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2021-01-08 11:25:54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路晶森

  原標題:貴州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牢牢守好底線 聚焦綠色發展

  雖然已是寒冬,但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頭塘村的生態護林員覃明勝還是像往常一樣,背著鐮刀早早出門,沿著小路向樹林深處走去。

  像覃明勝一樣,如今在貴州有18.28萬名生態護林員每天堅守在巡山護林的崗位上,用自己的堅守換來群山松翠。

  近年來,貴州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牢牢守好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把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責任擔當和重大歷史機遇,著力構建長江上游綠色屏障,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先行先試 破解治理難

  “雖然不是汛期,但我們還是要堅持巡河,保護冬季河道。”冒著嚴寒在七星關區倒天河工作的護河工人覃明友正在打撈河面樹枝、樹葉等漂浮物。

  環境美不美,要看家鄉水。近年來,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藍圖中,貴州責無旁貸扛起“上游責任”,堅持把制度作為剛性約束。出臺了一系列制度,搭建起貴州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四梁八柱”,各類“疑難雜症”逐一破解,制度力量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

  2009年,貴州省開始推行河長制,並於2017年全面鋪開,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如今,貴州實現了各類流域河長制全覆蓋,同時構建起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縱向體系,確保了省內“叫得出名的河都有河長”。

  紅楓湖與百花湖、阿哈水庫俗稱“兩湖一庫”,是貴陽市的主要飲用水源地,被稱為貴陽市民的“大水缸”。然而,曾經的“兩湖一庫”周邊大量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庫中,水産養殖面積不斷增加,農業面源污染不斷加重,水體遭受嚴重污染。

  保護“大水缸”行動刻不容緩。2007年,貴陽市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生態保護法庭——清鎮市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通過不斷地努力,目前,貴陽市“兩湖一庫”水質整體評價為Ⅲ類,其中紅楓湖局部水域達到Ⅱ類,生態環境整體持續好轉。

  三省攜手 共護母親河

  赤水河,長江唯一保持原生態的一級支流,是紅軍四渡赤水的“英雄河”,也是出産世界知名醬香白酒的“美酒河”,更是長江一級支流中唯一未建水壩的“生態河”,是長江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

  然而,這條連接雲貴川的河流曾面臨生態難題:上游水土流失嚴重,中游煤礦遍佈,下游酒廠排放超標。囿于管理權限,三個省很難形成保護合力。

  2018年,國家出臺了《中央財政促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政策實施方案》。貴州省抓住政策契機,積極協調,促成了雲貴川三省共同出資2億元設立赤水河流域水環境橫向補償資金,規定只要省際入境水質達到Ⅱ類標準即可獲得補償。

  三省合力,重拳出擊。2019年,貴州省和四川省各出資2000萬元補償上游的雲南省,基本解決了上下游投入和收益不對等問題。

  “赤水河變化太大了,禁止捕魚,河水變清了,河岸環境也變好了。”家住赤水市丙安古鎮的余暉感嘆道。

  雲貴川三省建立起了合作共治、責任共擔、效益共享的流域保護和治理長效機制,有力推進了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赤水河水質發生了根本性好轉,幹流穩定達到Ⅱ類水質,徑流斷面水質優良率100%,魚類達到149種,實現了三省社會、經濟、生態的共贏。

  綠色發展 林茂産業興

  2020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共14個方面、90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其中,貴州13個方面30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列入清單。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貴州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探索形成了以“大生態戰略行動”為基本方略,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為重要載體,以“五個綠色”為主要支撐,以“五大示範區”為戰略定位的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格局,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協同並進。

  烏蒙山深處的赫章縣海雀村,一個森林覆蓋率超過70%的小山村,滿目蒼翠、産業興旺。2020年上半年,村民人均純收入就達到了1.62萬元。

  誰也想不到,30多年前這裡森林覆蓋率不到5%,荒山禿嶺,土地沙化,井河干枯,是個“海枯”村。因地處喀斯特山區,生態環境惡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性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30年間,海雀村老支書文朝榮帶著村民堅韌不拔地在荒山植樹造林,生態改變、農民覺醒、産業興旺,從“苦甲天下”到“林茂糧豐”,海雀實現了華麗嬗變。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5年來,貴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根治沉疴,實現了“水清、岸綠、景美、空氣清新”的轉變。(記者 謝巍娥 尚宇傑 劉蘇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