培訓後,成為家政公司雙職工,月薪過萬元;

  ……

  這是一幅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的民生畫卷。苦瘠不再,新程已啟。(記者 覃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