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讓産業在田間地頭“拔節”生長
來源:湖北日報  |  2021-04-08 11:09:20

  原標題:到2025年,我省農産品加工轉化率將提高到80% 讓産業在田間地頭“拔節”生長

湖北:讓産業在田間地頭“拔節”生長_fororder_01

4月6日,保康縣寺坪鎮南河漁業專業合作社漁民收網捕魚。 該合作社利用1.5萬畝寺坪電站庫區優質水面,嚴格按照“人放天養”模式進行立體生態深水養魚,大青魚、花白鰱、翹嘴白、鱖魚等10多種生態魚暢銷重慶、廣州、成都、南京、北京等大城市。(視界網 陳泉霖 攝)

  刻不容緩推進農業産業化!

  4月2日,全省區域發展佈局暨縣域經濟工作推進會提出一系列推進農業産業化重大舉措,要求聚焦重點農業産業鏈,建立鏈長制,由省領導擔任鏈長,加大投入,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以農業産業化助推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推動湖北省由農業産量大省向農業産業強省轉變。

  如何培育做大龍頭企業、做強特色主導産業?連日來,耕耘在湖北省“三農”戰線的幹部、學者、企業家對新出臺的《關於培育壯大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的意見》(後簡稱《意見》)各抒己見。

  “頭雁”領飛

  打造“十百千萬”雁陣

  龍頭企業離農業最近,聯農民最緊,“連結”千家萬戶。湖北是農業大省,但農業産業化程度不高,成為制約農業現代化和全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突出問題。

  “農業産業化是推進産業振興、建設農業産業強省的大邏輯、大前提、大抓手,要刻不容緩推進農業産業化。”剛剛到任的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吳祖雲表示,要提高思想認識,深入實施省委、省政府出臺的《意見》,把農業産業化放在縣域經濟和全省發展大局中來統籌謀劃,把提升産業化水準作為加快農業産業強省建設、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全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樹立大抓産業、抓大産業的理念,按照全産業鏈發展的要求,實施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十百千萬”工程,推動農業産業由單一的農副産品生産為主,向科研、生産、加工、貿易、休閒、旅遊等全産業鏈拓展。

  在優質稻米、生豬等10個主導産業鏈上,如何培育100家細分行業領軍企業、1000家成長型龍頭企業,帶動近1000萬農戶增收?

  “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産業化的關鍵,要支持骨幹龍頭企業立足重點産業,瞄準細分行業領域,既大膽引進國內外頭部企業,又對內挖潛培育本土龍頭企業,建設更多大型農業企業集團。省裏抓10大主導農業産業鏈,每條産業鏈由省領導擔任鏈長,一個牽頭單位負責、一個專家團隊指導、一個工作專班推進,通過抓調度、抓服務、抓督導、抓宣傳,重點解決制約産業鏈發展的難題,補齊短板。著力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健全龍頭企業與農戶共生共享發展模式,把産業鏈的主體留在鄉村,讓農民分享更多價值鏈的收益。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農業,形成市場需求主導、財政優先支持、金融重點傾斜、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讓政府作用更有效、市場作用更有力。”吳祖雲説。

  “吃幹榨盡”

  向精深加工要效益

  湖北種養業産值大,但加工産業鏈條不夠長,致使農業資源、科技優勢沒有轉化成産業優勢。據統計,湖北省農産品加工率約為68%,其中精深加工率不足20%,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這兩個數字達到90%、60%。

  《意見》提出,到2025年,農産品加工業産值達1.8萬億元,與農業總産值的比值達到2.81,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80%。

  “作為農産品加工大市,棗陽必須擔當作為。”棗陽市委書記孟艷清表示,將緊緊依託優勢資源,狠抓農産品精深加工業,延長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該市農業由生産為主向全産業鏈拓展,從産品競爭向産業鏈條競爭轉變。

  棗陽有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110家,“吃幹榨盡”成為高頻詞。中興綠色技術湖北公司年産18萬噸小麥專用粉生産線,填補了湖北省專用粉生産的空白。與傳統麵粉相比,專用粉附加值高出20%以上。“我們將進一步完善集優質糧油基地建設、購儲、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循環經濟産業鏈條。”總經理陳佳説。

  襄陽維恩生物科技公司從豬血、雞血中提取高附加值的生物蛋白、食品材料和醫藥中間體等,其中,抗癌藥物重要原料卟啉鐵的提純度達99%,實現進口替代。總經理張成介紹,該公司每天需要150噸豬血,相當於屠宰4萬頭豬,“下一步將延伸産業鏈,研發卟啉二鈉的加工工藝,打造全國最大的食品級蛋白補充劑、蛋白胨、卟啉鐵生産基地。”

  如何補鏈、延鏈、強鏈?孟艷清稱,該市將繼續強化政策支持,在項目建設上向重點龍頭企業傾斜,支持開發精深加工産品;狠抓招商引資,引進帶動能力強的精深加工項目;推進技術升級,不斷向精深加工要效益。

  整合品牌

  讓“荊楚味道”四海飄香

  全省有4518個農産品品牌,雜而不亮,行銷推廣上各自為政。

  省政協委員、恩施市潤邦國際富硒茶業公司董事長張文旗表示,湖北省有茶葉註冊商標達300多個,但多年與全國“十大名茶”絕緣,綠茶、黑茶、紅茶的傳統市場被各大名茶擠佔。

  “《意見》提出按照‘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産品品牌’母子品牌模式,集中力量、集中渠道、集中宣傳,這對茶企無疑是個好消息!”張文旗説,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産品品牌相互支撐、相互促進,有利於整合資源、集成推進、一體發力,增加品牌市場影響和競爭力。當前,“恩施玉露”已授權44家企業共同使用該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抱團”開創新局面。

  湖北中藥材産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湖北中醫藥大學劉大會教授認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要抓住“區域特點、道地品種、品質標準、生態環境”等要素,集中打造縣域中藥材産業特色品牌。政府通過制定政策制度,整合各種資源和力量,加強品牌管理和文化挖掘,形成促進中藥材産業集群品牌發展的合力;企業需要深化合作,尤其是龍頭企業要在道地藥材産區大力開展生態種植和生産加工,實現以龍頭企業的品牌帶動集群品牌建設。

  “農業企業必須儘快邁進‘品牌時代’。多鼓勵龍頭企業與其他農業經營主體共創‘土字號’‘鄉字號’特色品牌,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將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念注入品牌,建立覆蓋生産、加工、流通等全産業鏈的標準體系。同時以開闊的視野、宏大的格局,支持現有龍頭企業順應國內外消費升級,積極‘走出去’和‘請進來’,讓‘荊楚味道’四海飄香。”吳祖雲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