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7版:观点

水泥路缘何变成“杂草路”?

□朱永华

在国家级贫困村——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红石村,一条长达10多公里的道路,仅400多米达到质量要求,大部分路段严重破损,无论是长度还是厚度都未达到建设标准。万州区财政局、区扶贫办文件显示,该项目获得市财政给予的奖补资金高达80万元。(据上观新闻9月2日报道)

水泥路变成“杂草路”,原因令人震惊:村支书指定的承包人从中获纯利30多万元,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乡镇领导以及参与验收的人员甚至乡财政工作人员与出纳等均从中分到了“一杯羹”,村支书更是将包工头的一半利润纳入囊中。

如今,涉事干部分别受到了法律追究和党政纪处分,但由此暴露出的扶贫资金使用、监管等问题,却不容小视。

目前,扶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在继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深刻汲取“杂草路”的教训,严防类似问题发生。比如,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各项运行和监督制度,做好对扶贫资金调配使用的规范管理和长效监管;比如,强化对扶贫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检测验收,全环节、全方位加强审计审查和问效追责,等等。这样,才能及时堵住腐败黑洞,确保扶贫资金的每一分钱都得到精准使用,发挥最大效用。

2018-09-04 1 1 河北日报 c93718.html 1 水泥路缘何变成“杂草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