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     輿情智庫
十年之約守護“生命長江”
2020-12-31 11:18:51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十年之約守護“生命長江”_fororder_01

2019年10月19日,嘉魚縣最後一批漁船在當地漁政部門的監督下回收上岸(資料圖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勇 攝)

  十年,對於奔騰了千萬年的長江不過彈指一揮間。然而,如果我們用十年的時間去努力,或許能換回母親河的再一次重生。

  長江十年禁漁,是黨中央“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作為長江禁漁的主戰場,湖北責無旁貸。

  告別濫捕濫撈,治好“長江病”。湖北上下一心,雷厲風行,用最嚴苛的制度、最有力的手段,全面推動“禁漁令”落實,傾情守護“生命長江”。

  生態之變——告別“酷漁濫捕”走向“全面修復”

  “看,江豚戲水!”

  12月18日,在長江武穴段,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專班開展水上巡查時發現江豚,漁政人員立即舉起手機拍下這一珍貴畫面。

  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閒。

  微信朋友圈裏江豚的“笑臉圖”頻頻出現,長江水質明顯好轉,長江之畔草木青翠,越來越多的人切身感受到了長江的變化。

  萬里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孕育了豐富的生物資源,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母親河。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余種,特有魚類180余種。

  然而,母親河“病”了,而且“病得不輕”。由於人類酷漁濫捕和常年不間斷捕撈,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日漸惡化,生物多樣性指數繼續下降,許多珍稀物種瀕臨滅絕,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

  保護好長江的生物多樣性,事關國家的生態安全與長遠發展。

  自2002年起,我國在長江流域實行春季禁漁制度,每年3月至6月魚類繁殖産卵季,長江主要干支流和重要湖泊禁止所有捕撈作業,但依然難以扭轉生態惡化趨勢。

  從“季節性禁捕”轉向“常年性禁捕”。黨中央決定,自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全面實行禁捕退捕。用“十年禁漁”行動,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讓長江水生生物休養生息。

  湖北是長江幹流流經長度最長的省份,漢江是長江第一大支流,禁漁範圍包括1061公里的長江幹流、858公里的漢江幹流和83個水生生物保護區,禁捕水域面積近千萬畝,在整個長江流域禁捕退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湖北省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介紹,十年禁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將為長江擺脫“無魚”等級帶來希望。

  身份之變——漁民靠水吃水換了“新吃法”

  今年7月,鄖西烈日炎炎,酷暑難當。75歲的漁民吳宗春獨自划槳七八公里,主動將自家的漁船送到羊尾鎮集中收繳處。

  上繳登記後,吳宗春依依不捨地看著風雨相伴25年的漁船,試探地問道:“這對船槳我能不能拿回去做個紀念?”正在現場登記的工作人員一躍上船,把雙槳卸下來交給吳宗春:“感謝您支持禁漁退捕工作,留個紀念吧。”

  “禁漁令”下,聞令而動。祖祖輩輩打魚為生的3萬多漁民,為了支持國家政策,舍船舍江,退捕上岸。

  上岸後,原本靠水吃水的漁民該如何生存發展?

  從捕魚到養魚,換了個“新吃法”——

  丹江口市六里坪鎮獅子溝村榮天家庭農場主郝映宏退捕上岸後,請來挖掘機,在原有家庭農場的半山腰開挖7口精養魚池,2個池子投放2000尾金槍魚;4個池子投放4萬尾黃顙魚,1個池子投放5000隻京山甲魚,並配套水産品一條龍加工車間。“這次創業,我要成為漁民上岸的模範,打造一個新型示範農場。”

  作為全國水産養殖大省,湖北水産與科研部門大力推進全省精養魚池養殖,成功繁育馴化出中華沙塘鱧、銅魚等6個優質長江魚品種,經過一系列技術攻關,未來3年,逐步讓人工繁育的江鮮走上百姓餐桌。

  洪湖岸邊、梁子湖畔、汈汊湖旁,一個個生態漁場不斷興起,既豐富了老百姓的餐桌,也鼓起了漁民的錢包。

  從賣鮮魚到賣風景,吃上了“旅遊飯”——

  仙桃排湖風景區密塘漁村由老臺漁場與新口漁場組成,漁民借助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將農房打造成民宿,辦起了農家樂。

  荊州從保護傳承傳統文化的角度,對退捕漁船進行回收改造再利用,融合當地“漁夫小鎮”旅遊項目,在漁船的利用上,規劃採取漁宿、漁橋、漁茶、漁歌等形式,打造漁船民宿、漁船浮橋、漁船茶室、漁船演藝等項目。

  從上岸到上班,變身“上班族”——

  在漢川經濟開發區川東集團工業園區,50歲的康志剛正在操作鏟車清理園區垃圾。康志剛夫婦在漢江、漢北河捕了20多年的魚,去年退捕上岸,夫妻倆參加了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會,成功到川東集團工業園企業就業,兩人每月工資加起來有6000多元。

  湖北沿江各市州已因地制宜制定實施方案,通過資金補助、就業服務、技能培訓、創業支持、社會保障等多種方式,做到上岸漁民應扶盡扶、應保盡保,不落一戶、不落一人。

  江上無漁船,錦鱗任歡騰。漁民逐漸擺脫“下水無魚、上岸無地”困境,迎來了新的生活。

  手段之變——人防技防織就護漁立體保護網

  憑欄遠眺,尋找“目標”,12月7日下午5點半,長江武漢金口段,58歲的王明武正在護漁船上巡江。

  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曾是武漢漁民最多的街道。今年8月,王明武和5名同鄉一起參加全省首屆禁捕退捕護漁員培訓班,與漁政部門簽訂勞動合同,成為我省首批護漁員。

  從“捕漁”到“護漁”,一生以江為伴的漁民,對長江飽含深情,多年捕魚的經驗也成為護漁的有利條件。長江、漢江幹流沿線,每隔5公里配一人;水庫、湖泊開放型公共水域,每2萬畝配一人,2000余名退捕漁民正走上護漁公益性崗位。

  禁漁需要政府引導,更離不開立法保障。湖北在全國率先立法,為長江魚類資源張開最有力的保護網。

  湖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長江漢江湖北段實施禁捕的決定》,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至2030年12月31日24時,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産性捕撈。

  有法可依,違法必究。長江流域水域面積寬闊,非法捕撈群體構成日趨複雜,隨機性、機動性、分散性較大,作案手法也越來越隱蔽。單靠巡查等傳統執法手段,已無法滿足實際需要。

  武漢漁政碼頭上空,一台臺無人機盤旋,把江面上可疑目標的位置信息,及時傳給後臺執法人員;

  岸邊林木茂密,紅外熱成像掃描,鎖定夜間可疑人員,讓非法捕撈行為無處遁形……

  紅外巡航、無人機追蹤等新手段、新技術廣泛應用,密織成一張自主、高效、智慧的禁捕水域防護網。

  水上不捕,市場不賣。禁漁,根本還是要實現終端禁食,斬斷長江非法捕撈漁獲物銷售鏈。

  冬日午後,江邊一家“漁家舫”餐廳剛剛送走午餐段最後一批客人。一進門,一張禁漁的通告與餐館不售江魚的公開承諾張貼在最醒目的位置。

  禁漁令下,一塊塊含有“長江”“野生”“江魚”“江鮮”等字樣的招牌被拆除,一家家餐館主動下架野生魚類菜肴,一份份倡議書通過商戶LED大屏、媒體,反復播放……

  十年禁漁,只為江美魚肥。十年有期,保護生態永無止境。

  這,正是我們與母親河最美的約定。(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瓊瑤 汪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