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荊門:跨上鄂中工業高地

2018-11-28 12:37:10|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王高飛

荊門:跨上鄂中工業高地

圖為:荊門市漳河水庫。(視界網彭琦攝)

  1983年,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國務院批准成立荊門地級市。

  從縣級小市到地級大市、從經濟弱市到産業強市,荊門一路奮進,成功跨上“千億經濟總量、百億財政收入”的新臺階。

  後發趕超,爭先晉位,荊門在湖北省城市中的排位不斷攀升:經濟總量從建市之初的湖北省第12名,躍升到去年湖北省第7名。工業經濟總量由2005年的湖北省第8位,攀升至去年湖北省第4位。

  在宜昌、襄陽兩座省域副中心城市之間殺出的“黑馬”荊門,以“建設湖北區域性增長極”的氣魄、擔當,成就著歷史性嬗變和跨越。

  “石化主導”漸行漸遠

  荊門因石化而立,因化工而興。“石化打噴嚏,荊門患感冒”,石化産業産值一度佔荊門市GDP的四成,長期主導著荊門的經濟局勢。

  一業獨大,難免“獨木難支”。

  2006年起,荊門構建涵蓋工業、農業、服務業的循環型産業體系,成為湖北省唯一的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市。荊門格林美公司“變廢為寶”年營收過百億元,成為全球第三、中國第一的超細鈷鎳粉製造商。

  一架飛機帶火一座新城。憑藉三線建設時佈局的中航工業605研究所,荊門搶佔行業風口,攜手中航工業集團打造了中國第一個愛飛客綜合體。全國首批特色小鎮、亞洲最大的滑翔傘運動基地、國家首批通用航空産業綜合示範區試點城市、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水上首飛、全國滑翔傘定點聯賽總決賽成功舉行……一個個“國字號”招牌,見證一座通用航空新城的騰飛。

  一輛汽車催生一個産業。2018年2月,總投資50億元的長豐獵豹荊門基地投産,第一輛“荊門造”汽車下線。金泉新材料、玲瓏輪胎等重大項目接踵而至,荊門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産基地悄然崛起。

  新興産業不斷涌現,傳統産業也在深刻蛻變。

  如今,隨著荊門石化千萬噸擴能改造項目快速推進,工業營收突破800億元指日可待。

  荊門市市長孫兵説:通過精心培育10個工業類、8個農業類、2個現代服務業類特色産業,加快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荊門,這座特色産業之城正加速崛起!

  “中國農谷”探路現代農業

  1983年,荊門成立地級市之初,水稻種植面積恢復到303.51萬畝,總産量增加到137.1萬噸,此後糧食總産量平均每年以超1億斤的速度遞增,是國家首批確定的商品糧生産基地。

  人口占湖北省的二十分之一,糧食産量佔湖北省的十分之一,荊門人自豪地説:荊門是農業大市。

  經過20多年的發展,荊門人發現:儘管農業發展速度不慢,可相比工業,荊門農民仍然是原料生産者,賺的還是辛苦錢。

  如何從農業大市邁向農業強市?

  2011年,荊門扛起“中國農谷”大旗,率先探路農業現代化。園區建設、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品牌效應“合力”迸發,荊門農業發展迎來飛躍。2013年,荊門農産品加工産值突破千億大關,成為荊門首個千億産業。

  跨入“千億級”大門,荊門農業新的增長點在哪?如何突破?

  “像建立經濟特區一樣建立農業特區,讓優勢農業向特區集聚。”荊門的謀劃讓人眼前一亮:出臺十項農業招商政策,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高端設施農業基地、高效立體農業和荊京、荊鐘、荊沙三條“四化同步”示範帶。

  好思路、好政策、好平臺,引來眾多“金鳳凰”。中糧集團、北京匯源、江西正邦、田野等一批500強企業紛紛落戶。國寶、洪森、廣源、寶源等本土龍頭企業橫向兼併聯合,縱向延伸鏈條,發展規模日益壯大。

  2018年,荊門啟動“中國農谷·長壽荊門”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垂直整合大米加工、食用油加工等農産品加工産業鏈,強力推進食品製造、優質稻米、優質油料、果凍橙、小龍蝦、食用菌、精品花卉、綠色家居等八大産業行動計劃,荊門農産品的市場競爭力正在凸顯。

  “思想引擎”釋放不竭動力

  1978年,安徽鳳陽縣小崗村18戶村民按下紅手印,揭開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序幕,成了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

  37年後,離小崗村600公里以外的荊門沙洋縣,一項農村改革也轟動全國。

  沙洋縣是農業大縣,過去沙洋縣承包戶12.4萬戶,戶均面積7.69畝,戶均塊數8.7塊,平均每塊面積0.88畝,四零八落的“插花田”讓農民種地傷透腦筋。

  2003年土地二輪延包時,沙洋縣毛李鎮三坪村群眾自發並田連片,實現按戶連片耕種。2015年,沙洋縣開全國先河,整縣推進“按戶連片耕種”,畝均生産成本降低300元。

  2016年、2017年,“按戶連片耕種”模式兩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沙洋“按戶連片耕種”成為全國農村土地改革的範本。

  勇於打破舊機制藩籬,荊門向改革要紅利:京山市農村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鐘祥市農村産業融合發展、沙洋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走在全國前列;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改革、醫療保險門診統籌改革成為全國探路先鋒;區域性公共檢驗檢測平臺整合開全國之先河;城鄉低保核查服務與評估標準成為首個國家級標準。

  荊門在全國率先探索推行部門監管清單制度,率先成立創新創業服務局、項目服務局,在全國首批實現登記註冊“無紙化、零見面”,推行的“36證合一”比全國納入統一整合的涉企證照事項多12項。

  2018年4月,荊門啟動“整頓幹部作風、整治發展環境”活動。

  “以企業訴求為風向標,市場主體期盼什麼、痛恨什麼,活動就聚焦什麼、整改什麼!”荊門市委書記張愛國説。

  瞄準影響發展環境的“痛點、難點、堵點”,6個月時間,荊門共為企業協調解決問題419個,兌現惠企政策資金37.91億元,為企業降低成本45億元。

  從深化改革入手,把營商環境作為第一生産力,打造內陸一流開放高地。荊門,正在跨越發展的道路上繼續奮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嚴運濤 戴輝 通訊員 歐曉平 高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