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防護林3年增綠10萬畝
來源:湖北日報  |  2021-04-19 10:17:54

鄂北防護林3年增綠10萬畝_fororder_01

全長68公里的丹渠沿岸栽種著櫻花、銀杏、紅葉石楠等苗木多達57個品種、150余萬株。

鄂北防護林3年增綠10萬畝_fororder_02

316國道老河口段兩側綠樹成蔭,單側綠化最大寬度達到1120米。(本欄圖片均為通訊員 馬應華 攝)

  閱讀提要

  2018年以來,襄陽市大力建設鄂北生態防護林。通過加大投入、強化管護,至今年4月中旬,已完成林帶綠化里程457.9公里,折合造林面積10.7萬畝。

  棗陽市楊垱鎮桃園村,曾經“北風一起,漫天黃沙,遮雲蔽日”。

  村婦聯主席唐蘭説,近年來,該村即使遭遇沙塵天氣,依舊綠意綿綿。

  鄂北連綿不絕的綠化帶,削弱了北方風沙的威力。

  2018年,襄陽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建設鄂北生態防護林(襄陽片區)工程的實施方案》,計劃投資35.6億元,以“八橫十二縱”主副林帶為骨架,高標準營造鄂北防護林27.57萬畝,推進襄陽市全域綠化。

  截至4月15日,全市已完成林帶綠化里程457.9公里,折合造林10.7萬畝,其中主副林帶造林4.3萬畝,縱深林帶及片林造林6.4萬畝。

  一度是全省綠化短板

  4月15日,陽光和煦,遠山如黛,316國道棗陽段一馬平川。

  道路兩邊150米的範圍內,種滿了三角楓、國槐等林木。

  “十幾年前,路兩邊全是光禿禿的,颳起風來,沙粒砸得車窗啪啪響。”説這話的,是棗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趙世海,他植了半輩子樹,治了半輩子沙。

  植綠治沙,襄陽市于上世紀80年代就已啟動——1984年至1988年、1999年至2006年,省政府兩次開展“鄂北防護林工程”項目建設,襄陽市完成主副防風林帶1600余公里。至2018年,這1600余公里主副防風林帶僅剩86公里。在全省縣市區森林覆蓋率排名中,襄州區以4.04%排名倒數第二、老河口市12.12%、棗陽市21.5%,同樣處於榜單尾部。

  綠退沙進——在2016年公佈的第五次全國沙化土地動態統計中,襄陽市沙化土地面積為27493公頃,在全省佔比高達12.87%。

  空氣品質更為堪憂——2017年襄陽市空氣品質“優良”為238天,“輕度、中度污染”為102天,“重度污染、嚴重污染”為25天;2018年1月,全省縣市區空氣品質排名中,襄陽市包攬最差5名,最差10名中竟佔7席。

  植樹造林,改善生態,襄陽市必須背水一戰。

  栽管並重提高成活率

  襄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王謙説,以前,地方財力有限,造林投入和標準偏低,後期管護缺位。“以前搞項目綠化,項目主管部門掏錢,林業部門提供種苗。至於能否成活,林業部門無責,可管可不管;主管部門有責,但技術水準不行。”

  2018年,襄陽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建設鄂北生態防護林(襄陽片區)工程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以老河口市、棗陽市、襄州區為項目核心區,以“八橫十二縱”主副林帶為骨架,推進襄陽市全域綠化。

  資金何來?

  “市縣兩級財政支持力度空前,老河口市、棗陽市、襄州區都以每年5000萬元以上的標準,加大植樹造林投入。另外,各地積極引入社會資本進入,破解資金難題。”王謙説。

  4月15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湖北彤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山桐子育苗大棚,公司總經理劉琉身著T恤,忙得大汗淋漓。一年前,老河口市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引來彤舟生物,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1500余萬元,在全市發展山桐子種植面積7500余畝。劉琉説:“我們負責育苗和技術指導,老河口市綠投負責免費給農戶發放,農戶種植挂果後,我們再全額收購。”

  類似于彤舟生物這樣的園林企業,在老河口市、棗陽市、襄州區已超過30家,累計完成投資超過100億元。有了社會資本參與,不僅綠化面積迅速提升,後期管護機制更為完善。

  被納入“八橫”的主林帶,全部由地方政府委派園林部門統一管理;被納入“十二縱”的副林帶主要由所屬鄉鎮或項目業主單位負責管理,地方政府給予一定比例獎補資金;自然村灣房前屋後的綠化作為縱深林,由村(社區)集體負責管理,村“兩委”可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整合扶貧資金、美麗鄉村建設資金等保障日常管理。

  種植數量變大,成活率提升,森林覆蓋率顯著提高——截至2020年底,襄州區森林覆蓋率達到5.57%,老河口市接近15%,棗陽市超過22.43%。

  綠化帶成為景觀帶

  丹渠建於1969年,幹渠總長度68公里。近年來,老河口市委、市政府和襄陽市引丹工程管理局等單位在丹渠兩岸植樹造林,栽種櫻花、銀杏、紅葉石楠等57個樹種苗木150余萬株,單側綠化最大寬度達到110米,如今的丹渠兩岸儼然成為一座狹長的森林公園,每逢節假日遊客絡繹不絕。

  老河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李芳坦説,自從3月下旬櫻花開放後,每天都有超過200人來到丹渠沿岸賞花遊玩。

  人氣充盈,沿線百姓獲益頗豐。“丹渠人家”農家樂老闆崔雲霞説,雙休日、節假日的日均營業額超過4000元;面對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已跟3位親戚打好招呼,到時前來幫工。

  不僅是經濟效益,植樹造林的紅利還有生活的幸福感。

  位於棗陽市最西北角的桃園村,村裏有點集體收入就栽樹,找到空位置就栽樹,栽成了“省級綠色示範鄉村”。

  “晚飯過後,很多隔壁村的村民都到我們村來散步。”唐蘭説,桃園村緊鄰鄂豫邊界,很多河南的村鎮幹部專門來此觀摩學習,“感覺為棗陽、為襄陽爭了光,挺自豪的。”

  植綠、護綠、愛綠的氛圍越來越濃厚——2020年,襄陽市共創建國家森林鄉村31個、省級森林城鎮14個;全市沙化土地面積減少至2萬公頃以內;全年空氣品質“優良”達274天,“重度污染、嚴重污染”僅有6天。

  “力爭到2023年,老河口市、棗陽市和襄州區等項目核心區森林覆蓋率平均值提高至15.83%,鄂北生態安全屏障骨架基本建成。”王謙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峰 通訊員 馬應華 曾廣林)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