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奏文化強音 隨州打造編鐘文化産業基地

2019-11-18 09:26:01|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編鐘“復活”奏文化強音——隨州打造編鐘文化産業基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QQ截圖20191118091118

隨州編鐘登上央視《魅力中國城》舞臺。(資料圖片)

  10月,在武漢舉行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上,“國寶”編鐘頻頻亮相:從進場引導員身穿的“編鐘裙”,到開閉幕式主題歌、背景音樂,乃至頒獎儀式音樂,均融入編鐘元素,四海來賓感受曾隨文化的獨特魅力。

  隨州,中國編鐘之鄉:1978年,曾侯乙編鐘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40餘年來,隨著考古發掘不斷深入,一部從西周初期到戰國晚期連續700年的曾國史,較為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歷史是城市的根脈,文化是城市的靈魂。2019年初,隨州市提出,依託曾隨文化資源,打造編鐘文化産業基地。

  這一設想正逐漸變為現實。

  考古“挖”出曾國史

  一部曾國史,輝煌700年。地處隨棗走廊的隨州,在兩周時期是世界文化的高地。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擂鼓墩發掘出曾侯乙墓,打開了塵封數千年的曾國歷史。墓中出土1.5萬餘件精美文物及大量銘文資料,被評為“20世紀中國十大考古發現”。這些寶貝中最令人震驚的,是65件戰國早期曾侯乙編鐘。它至今仍是我國出土數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堪稱“編鐘之王”。

  曾侯乙墓的出現,引發了“曾隨之謎”、曾國始封、曾楚關係等重大學術問題。這一系列謎題在之後的40年裏逐漸被解開。近年來,隨州又發掘葉家山墓地、文峰塔墓地、漢東東路墓地、棗樹林墓地,各項考古成果接連不斷,所出曾國青銅器種類齊全、銘文豐富,被專家學者譽為“青銅器的王國”。

  “隨州具有豐富的曾隨文化資源,目前通過考古發掘,已經比較清晰地勾勒出一部完整的曾國史,填補了兩周史上關於曾國記載缺失的空白。”隨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曾雲峰介紹,截至目前,曾國有確切名號的曾侯已達13位,曾侯級別的編鐘達到9套,隨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編鐘之鄉”。

  8月6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新進展工作會,發佈了隨州義地崗墓群棗樹林墓地重要考古工作成果。作為2019年國內最耀眼的考古發現,棗樹林墓地目前已發掘包括兩組曾國國君及夫人合葬墓在內的高等級墓葬54座,出土千余件工藝精美的青銅器、漆木器等隨葬品。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郭長江表示,這兩組曾國國君以及夫人並穴合葬墓的發掘,是曾國考古乃至兩周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填補了春秋中期曾國考古的空白。

  編鐘“復活”奏強音

  位於曾侯乙墓附近的隨州博物館,每天都要上演兩場《編鐘樂舞》。在收藏曾侯乙編鐘的湖北省博物館,《編鐘樂舞》同樣是鎮館大戲,一年至少演出1100場。2019年10月,該館還推出編鐘體驗項目,遊客可以通過全息投影徒手敲響編鐘,或者帶上VR眼鏡參與互動遊戲。

  “所有這些努力,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讓編鐘‘復活’起來,奏響文化強音!”隨州博物館館長黃建勳介紹,近年來,曾侯乙編鐘作為國之禮樂重器,頻頻亮相重大外交場合,成為增進中外友誼、促進文化交流的“特使”。

  2016年1月,中埃建交60週年暨中埃文化年開幕之際,曾侯乙編鐘在埃及盧克索神廟廣場奏響《金石和鳴》,實現兩個偉大文明的對話;2017年7月,德國G20峰會期間,曾侯乙編鐘演奏引起轟動,演員們先後6次謝幕,博得33次掌聲;2018年4月,中印兩國領導人在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期間,印度總理莫迪走上舞臺親手敲響編鐘……

  近年來,曾侯乙編鐘還多次亮相中央電視臺“魅力中國城”“經典咏流傳”“國家寶藏”等知名節目,讓更多人驚艷于它的獨特魅力。隨州市用心打造“編鐘文化”,舉辦中國編鐘藝術節和國際學術研討會,出版一批研究曾侯乙編鐘的學術專著,拍攝以曾侯乙編鐘為題材的電影《鳳舞天下》,創作了歌曲《編鐘敲起來》。

  編鐘“復活”也促進了文物復仿製産業的發展。隨州市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項紹清,癡迷研究和復仿製編鐘禮樂器30餘年,全面掌握了制模、焙燒、校音等160多項工藝流程,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和國家《編鐘》樂器行業標準首席制定專家。

  發展編鐘文化産業

  11月12日,投資20億元的卓爾·青銅古鎮項目在曾都區開工。項目將深入挖掘曾隨文化內涵,建設編鐘文化交流區、青銅創意産業區、休閒度假商業區和曾隨文化旅居區四大板塊,打造集文化展覽、藝術創意、旅遊觀光、旅居體驗等為一體的編鐘文化特色小鎮。

  “以編鐘為代表的曾隨文化享譽海內外,是舉世無雙的中華歷史文化瑰寶,也是隨州的重要核心競爭力。”隨州市委書記陳瑞峰表示,要以青銅古鎮建設為“引爆點”,加速推動曾隨文化主題展示區“四園多點一走廊”格局的形成,更好促進曾隨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升隨州城市的影響力、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園”,就是建設擂鼓墩、葉家山、義地崗、羊子山遺址公園;“多點”,就是依託隨州博物館基本陳列建設一批專題性的博物館和展示館;“一走廊”,就是串珠成線、連線成片,建設曾隨文化大遺址走廊,擦亮曾隨文化品牌。

  該市還規劃在城南新區建設中國編鐘文化創意産業園,豐富園區文化産業業態,培育編鐘演藝、編鐘藝術教學、樂器製造生産、音樂産權交易、編鐘特色酒店等多種類産業,形成文化産業鏈,舉辦編鐘文化藝術節、打擊樂博覽會、文化研討交流等特色活動。

  隨州市發改委主任萬明介紹,2019年以來,圍繞編鐘文化産業基地建設,全市已謀劃重大項目66個,涉及基礎設施建設、文化藝術和文化創作、教育培訓、生産製造、對外交流等方面,計劃總投資379.2億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良英 通訊員 張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