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揭曉 武大建築入選

2018-04-19 15:16:28|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楊坤林|責編:孟慧

  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劉傑、陳亦文)4月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2018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評選結果揭曉,湖北省文物局推薦的武漢大學早期建築理學院修繕工程入選。這是湖北省文物保護項目首次獲此殊榮,對於引導和提升湖北省文物保護工程水準,具有重要意義。

  點評專家、北京建築大學教授湯羽揚認為,該保護項目充分遵循了《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的技術標準和規範,體現和引領了國內近現代文物建築修繕方面科學、嚴謹、務實的良好趨勢,同時也是文物“活化”保護利用的優秀案例。該項目突出特點表現在:充分的歷史檔案依據及各項研究貫穿項目始終,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原工藝、原形制詳細數據資料;專業化的實驗室和現場實驗、試驗、檢驗,為盡可能多地保存歷史信息提供科學依據;施工階段引進BIM技術系統,對實施過程進行精細化控制管理;校方打破常規項目進度控制慣例,工期服務於品質,合理控制文物建築施工期。更值得提倡的是,修繕後的理學院大樓延續了教育教學功能。

  評選活動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中國文物報社共同主辦。經項目初選、現場考察評估和專家終評,全國共有6個項目入選,包括故宮寶蘊樓、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廟古建築、山西省平順縣王曲村天臺庵、吉林偽滿皇宮緝熙樓同德殿、青海塔爾寺古建築群的修繕保護。

【滾動新聞】【移動版新聞列表】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揭曉 武大建築入選

  圖為:理學院修繕後

【滾動新聞】【移動版新聞列表】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揭曉 武大建築入選

  圖為:理學院修繕前(資料圖片武漢大學提供)

  為了復原她精緻的容顏

  80多年前的珞珈山麓,東湖之濱,國立武漢大學採中西建築形式之長,成為近代大學校園的典範之作。作為武大早期建築中體量最大的建築,理學院由五幢建築組成,建築面積10120平方米,以主樓為核心,東西兩側和附樓沿中軸線佈局的整體設計,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建築思想,嚴謹、典雅、宏偉,建設手法中西合璧,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情趣,展現了建築藝術魅力。

  歷經80餘年滄桑,武大早期建築理學院殘損嚴重,傷病滿身,無法滿足學校教學實際需要。為此,獲國家文物局批復後,修繕工程于2015年11月啟動,2017年8月竣工驗收。該項目嚴格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少干預”原則,依據文物“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使用恰當保護技術,進行琉璃瓦屋面修繕、外立面整修、室內外地面修復及門窗、欄杆、裝飾構件、鑄鐵排水系統的修繕、復原。

  為最大限度保留建築歷史信息,對已滅失部分,按原始尺寸、材料、工藝進行復原、補配,很好地保留了建築的歷史風貌。在干預手段上,創新施工工藝,綜合運用紅外探測、光譜分析、植筋加固等一系列當代技術,應對傳統技術無法解決的難題,得到專家組一致肯定,多項技術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附加於建築的功能性設施設備,儘量避免開槽、打孔,嚴格控制對建築的傷害。修繕後的理學院大樓延續了教育教學功能。

  據介紹,武漢大學早期建築由李四光選址規劃,美國建築師開爾斯設計,建成于1936年,形成以圖書館、理學院、工學院等為主體的建築群,氣勢恢宏,佈局精巧,中西合璧,美輪美奐,2001年被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更好地保護全校早期建築,該校在早期建築保護管理委員會基礎上,成立武漢大學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是全國首個設立文物保護管理專職機構的高校。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海冰、通訊員劉傑、陳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