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探訪湖北省建築工地:安全培訓工具箱成"哨兵"

2018-04-19 15:21:08|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楊坤林|責編:孟慧

  原標題:湖北建築工地安全管理新板眼:安全培訓工具箱成"哨兵"

【滾動新聞】【移動版新聞列表】探訪湖北省建築工地:安全培訓工具箱成"哨兵"

圖為:建築工人發現安全隱患,掃碼上報處理即可獲表彰卡或現金獎勵。

  安全培訓,沒有枯燥説教,一套神奇的“多媒體安全培訓工具箱”輕鬆搞定;發現安全隱患,工友拿出手機拍照,上傳“作業人員行為安全”APP平臺,獲得表彰卡……這是湖北省部分建築工地建築工人近一年來別樣的安全體驗。

  目前,湖北省部分建築工地正大力推廣這一嶄新的安全監管模式。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中建三局武漢金茂府項目工地、宜昌之星項目工地、荊門響嶺新農村改造工程項目工地等,探訪湖北省建築工地安全管理“新板眼”。

  安全培訓工具箱成“哨兵”

  考生打開“多媒體安全培訓工具箱”,只需刷身份證、錄指紋,就可快速建立個人檔案。各種工種培訓、考試內容分門別類、一目了然。

  “沒有經過安全教育培訓,就是最大的事故隱患。”4月17日,在宜昌之星項目工地培訓室裏,新進場的工人們正在接受“工具箱”的考核。通過了,工具箱才會“點頭”,工人們方可進場作業。

  現場人員何時接受過入場及常規安全教育,掃一掃自己安全帽上的二維碼,就能立刻識別出來。

  項目執行經理肖澤輝介紹,以前的安全教育局限于簡單、頻繁的説教,久而久之工人們産生不理解甚至抵觸情緒,安全教育效果差。現在,工具箱將現場正確做法與錯誤做法通過動漫視頻正反對比的形式,更加生動、直觀地展現出違章作業帶來的後果,讓人警醒。

  “安全培訓工具箱”就像一個忠實的哨兵,不留情面。

  一個小小的工具箱,怎麼會有這麼大的魔力?肖澤輝介紹,這套工具箱集建檔、考勤、培訓、自學、考試、閱卷、發證等功能于一體,對安全培訓各種環節的要求都“嚴防死守”。更讓人詫異的是,工具箱主機還“飽讀詩書”,樁基工程、防水工程、鋼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多個不同分部工程的安全培訓課件和試題,全都“吃進肚子裏”,都能夠根據工程施工要求更新資源,針對不同的工種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考核。

  千萬雙眼守護一份安寧

  “滴”“滴”,4月16日上午10時,在武漢楊春湖畔的金茂府項目施工現場,工長徐坤榮的手機意外收到了一條“短信提醒”:“5號樓9層臨邊防護網片被拆除。”

  手機中的這行字躍入眼簾,徐坤榮面露尷尬。原來這不是一般的短信,而是項目安全員發來的整改通知書。

  就在5分鐘前,木工韓德軍在5號樓9層發現,臨邊防護網片被拆除後未恢復。“這可馬虎不得,一旦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韓德軍趕緊掏出手機拍照,上傳“作業人員行為安全”APP平臺。

  項目安全員立即給徐坤榮下發整改通知書,並給韓德軍發放表彰卡。

  徐坤榮迅速召集工人,趕赴隱患現場,將防護網片歸位,同時通過系統,報告整改情況。

  平常許多工人視而不見、繁瑣費時的安全隱患排查,短短幾分鐘就完成了!建築同行們嘖嘖稱讚。

  原來,這是一場安全行為信息化監管運用演示。

  “都説安全事故猛如虎,但許多工人存在僥倖心理。”來自紅安的韓德軍,從事建築行業20餘年,他親身經歷過安全事故,“有次,身旁工友混凝土蓋板忘蓋上,結果大塊的混凝土掉下來,險些砸傷工友。”

  過去,怕得罪人,大家多對安全隱患視而不見。去年5月起,工地開展“安全行為之星”評選。人人都是安全員,積極找隱患,上報平臺,領取表彰卡。

  “90%的現場事故源於人的不安全行為,因而減少和杜絕人的不安全行為,才是遏制各類施工現場事故發生的重要途徑。”項目安全總監祁嘯説,工人們通過規範自身安全行為、上報和處理現場安全隱患等方式獲得一定積分,每個月積分最多者將成為項目“行為安全之星”,獲得相應獎勵。這種變被動處罰為主動獎勵的方式,調動了工人們的積極性。人人爭當安全員,也給工地安上無數雙“哨兵之眼”。

  祁嘯感慨地説:“如今在現場走一圈,‘三違’(違章指揮、違規作業、違反勞動紀律)行為基本都看不到了。”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楊麟、胡蔓、通訊員陳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