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不返貧 振興不掉隊
來源:湖北日報  |  2021-04-14 09:50:58

  原標題:脫貧不返貧 振興不掉隊 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催人奮進,四大片區幹部群眾反響熱烈

脫貧不返貧 振興不掉隊 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催人奮進,四大片區幹部群眾反響熱烈_fororder_01

十堰市鄖陽區楊溪鋪鎮劉灣村香菇小鎮是湖北省最大的易地搬遷扶貧安置點,建成165棟居民樓,可容納易地扶貧搬遷戶4274戶1.5萬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勇 攝 本報資料圖片)

  編者按

  4月13日下午召開的全省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荊楚大地引發強烈反響。武陵山、秦巴山、大別山和幕阜山等曾經的四大連片特困地區幹部群眾紛紛表示,表彰大會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大家將向先進典型學習,比學趕超、擔當作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推動“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佈局成勢見效。

  武陵山片區

  “新的起點,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這次被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是肯定,更是鞭策,我會繼續帶領全村發展種養産業,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巴東縣將軍山農牧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譚顯猛説。他響應號召回村成立公司,發展黑豬、山羊、伸手梨等種植養殖産業,吸納和帶動167戶貧困戶就業創業。

  “愚公支書”王光國帶領村民絕壁鑿路、寒暑無歇,歷經8年天塹變通途。他表示,恩施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是唯一的全域貧困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任務任重道遠。“我們要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鬥,在新的起點上確保脫貧不返貧、振興不掉隊,帶領村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利川作為全省貧困人口最多的縣市,21.9萬人摘掉了貧困帽。”4月13日下午,利川市南坪鄉塘坊村黨支部書記王厚清説,自己見證了貧困戶一個個告別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通信難、上學難、就醫難等“老大難”。“看到鄉親們笑容越來越燦爛,作為扶貧‘尖刀班’成員,覺得所有辛苦付出很值得。”他表示,將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為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貢獻力量。

  “多虧了脫貧攻堅的好政策,家裏的條件越來越好!”恩施市板橋鎮大木村易遷戶唐付澤細數家中變化,對脫貧攻堅成效感受很深,“今後,我們繼續一心一意聽黨話、跟黨走,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一定不能返貧!”

  “只要組織需要,我會繼續投身鄉村振興。”鶴峰縣委辦公室90後駐走馬鎮柘坪村工作隊員吉才坤説,鄉村振興,關鍵是産業要振興。柘坪村將繼續在創建茶葉有機示範基地上下功夫,將全村3700余畝茶葉提檔升級,讓茶葉成為村民穩定增收的“黃金葉”。(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翟興波)

  大別山片區

  “做強特色農業,讓百姓腰包更鼓”

  “大會點讚産業扶貧,我一定鼓足幹勁,繼續拼搏,帶領鄉親們致富。”在大會現場,聽到大會提到“千企幫千村”時,羅田縣駱駝坳鎮燕窩灣村第一書記、燕兒谷生態觀光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志新難掩激動:“我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會更加努力培育和壯大産業。”

  羅田縣駱駝坳鎮燕窩灣村,從臟亂差的貧困村變身3A級景區燕兒谷,返鄉律師徐志新功不可沒。“下一個五年,燕兒谷公司將把産業興旺放在首位,打造創新創業的大別山鄉村振興示範。”徐志新説,燕兒谷將充分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延長産業鏈,提升價值鏈,讓更多村民分享産業發展的成果。

  “廣大脫貧鄉親們過上了好日子,是對脫貧攻堅的最大肯定。”武穴市扶貧辦主任周桂蘭説,這些年來,武穴一批扶貧車間帶動“村出列、戶脫貧”,“接下來要做強特色農業産業,打造富裕、美麗、和諧的鄉村,讓百姓腰桿更硬、腰包更鼓。”

  總結表彰大會上強調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幹部群眾紛紛表示將繼續“拼下去”,讓大別山更加“綠富美”。佛手山藥是武穴最具特色的地標優品。脫貧攻堅戰中,僅余川鎮就成立10余家山藥種植合作社,帶動全鎮200多戶貧困戶脫貧。“我們正與運鴻集團合作打造山藥小鎮。”武穴市余川鎮黨委書記姜煥勇介紹,該項目投資10億元,分三期建設成為種植、加工、銷售以及農耕體驗、民宿等於一體的農旅融合景區。

