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久久為功護生態  堅定不移守綠色
2021-07-11 16:57:2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羅淼責編:周經韜

  國際在線貴州報道(記者 楊雲):幾隻水鳥在湖邊生態林裏悠閒覓食,相隔數米遠,巡護生態涵養林的村民正在為樹木做防風固定,人來鳥不驚。這樣的和諧圖景每天都在貴州省貴陽市清鎮紅楓湖畔呈現。

  站在湖邊,只見生態涵養林間,蔬菜大棚,濕地水鳥,各有動靜。極目遠眺,湖面波光粼粼,鳥自來去,魚翔淺底,人鳥林湖,和諧共享,遠山如黛,空氣清新。

  近十年來,清鎮市為保護紅楓湖生態,已通過系列措施,引導湖區周邊重化工企業搬遷和産業轉型升級,推進了事關大氣、水體、綠地的三個環保行動計劃。此外,該市還引入第三方環保監督、探索推進沿湖村寨垃圾分類處理、一級保護區生態移民搬遷、取締及關停部分“農家樂”、二級保護區畜禽養殖搬遷、拆除違建別墅等措施,確保飲用水源安全。

  2007年11月,中國首家獨立建制的環境保護法庭——清鎮市環境保護法庭(現清鎮市生態法庭)成立,拉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法治保障體系探索序幕。14年來,該法庭依法嚴懲破壞和污染生態環境行為,將損害生態環境的罰款用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丹青萬山畫,風情一江流。”烏江在貴州沿河自治縣流域內自然形成89千米長的山水畫廊,“烏江畫廊”青山綠水養眼,清新空氣養人。沿河自治縣在烏江幹流及26條支流實行“河長制”全面治理,強化烏江流域長效化常態化巡查巡視。在沿河烏江離黔入渝“最後一公里”依舊“天藍、地綠、山青、水凈。”

  烏江,是雲貴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緊密聯繫的生態廊道。發源於貴州威寧,流經黔北、黔東、渝東南,全長1037千米。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烏江源頭貴州省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鹽倉鎮營洞村幹溝組石缸洞,聳立源頭的7塊石碑銘記烏蒙山深處的烏江源的發現之旅和源頭的生態治理過程。

  按照“上游不治下游難保”的原則,從1998年起開始治理,鹽倉鎮營洞村完成坡改梯1500畝,水毀恢復保護面積300畝。通過治理,使烏江源頭的水土流失初步得到控制,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烏江治理工作,發出“鐵腕治污不欠新賬”和“多彩貴州拒絕污染”的強音。2015年8月,貴州批准實施《烏江流域水環境保護規劃(2014年-2020年》,規劃共計項目347個,包括工業污染治理、城鎮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飲用水水源保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區域水環境整治、環境能力建設等7大類項目。

  “多彩貴州拒絕污染”,守牢“綠色門檻”,産業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傳統産業興起“綠色改造旋風”,全力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清潔能源佔比達到52.9%,“十三五”時期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下降24.3%、降幅居全國前列,綠色經濟佔比提高9個百分點。

  綠色貴州建設行動計劃,森林覆蓋率十年提高20個百分點,作為全國首批、西部唯一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30項改革成果在全國推廣。貴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定不移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旅遊産業化全過程、各方面,推進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持續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下功夫。

  護山養山治山吃山,貴州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取得歷史性突破,新增高效經濟作物667萬畝,農業增加值創近5年來最快增速,一大批以食用菌、中藥材、精品水果等為代表的黔貨“泉涌”出山。

  貴州厚植綠色,建立了“一節一日一天一季”植樹護林機制(即每年植樹節、貴州生態日、春節上班第一天植樹、義務植樹季),廣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為生態建設提質擴面。除此之外,貴州連續7年組織省、市、縣、鄉、村五級幹部在春節後第一個工作日帶頭上山種樹,為全國首創。

  近年來,貴州大力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大力推進綠色貴州建設行動計劃,實施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設立貴州生態日,選聘生態護林員開展護林等工作。目前,貴州森林覆蓋率達61.51%,世界自然遺産總數居全國第一。

  如今的貴州,無論是在烏蒙山區、月亮山區、麻山地區,還是烏江兩岸、清水江畔、赤水河邊,愛綠、植綠、護綠的生態文明思維已成為人人熟悉的常識,“生態文明建設我參與”已經成為民心所向。

  貴州以綠色為“最亮底色”,牢牢守好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貴州全力“趕”、加快“轉”、奮力“超”,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走出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生態文明發展新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