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     輿情智庫
宜昌全域發力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2021-10-22 11:35:4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企業建國家級創新平臺獎勵500萬元宜昌全域發力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科技創新綜合考評優秀等次前列;科技攻關項目加快推進,安琪酵母、興發集團、宜昌人福共投入近20億元,建設生物、有機硅新材料、國際藥物3個技術研發中心;前三季度,宜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578.3億元,增長34.9%,高出全省平均水準16.2個百分點,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二,比去年同期提升7位。

  宜昌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危愛民介紹,在省科技廳悉心指導下,宜昌區域科創中心建設各項工作緊鑼密鼓推進,實現良好開局。日前,宜昌發佈《關於加快推進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圍繞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構建産業生態創新鏈、打造多元化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推進區域協同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等七個方面全域發力,著力打造長江中上游創新資源密集、創新活力迸發、服務帶動明顯的區域性科創中心。

  支持龍頭企業創建國家技術創新平臺

  在宜昌人福東山園區,一盒盒注射用苯磺酸瑞馬唑侖正在生産線上疾步“行走”。該産品打破了國內外臨床鎮靜藥物領域近30年無創新藥上市的局面,也是湖北首個獲批的化學藥品1類新藥。

  為支持宜昌人福藥業發展,宜昌市為其量身打造仿製藥技術創新公共服務中心組建方案和政策支持體系,已向該中心累計撥付專項資金1000萬元。人福醫藥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李莉娥認為,醫藥研發需要高端人才作支撐。宜昌人福技術中心與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校建立各種創新平臺,吸引更多高素質醫藥專家從事技術創新。

  《措施》中,宜昌加快創建國家技術創新平臺。支持産業鏈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創建國家技術創新平臺,提升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水準。對企業獨立或牽頭組建獲批認定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製造業創新中心、産業創新中心,給予500萬元獎勵;作為主要成員單位參與組建的,給予200萬元獎勵;對引進國家級技術研發機構(平臺)在宜昌設立分中心或分支機構的,給予100萬元獎勵。推進湖北三峽實驗室建設,企業獨立或牽頭組建的實驗室,在3年建設期內每年給予2000萬元資金支持。推進醫學研究平臺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P3實驗室給予200萬元獎勵。支持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給予300萬元獎勵。

  實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工程

  “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認定,要注意七個方面的事項。”在微特技術有限公司,宜昌市科技局工作人員向該企業詳細講解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認定政策。這是該市科技部門實施“四個在一線”精細化服務,推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申報認定的一個場景。

  2021年,宜昌申報高新技術企業383家,預計今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凈增150家,總數將達到790家。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預計全年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將達到1100家。

  《措施》中,宜昌深入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成長工程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工程。對首次獲得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規模以上企業給予20萬元獎勵,規模以下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重新申報並通過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給予5萬元獎勵,對首次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未通過的,給予2萬元補貼。對首次“進規”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獎勵。

  今年8月,科技部批復建設漢襄宜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宜昌進一步加強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快形成覆蓋創新創業全鏈條的科技服務體系,對新獲批的國家、省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獎勵。對新獲批的省級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給予20萬元獎勵。

  宜昌市科技局副局長王代紅介紹,在構建産業生態創新鏈上,對土地供應、資金投入等方面,對市內高校、科研院所或企業引進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給予優先支持。在打造多元化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上,加大科技創新投入,設立總額3000萬元的科技信貸風險基金,加強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扶持。在推進區域協同創新上,建設“宜荊荊恩”科技創新聯盟,集聚高校院所創新資源,推動高新園區提質進位。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上,優化科研項目管理,採取“揭榜挂帥”“賽馬制”等方式,推行科技專項首席專家負責制等。(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通訊員 楊曉偉 郭士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