  運鴻集團負責人吳東説,山藥加工車間已于3月28日動工,預計今年年底建成投産。明年將啟動農耕體驗區和民宿等建設,山藥小鎮建成後可惠及周邊7個村,500余戶村民將通過流轉土地、種植山藥、工廠務工等穩定增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卉 通訊員 周月婷)

  秦巴山片區

  “政策不變,幹得越來越有勁頭”

  “有了保底收購政策和種植技術作為支撐,我才敢發展香菇産業。如今政策不變,我們也幹得越來越有勁頭。”4月13日,在全省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後,聽説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政策延續不變,十堰市鄖陽區楊溪鋪鎮劉灣村村民羅甲超十分振奮。

  “去年種了8000棒香菇,有七八萬元收入,今年種了9000棒,預計收入還會多一點。”羅甲超説,“政府有保底收購價,我們只要做好中間環節就行,人勤地不會懶!”羅甲超原是楊溪鋪鎮羅溝村貧困戶,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中,來到有4000多易遷戶聚居的香菇小鎮。

  楊溪鋪鎮黨委書記雷濤介紹,香菇小鎮基地裏目前有467戶在種植香菇,共300萬棒,可産出鮮菇約900余萬斤,可實現銷售額3300余萬元。“各級政府還配套了易遷戶脫貧兜底産業和基礎設施,這成為鞏固脫貧成果的關鍵。”

  對於大會提出的著力推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銜接,十堰幹部群眾信心十足。“隨著跨省公路升級,沙溝村真正向外界敞開了胸懷。”鄖西縣關防鄉沙溝村黨支部書記盧從信感慨,“村裏抓住契機建設現代田園綜合體,發展美麗經濟,通過場地出租等方式,讓一窮二白的偏僻小山村,去年有了20來萬元的集體收益。集體收入穩了,村民的收入自然跟得上。”

  鄖西縣委書記張濤表示,鞏固脫貧成果一定要持續培育和支持,對於沙溝村這樣的有特色偏遠山村,補齊交通短板,支持鄉村建設田園綜合體,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發展美麗鄉村的重要途徑。“扶貧政策有很多種,只要因地制宜,找準定位,找對路子,完全可以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銜接上找到著力點和平衡點。”張濤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饒揚燦 通訊員 王萍)

  幕阜山片區

  “重整行裝再出發,全力做好有效銜接”

  走出總結表彰大會現場,代表咸寧市參會的該市扶貧辦公室主任顧興旺激動地説,將重整行裝再出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努力促進農民增收,推進鄉村建設,全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通山縣慈口鄉大竹村在市紀委監委的幫扶下,改變交通不便的困局,引進尊禧鹿業、蔬菜大棚等産業,2018年順利摘帽。“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駐村工作隊長傅紅葵介紹,他們計劃再投137萬元,增建一個3200平方米的大棚,使蔬菜大棚生態觀光園面積達到9200平方米,每年增加村級集體收入6萬元。此外,還啟動了朱裏灣生態農業觀光園和百畝楊梅基地項目,繼續走好農旅産業融合發展的路子。

  咸寧市委組織部幫扶崇陽縣白霓鎮譚家村,第一書記蔡乾啟説,2018年底,全村出列,村集體收入躍升為23.4萬元。“我們是一支不走的工作隊!”蔡乾啟表示,該村將做大蔬菜大棚成為全縣的菜籃子,做好教育培訓基地服務産業等,“有信心建成全省鄉村振興示範村。”

  通城縣塘湖鎮望湖村在市委政法委的幫扶下,成為休閒旅遊熱地,連續幾年舉辦了中國黃袍山電音帳篷節等活動。“鄉村振興,産業先行!”56歲的第一書記鄭衛平一駐就是6年。村民夏揚軍等人投資3800多萬元,流轉荒山4600多畝,全村的荒山荒田全部成為油茶、楊梅、中藥材等基地,村豆皮廠已經生産,富硒産品加工廠也已投産。(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鵬 通訊員 周雨 鄭紅霞)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