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歡躍宜昌武漢南京江面
來源:長江日報  |  2021-04-21 11:00:35

  原標題:江豚歡躍宜昌武漢南京江面 滬蘇浙鄂共答長江大保護“聯考卷”

江豚歡躍宜昌武漢南京江面 滬蘇浙鄂共答長江大保護“聯考卷”_fororder_01

2020年8月3日,在宜昌市西陵區長江水域,江豚逐浪嬉戲。新華社發

江豚歡躍宜昌武漢南京江面 滬蘇浙鄂共答長江大保護“聯考卷”_fororder_02

南京市燕子磯成當地市民親水休閒好去處。長江日報記者詹松 攝

江豚歡躍宜昌武漢南京江面 滬蘇浙鄂共答長江大保護“聯考卷”_fororder_03

鬱鬱蔥蔥的武漢南岸嘴,至今已“生態留白”21年。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攝

  ■ 長江經濟帶應該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長江經濟帶的各個地區、每個城市都應該也必須有推動自身發展的意願,這無可厚非,但在各自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從整體出發,樹立“一盤棋”思想,把自身發展放到協同發展的大局之中,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形成整體合力。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講話指出

  ■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主力軍。

  ——2020年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講話強調

  大江奔流,一如千年,卻已煥發新顏。

  地處長江中游的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建設如火如荼;南京幕燕濱江風光帶“櫻花大道”驚艷亮相;上海崇明島鳥兒成群結隊自由飛翔……好一幅壯美的長江勝景圖!

  “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6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三次主持召開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過去5年,沿江省市努力推進生態環境整治,奏響高品質發展“協奏曲”,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共抓長江大保護,確保一江清水永續東流。”連日來,長江日報記者走訪滬蘇浙等多地,看滬蘇浙鄂如何攜手探索答好長江大保護“聯考卷”。

  ■ 生態晴雨錶——長江江豚頻頻出現在多個江段

  “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發出了長江大保護的最強音。

  “環境好不好,看看鳥兒來不來就知道了!”4月19日清晨,上海市海江新村居民王麗榮到炮台灣國家濕地公園晨跑。沿途,鳥語花香,綠草紅花交相輝映,如同進入森林氧吧。

  “沒想到,曾經的鋼渣灘塗變成這麼美的城市公園。”王麗榮説,她在長江邊住了40多年,過去隨處可見鋼渣和黃沙的灘塗已恢復翠綠。

  炮台灣國家濕地公園地處長江與黃浦江的交匯口。鳥類調查記錄顯示,炮台灣現有鳥類共計144種,包括白額雁、鳳頭蜂鷹、紅隼等10余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長江武漢段最大的江心洲——天興洲,亦成為“鳥的天堂”。據武漢市觀鳥協會的長期跟蹤記錄,在天興洲越冬野生鳥類有219種,佔武漢市分佈鳥類的52.26%,包括國家二級以上重點保護野生鳥類27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黑鸛已連續7年在此越冬。

  “黑鸛這種珍稀瀕危鳥類選擇城市三環線內的天興洲作為穩定的越冬棲息地,與長江十年禁漁有關,這是武漢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又一個成果。”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説。

  “好多江豚喲!你看,一頭、兩頭、五六頭呢!”3月22日,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附近,一群江豚在江面嬉戲玩耍,在江豚的追逐下,小魚頻頻跳出江面,江面一陣歡騰。

  2020年8月,這一幕出現在長江武金堤段,武漢市民吳先生拍下的江豚追吃小魚視頻,引來網友近百萬人次圍觀。

  湖北宜昌,江蘇揚州,上海崇明島……昔日淡出視野的“水中大熊貓”——江豚,近兩年頻頻現身長江各個江段。

  “江豚是長江生態的晴雨錶。”在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克雄看來,這與近幾年的長江大保護以及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密切相關,“長江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水質變得優良。”

  去年歲末,生態環境部公佈2020年監測數據:實施長江大保護以來,從長江武漢段白滸山出境的長江水質已連續兩年保持在Ⅱ類,優於國家考核要求的Ⅲ類水質。這意味著長江武漢段水質達到20年來最優水準。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與南京大學2020年底監測的結果顯示,長江江蘇段累計發現魚類81種,較2018年增加了11種。28個監測點中有8個點位檢出存在江豚,較2018年增加了近兩倍。此外,還在長江南京段兩個點位發現了達氏鰉。它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201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極危名單。

  “給江豚讓路。”為保護好長江江豚這個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的指標物種,目前,武漢市正推進長江江豚重返武漢城區江段工作實施方案,抓好水生生態環境以及水生生物資源的保護。

  ■ 同作一個選擇——給長江“留白”,構築綠色生態長廊

  “長江經濟帶應該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

  南宋畫家馬遠的《寒江獨釣圖》中,一葉小舟,一個垂釣漁翁,整幅畫沒有水,但給人的感覺是煙波浩渺,意味無窮,這是“留白”的藝術效果。

  鬱鬱蔥蔥的武漢南岸嘴,至今已“生態留白”21年。南岸嘴是長江漢水交匯形成的半島,面積180畝。2000年初,武漢市已完成南岸嘴的動遷工作,至今仍未開發。

  南岸嘴,只是擁有145公里長江岸線的武漢“為生態讓路”的一個縮影。長江流域,為長江“留白”的不止這一處。

  江蘇蘇州市太倉市拆違騰退出的上百畝沿岸土地“變身”白茆口生態濕地,100余種鳥類“每天嘰嘰喳喳”;浙江省境內的太湖,65公里岸線一側是煙波浩渺的太湖,一側是滿目清新的綠化帶;位於長江入海口的上海崇明,來自北極、西伯利亞的候鳥在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棲息……

