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     輿情智庫
武漢“兩江四岸”變身全景生態綠廊
2020-12-31 14:32:38來源:長江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長江大保護兩岸造林綠化收官,2年植樹180萬株 武漢“兩江四岸”變身全景生態綠廊

武漢“兩江四岸”變身全景生態綠廊

青山區在青山長江大橋附近造林。何小白 攝

  12月29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生態保護修復處獲悉,武漢長江大保護兩岸造林綠化已收官。歷時兩年,武漢人在總長360公里的長江和漢江“兩江四岸”,累計植樹180萬株、造林面積2萬畝。 

  “長江和漢江武漢段岸線已經應綠盡綠,形成了貫通的生態綠廊。”市園林和林業局生態修復處相關負責人陳雙田感慨。

  兩江四岸綠廊全線貫通

  12月中旬,武漢各城區都在搶抓冬季黃金植樹季,如火如荼地植樹造林,記者前往青山區和黃陂區的植樹造林現場,進行了探訪。

  青山區今年的造林任務,在青山長江大橋以東,武惠堤沿線,共1690畝。12月16日,記者在青山區其中一個造林地塊看到,兩台挖機正在整地,不少工人正熱火朝天地挖穴種樹。該區城建局工作人員何帥告訴記者,此次造林主要分為6個地塊,同步施工,最多的時候,一天有200名工人在現場植樹。

  在長江對岸,黃陂區植樹造林也在以每天至少200畝的速度推進。作為全市造林任務最重的城區,黃陂區沿武湖段,共有5976畝造林任務,其中今年3004畝。“完成後,左岸大道從新河橋至新洲界,共11.6公里,將不留死角,成為一條真正的綠色廊道。”該區施工現場負責人羅建説。

  長江兩岸造林是湖北省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之一,武漢市涉及的城區(功能區)共有黃陂、新洲、洪山、青山等7個。為了形成閉環的沿江生態廊道,武漢市自我加壓,在湖北省下達1.52萬畝造林任務的基礎上,將漢江兩岸和江岸區江灘(朱家河至新河口段),同步納入造林範圍,使長江大保護實際造林任務,增加至2萬畝。    

  長江和漢江兩江四岸岸線總長度共為360公里,2萬畝造林任務完成後,不僅消除了“兩江四岸”裸露的禿斑,還與中心城區已建成的江灘公園無縫連接,使“兩江四岸”形成全景式綠廊。

  保證存活率達95%以上

  為了保證種下去的樹苗達到95%的存活率,武漢各城區在長江、漢江邊種植的都是易存活的鄉土樹種。何帥介紹,青山區在地勢較低的地方種植的是池杉、旱柳、中山杉等耐濕樹種,地勢較高的地方則種植欒樹、樟樹、烏桕等色葉樹種。

  “為了保證樹木在汛期也能存活,我們劃出了今年夏季汛期最高的水位線,在水位線以內全部種植耐濕樹種。”他説。

  何帥指著緊挨武惠堤的一片原有的防浪林説:“你看那些大樹旁邊的小樹,樹葉紅褐色,就是我們今春插空種下的池杉。雖然經過了夏季的汛期,但基本都活了下來。”

  黃陂區園林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樹苗種下去以後,養護就會立即跟上,後期還將成立養護專班,精心養護。“必須保證存活率達95%以上。”

  長江兩岸留下“希望”的印記

  12月18日,一場特別的植樹活動——“螞蟻森林武漢希望林”義務植樹,在長江兩岸植樹造林現場黃陂區武湖段舉行。武漢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代表、志願者和市民代表共100多人,合力種下300多棵池杉樹苗。

  今年春天,全國上下齊心支持武漢抗擊疫情,中國綠化基金會、螞蟻森林共同發起首屆“互聯網植樹節”公益活動,4000萬愛心網友通過低碳生活匯集綠色能量,累計給武漢希望林“澆水”6139噸,為這座英雄的城市祈福加油。而這場植樹活動,就是將這些“綠色能量值”所對應的樹栽植,將網上的綠色行動變為現實。

  在植樹現場,武漢市民魏文芳告訴記者,她和孩子約定每年都要一起種棵樹。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這個家庭已堅持了20年,就算在武漢最艱難的2020年也沒有間斷。

  魏文芳説:“今年雖然遺憾地錯過了一個春天,但在親友的幫助下,我和兒子通過手機合種,還是完成了每年種一棵樹的習慣。今天能在長江邊種下一棵真樹,內心非常激動。”無獨有偶,去年3月,在洪山區武金堤沿線,百餘人義務栽植池杉林。

  武漢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説,武漢的義務植樹活動蔚然成風,越來越多的市民通過植樹盡責的方式,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長江大保護兩岸植樹造林,不僅是專業部門的事情,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參與和支持。”(長江日報記者楊曉雨 通訊員趙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