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1版:文化周刊·读书

舌尖上的乡情乡味

——读周华诚《一饭一世界》

□禾 刀

周华诚《一饭一世界》原版于2012年推出,那时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正在走红。今年再次推出《一饭一世界》修订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时,当年的“舌尖热”早已归于平静。考虑到时过境迁,加之避免与其他作品重复,于是作者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初版中的40多篇文章,新增了20余篇,其余的文章也多有改动。如此不惜精力,既是作者一直以来对文字精雕细琢的习惯使然,也是他对草木不断认识与升华的结果。

本书虽与饮食相关,但绝非猎奇,所见之物大都极为寻常,像白菜、番薯叶、南瓜叶、马齿苋、豆腐、土豆、鲶鱼,还有与饮食相关的茶叶、酒、稻谷等都是常见之物,没有一样是珍稀或“高贵”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从农村出来闯世界的读者,这些吃食熟悉得几乎人们从不在意,但一旦提及,一股浓浓的乡情却陡然涌上心头。

“一餐一饭,内里都藏着一个世界。”作者总能在寻常事物中发现不寻常。农人对于食物始终心存敬畏,哪怕极为普通的蔬菜,在农人一双双巧手中,也能变换出不同的花样。在作者笔下,普通的南瓜除了趁着新鲜蒸煮,还可以做成南瓜干——“加适当比例糯米粉及油盐酱醋生姜辣椒等十余种花样”,蒸熟再晒干。换一种做法,就换一种口味,换一种心情。南瓜干的做法虽然繁琐,但利于长时间存放,还能保持南瓜甜美的味道。繁琐的制作过程里不仅蕴含着农人的汗水,还蕴含着他们的智慧,以及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

乡情乡味不会一成不变,不同时间,不同境遇,往往也影响着人们对乡情乡味的感受。最典型的当数清代文学家周容的《芋老人传》。同样是煮芋头,身为贫寒书生时,芋头十分香甜,做了高官后,煮芋头却变得寡淡无味。食材相同,只是食客身份发生了变化,口味也不再是以前的口味了。正如笔者在镇上读高中时,同学们的生活条件都不太好,那时嘴馋的同学拿着好不容易攒到的零钱,到路边摊要碗馄饨,顿时感觉无比幸福。如今,同学们在群里总是讨论镇上哪家馄饨正宗,但每次去吃,虽然馅比以前更多,做工更精致,可就是吃不出当年的那种美味来。

周华诚的文字深邃优美,这源于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他说:“在城里是会忘了季节的。”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之中,四季越来越像是一种没有温度起伏的“定色”。他说:“煮起一锅羊肉,然后等雪来。”下雪天是吃羊肉的最好时节,滚烫羊肉的暖气,胜过身上十件皮衣。他说:“饮茶之人,可以从一杯茶里品出兰香,听见流泉。”吃茶之人不在于解渴,而是在细品慢咽中体味茶叶背后的空谷幽兰。

味蕾上的故乡,舌尖上的乡愁,人间草木的滋味,化作清新的文字氤氲在时空深处。作者从日常食物中窥见人生百态,抒写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爱。

2018-11-23 ——读周华诚《一饭一世界》 1 1 河北日报 c109564.html 1 舌尖上的乡情乡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