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大方縣星宿鄉:高寒山鄉奔“富”記
2021-08-18 15:41:27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周經韜

  原標題:星宿鄉靠山吃山,靠著發展特色産業成為了“綠富美”——高寒山鄉奔“富”記

  很多村寨地處海拔1700米以上區域,山寒水冷,土地貧瘠,如何在鄉村振興上做好産業興旺這篇大文章?

  近年來,作為貴州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的示範鄉,畢節市大方縣星宿鄉“靠山吃山,吃山養山”,立足本地實際,發展天麻、方竹、生漆等特色産業。打“山水牌”、吃“綠色飯”、走“生態路”,星宿鄉不僅為鄉村振興積累了一批優勢農業産業,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也讓高寒山村“綠富美”,邁向鄉村振興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

  天麻盤活林地資源

  8月10日,一場夜雨過後,星宿鄉雲峰村的王萬軍一大早便扛著鋤頭往自家背後的深山裏走。他要去檢查5月種植的林下天麻有沒有被雨水沖毀。

  “還好,沒受影響。”王萬軍沿著50余畝核心種植坡地轉了幾圈,終於松了口氣。

  2007年,王萬軍回到老家,一次偶然的機會,參加了畢節市組織的返鄉農民工創業技術培訓,接觸到天麻種植技術。

  “有公司提供種子和技術,還包回收,靠譜。”隨即,王萬軍賣掉家中養的牛,投入天麻試種並獲得成功。

  之後,在政府幫助下,王萬軍成立了麗軍林下種植中藥材專業合作社,流轉500畝林地,輪作天麻200畝,並開展良品培育實驗。

  10餘年來,王萬軍在保持每年種植200畝天麻基礎上,還自主研發出天麻種植産生的廢料加工製成菌棒的技術,建立了平菇生産廠房,解決了每年上百萬噸廢料回收再利用的問題。

  如今,王萬軍的基地已發展成集制種、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小規模標準化特色産業園,每年産鮮天麻20多噸,鮮冬蓀20多噸,鮮平菇十幾噸,每年營收200余萬元,基地也成了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貴州省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合作試驗基地。

  方竹打造特色生態

  8月11日,星宿鄉松樹社區,幾年前栽下的方竹已成林,一條新修的産業路盤桓其中。

  “再過半個月,這段通往山外的路就徹底打通,意味著這片林真正‘活’了。”松樹社區黨支部書記曾琴激動地説。

  過去,為擺脫困境,松樹社區幹部群眾曾憋著一股勁。“辣椒、核桃、李子,啥都試過,不是種不活,就是不坐果。”曾琴無奈地説。

  松樹社區土地破碎,山高坡陡,水源分佈不均,加上設施薄弱,産業基礎差。

  “如何發展?經過反復實地調查分析,我們發現,竹不僅耐旱,紮實的根系能有效防治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質災害,還能美化環境。而且竹子生長週期快,5年後就可採摘竹筍,經濟效益高。”曾琴説。

  答案有了,就從適宜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滿山竹林入手,發展竹産業。

  2013年,松樹社區成立專業合作,從桐梓縣引進種苗,流轉荒坡土地,推進方竹基地建設。

  目前,松樹社區共種植方竹2000畝,每畝可産鮮竹筍400公斤,合作社按每公斤6元保底回收,帶動當地農戶增收300萬元。

  如今,油杉河景區的成功開發,帶動位於景區周邊的松樹社區發展了不少農家樂。曾琴對全村的發展有了新打算:“我們將以方竹産業為主導,依託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多元化的特色産業,讓生態資産轉化為富民産業。”

  生漆采收助農增收

  8月12日,星宿鄉麻嶺村漆樹林裏,當地農戶正在漆樹上攀上爬下,提著漆桶割漆、收漆。

  “地方特色産業發展潛力巨大,我們一直致力於挖掘和利用本地優勢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麻嶺村駐村第一書記金安華説。

  星宿鄉境內漆樹資源豐富,目前全鄉約有漆樹90多萬棵,每年能採割漆樹約10萬棵,産漆3萬公斤。生漆市價每公斤300多元,産值可達1000萬元。

  一直以來,漆樹一直是當地農戶的經濟來源。麻嶺村麻嶺組的婁成才和妻子是當地有名的夫妻“雙漆匠”。每年,僅在3個多月的採漆期,兩人就能掙7萬多元。

  “下一步,麻嶺村將進一步提高漆樹種植、管理、採割水準,促進全村漆樹産業發展。同時,加大漆器開發、漆樹木材深加工、漆蠟油等産業鏈的延伸。”金安華説。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基礎。

  “星宿鄉將因地制宜,深耕特色,打造城鄉休閒、自然景觀、民俗文化、農家民宿等發展鄉村旅遊,推進産業、就業兩業興旺。”談及未來,星宿鄉黨委書記彭紅鷹信心滿滿。(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瑩 吳採麗 劉藍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