  既要為長江“留白”,又要為動能增綠,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2020年12月,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工程正式開工建設。“170公里的長江生態廊道,將形成兩江水、百里廊、二十景、多節點的空間結構。”武漢生態環境投資發展集團防洪院院長孟建軍介紹,打造百里沿江生態文化長廊,提升濱水岸線生態性,是生態改善之後的人文之美。

  崇明島位於長江入海口,是中國第三大島,也是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記者站在大堤上放眼望去,潮水退去,成群結隊的鳥兒在裸露的灘塗漫步,啄食著小魚小蝦;跳跳魚在淺水坑裏蹦跳;大堤後密集的蘆葦叢、海水稻田,不時有白色的水鳥飛起,自在翱翔……

  “不安全、不衛生、不清潔的項目絕對不能上島。”自2003年以來,崇明已完成近30萬畝的工程化造林,森林覆蓋率已達30.05%,成為上海的“綠肺”、全球候鳥遷徙“加油站”。

  太湖是長江入海之前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江蘇、浙江兩省的“母親湖”。2020年12月18日,蘇浙兩省四市合作框架協議無縫融合,為全長約416.2公里的環太湖公路“添綠留白”,打造長三角最美“綠色長廊”,維護長三角生態屏障。

  “以前,這裡都是棚戶區,一發洪水就遭災,後來動遷改建成了公園,天天都有很多人來。”幾乎每天清晨,武漢市漢陽區晴川街道國棉社區居民李賢武都會到南岸嘴江灘公園逛上一圈。

  ■ 管好每個江段——上下游共監督同受益,跨流域跨區域生態補償

  “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主力軍。”2020年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

  4月13日上午9時許,長江武漢關碼頭,一艘躉船上的生活污水順著管道流入“輪渡清潔環保1號”的污水艙,這意味著武漢港中心港區的第一艘專業污水收集船舶正式“上崗”,實現長江武漢段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

  武漢市民孫曉明説,長江岸線碼頭生活污水全部“上岸”,長江水變清了,水上再也不見“漂油花”。

  幾年來,武漢——這座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對長江、漢江非法碼頭及核心區港口碼頭岸線資源進行了“革命性”整治:103個碼頭優化調整,47公里岸線清理騰退。

  “作為長江江蘇段‘最上游’和省會城市,能不能守護好長江,不僅關係南京自身,更關係下游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南京市發改委長江經濟帶發展處副處長王李健介紹,近年來,南京通過長江大保護立法,倒逼各地走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之路,長江南京段自然濕地保護率達70%,綠色生態濱江岸線正在回歸。

  “水質不達標,上游補償給下游;水質達標了,下游補償給上游。”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潘羽忠介紹,江蘇與安徽在長江流域滁河陳淺斷面實施跨省補償機制。2019年,上游來水水質達到Ⅲ類水標準,江蘇給上游的安徽補償2000萬元。

  共建“綠色長江”,落實跨流域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同樣在武漢實施。去年12月份,武漢市11個區收到市生態環境局發來的通報,公佈了去年長江武漢段設立的13個跨區斷面水質監測結果。去年1—9月,漢陽、江漢等8個區因水質指標提升獲財政獎勵1100萬元。

  “市域內跨區斷面水質考核獎懲和生態補償機制,是武漢作為長江經濟帶特大城市在全國首創。”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認為,此舉強化生態保護責任,有力形成共抓長江大保護的長效機制。

  “上海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離不開長江北岸的南通共同推進大保護。”江蘇省政府參事、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説,共抓大保護,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長三角理應率先發力,讓長江成為全國生態發展的樣板與典型。

  ■ 沿江“一盤棋”——共抓大保護,同飲一江水

  “不搞大開發不是不要開發,而是不搞破壞性開發,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長江經濟帶的各個地區、每個城市……在各自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從整體出發,樹立‘一盤棋’思想,把自身發展放到協同發展的大局之中,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形成整體合力。”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把脈定向。

  4月19日,夕陽映照之下,太湖波光粼粼。湖畔,漁人碼頭遊人如織,臨湖主打湖鮮的飯店裏座無虛席。“這裡的飯店旺季大約每天産生近千噸油污水,不會有一滴流入太湖。”説起污水處理,浙江省湖州市太湖旅遊度假區漁人碼頭物業管理處負責人信心滿滿。

  發展和保護的關係,是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繞不開的“必答題”。對於這道題,浙江這樣作答: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融入發展、推動發展,實現“綠”與“富”的共贏。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這首詞反映出長江流域人水和諧共生,也道出了長江沿岸人民的心聲。

  湖北地處長江之“腰”,武漢處於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地位。湖北省水利廳副廳長趙金河説:“合理開發利用長江岸線資源,對實現岸線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長江橫貫東西,沿線省市同飲長江水,可謂唇齒相依。”上海市水務局副局長周建國説,“只有順應長江的江湖規律,協調發展空間和發展模式,才能真正地將長江打造成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河流。”

  長江大保護如何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如何實現跨省聯防聯控機制?

  傳統産業立足轉,新進産業立足綠。4月6日,備受關注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揭開“神秘面紗”,首批2225家電企辦理開戶手續,6月底前將正式上線運營。其中,交易中心將落地長三角核心城市上海,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設在長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武漢。這意味著,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將在長江經濟帶城市實現“雙城”模式,武漢和上海攜手迎來綠色低碳産業發展的機遇期,再造一個千億級的産業集群。

  武漢華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先炳認為,能源轉型、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物理湖泊與水文研究室研究員胡維平建議,以“一盤棋”的思維,設立長江生態修復基金,發揮政府資金撬動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實現市場化運作。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武漢正攜手滬蘇浙書寫好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新答卷,確保湖北一江清水永續東流!(長江日報記者陳永權)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