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     輿情智庫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北篇】記者探訪十堰茅塔鄉東溝村:紅色文化+綠色發展走出文旅扶貧路
2020-10-28 16:24:08來源:人民網編輯:蘇喜茹責編:馮鈺穎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北篇】記者探訪十堰茅塔鄉東溝村:紅色文化+綠色發展走出文旅扶貧路

東溝村(劉建維 攝)

  走進湖北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東溝村,森林環抱、鳥語花香,精緻的民宿依地勢而建;這裡也曾經烽火連天、槍林彈雨,996位革命前輩長眠於此,世代述説英雄故事。近年來,東溝村以紅色文化為依託,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將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綠色生態發展融合到一起,走出了一條文旅脫貧之路。

  巍巍武當西麓的茅塔鄉東溝村是一片戰火洗禮過的紅色熱土,它地處均鄖房三縣交界,曾先後設立了鄂西北第三軍分區、均鄖房縣委縣政府、縣總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砍伐樹木一度成為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3畝的東溝村村民養家糊口的主要收入來源。沉痛的代價喚醒了紅色基因,時任村幹部多次商議,考慮東溝保留著不少歷史遺址,又是革命先烈戰鬥過的地方,有發展紅色旅遊的基礎,經過考察調研,最終敲定了紅色旅遊帶動鄉村發展思路。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北篇】記者探訪十堰茅塔鄉東溝村:紅色文化+綠色發展走出文旅扶貧路

均鄖房縣委縣政府舊址(張沛 攝)

  乘著三農政策、扶持革命老區建設、精準扶貧等國家政策的東風,東溝村向全面小康的目標不斷邁進。

  東溝村堅持保護修繕與開發並舉,對2000平方米革命遺址進行騰退、修復,修通進村公路,陸續建起革命烈士陵園、革命文物陳列館、戲樓、東溝學堂等,持續建設完善紅色旅遊文化資源。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北篇】記者探訪十堰茅塔鄉東溝村:紅色文化+綠色發展走出文旅扶貧路

東溝村特色民宿(劉建維 攝)

  秉承“把農村當成景區來建設,把農居當成旅館來改造,把農田山水當作旅遊基地來經營”的理念,東溝村引導村民改造、新建特色民居,使整個村莊更加古樸、美麗,旅遊服務更加完善、週到。打造以生態種植養殖、農家餐飲住宿為支撐的旅遊配套全産業,採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建成生態茶園400畝,武當道茶公司定期協議收購茶園鮮葉;依勢就地鋪設茶園觀賞步遊道,打造參與性高、體驗感強的觀光茶園主題景觀園區,推動茶産業、茶文化發展。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北篇】記者探訪十堰茅塔鄉東溝村:紅色文化+綠色發展走出文旅扶貧路

特色民宿 (劉建維 攝)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北篇】記者探訪十堰茅塔鄉東溝村:紅色文化+綠色發展走出文旅扶貧路

特色民宿(劉建維 攝)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北篇】記者探訪十堰茅塔鄉東溝村:紅色文化+綠色發展走出文旅扶貧路

“桃源人家”民宿(陳明 攝)

  在這樣一個靜謐的鄉村裏,幾處特色民宿格外亮眼。

  在上海工作13年的王啟迪,偶然來到東溝村遊覽,便愛上這裡留了下來,在村裏租了一棟房屋院落,辦起了別具特色的“桃源人家”民宿,成為“東溝人”之後,又接連開辦“蛙聲十里”“休休堂”等親子民宿,建起藍染、陶藝等扶貧作坊。據了解,2016年6月營業至今,已累計接待遊客超過十萬人次。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北篇】記者探訪十堰茅塔鄉東溝村:紅色文化+綠色發展走出文旅扶貧路

草木染工坊 (張沛 攝)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北篇】記者探訪十堰茅塔鄉東溝村:紅色文化+綠色發展走出文旅扶貧路

工人展示草木染(劉建維 攝)

  “我們通過文化旅游來促脫貧。”王啟迪介紹,民宿優先租賃東溝村貧困戶田地,連續三年,按年支付土地租賃費用,幫助貧困戶增收。桃源貨棧利用其自身的民宿窗口和品牌優勢,幫助村合作社銷售産品;同時,吸納貧困戶到民宿或草木染工坊就業;還引進傳承傳統草木染技藝,打造鄉村本土文創産品。

  村民吳文琴就是民宿的受益者,以前家裏的收入靠丈夫在外務工,她來到這裡打工後,能在家門口就業,每月賺到兩三千塊錢,減輕了家裏的負擔。對於未來,她也充滿了希望:“我想在十堰買房子。”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北篇】記者探訪十堰茅塔鄉東溝村:紅色文化+綠色發展走出文旅扶貧路

“桃源人家”民宿(陳明 攝)

  以“桃源人家”民宿為龍頭,東溝村舉行農家樂服務和經營培訓,為村民進行專業的指導,引導村民利用自身房屋、土地優勢開辦農家樂,成為當地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文旅扶貧已經取得了明顯實效。”東溝村黨支部書記張旭介紹,2019年全村實現經濟總收入730余萬元,旅遊接待量達40余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50余萬元,帶動周邊50余戶村民就業創業,90%農村勞動力吃上了“旅遊飯”,摘掉了“貧困帽”。(張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