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     輿情智庫
“漢産”火箭形成常態化發射能力 智慧生産線可年産百顆衛星
2021-11-26 15:58:40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趙瀅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1126110845

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3名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通過視頻為第七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送來祝福。 (圖片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11月25日,第七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在武漢開幕。論壇以“構建産業發展新格局,開啟商業航天新征程”為主題,開展商業航天創新技術、産品和項目的深度研討與交流合作,加快推動商業航天産業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貢獻力量。

  “商業航天的發展,催生新航天發展模式,培育新型航天企業主體,進一步激發了航天發展的新活力。”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石泉論壇上表示,商業航天産業已經成為世界發達國家受追捧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是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新機遇、新動能、新賽道、新業態。

  國內推力最大的固體發動機完成試車試驗

  2020年,全球航天産業收入超4000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佔比高達80%,成為推進全球航天産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湖北發展航天産業優勢得天獨厚,正著力打造中國航天“第三極”。航空航天産業被納入湖北“十大高品質發展重點産業”,列入全省重點推進的16條産業鏈,産業步入高品質發展“快車道”。

  如今,全省一大批高科技企業集聚蓬勃發展,已形成較強的産業基礎和較完整的産業鏈。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建設加速推進,快舟火箭打響國際國內品牌,武漢衛星産業園一期等多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産,中國“星谷”正加速建設。

  主論壇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侯秀峰作主旨報告,介紹國內外商業航天發展現狀,總結“十三五”期間航天科工商業航天産業發展成果。

  侯秀峰透露,航天科工首次圓滿完成世界上直徑最大、國內推力最大的固體發動機試車試驗,開闢了一條大型運載火箭發展新路徑。

  目前,中國航天科工大力推進以“經濟、安全、便捷、機動”為特點、可重復使用空天往返飛行器研製及應用,“騰雲工程”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液體火箭衝壓組合發動機模態轉換首次飛行驗證,實現了空天飛行組合動力技術重大突破。

  天基物聯網將進入批量化組網建設

  中國航天科工積極佈局商業航天産業鏈“新能力”,以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服務為牽引,全面佈局運載火箭研製及發射、空間平臺及載荷研製、衛星運營服務、空間信息應用等商業航天全産業鏈創新發展。

  侯秀峰介紹,位於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的火箭産業園,已具備年産20發固體火箭的能力,衛星産業園建成了我國首條具有“柔性智慧化、數字孿生、雲製造”特徵的小衛星生産線,具備年産百顆1噸級以下通用衛星能力。

  “面向低軌衛星星座建設和應用需求,我們攻克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研製發射多顆衛星,有力推動我國空間新設施的快速發展。”侯秀峰介紹,航天科工發射首顆自主研製的天鯤一號衛星,拓展了我國低軌通用衛星平臺型譜。國內首顆低軌寬頻通信技術驗證衛星,掌握了通信載荷、通信協議等核心關鍵技術並形成了一系列關鍵産品。

  國內首批具有星間互聯能力的行雲工程天基物聯網試驗衛星,在軌驗證多項天基物聯網核心關鍵技術,上千套模組和終端産品正在面向水利、氣象、林草、地質災害等多個行業提供應用服務和應急保障。

  “將採用多元化投資建設運營新模式,推進行雲工程天基物聯網系統第二階段建設、航天星雲即時遙感共享星座建設,以及全球掩星氣象探測星座建設,2022年實現12顆以上衛星研製併發射入軌,面向應急監測、氣象預報等多領域提供衛星數據定制化服務。”侯秀峰説。

  産業鏈企業向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匯聚

  中國航天科工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民經濟建設發展急需,準確把握國內外航天産業發展形勢,充分發揮市場化和社會化的資源與力量,加快推動商業航天産業高品質發展。

  “充分發揮市場資本活力,以位於武漢的火箭公司、行雲公司為代表的商業航天公司即將完成累計30億元融資。”侯秀峰表示,將通過火箭、衛星、載荷與終端等産品製造,與産業上下游幾十家企業形成穩定合作配套,逐漸牽引産業鏈企業向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匯聚,建立開放共享的産業生態。

  本次論壇上,中國航天科工提出未來商業航天産業發展展望。

  面向未來規模化、高效化進出空間、利用空間需求,中國航天科工將堅持以固體發動機為主動力,加快推動中大型固體運載火箭研製應用,形成直徑系列化、能力梯度化的固體運載型譜。

  侯秀峰透露,“十四五”期間,航天科工將逐步形成每年執行10次量級的商業航天發射任務,有效補充和豐富快速、經濟、靈活進入空間的方式和手段。同時,加速推進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臨近空間浮空器等空間産品研發,推進重復使用空天運輸平臺關鍵技術驗證試驗,為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益補充。

  “以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為抓手,圍繞商業航天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從根本上為商業航天發展注入不竭動力。”劉石泉表示,將堅持差異化發展,持續加大對戰略資本、領軍人才的引進力度,搭建平臺,全力構建商業航天産業發展新格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通訊員 譚青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