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還要守住陣地 專家學者“把脈”梆子聲腔劇種發展路徑

2018-09-30 10:53:54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22

圖為研討會現場。趙麗肖 攝

  中國戲曲分為四大聲腔,其中産生於北方地區的梆子聲腔是劇種最多,傳播最廣的。陜西秦腔、山西蒲劇、晉劇、河北梆子、河南豫劇、滇劇……這些有著不同地域特色的梆子戲在中國的戲曲舞臺上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力,是一筆筆豐厚的文化遺産。在新時期,如何讓梆子聲腔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是擺在所有梆子人眼前的問題。

  男女同聲同調的唱腔要不要改革?改革創新的同時如何守住陣地?怎麼把難唱難學的梆子聲腔普及到校園?如何留住人才……9月29上午,20余位來自戲曲界的理論專家、一線創作者、劇團領導和演員齊聚一堂,圍繞“新時期梆子聲腔劇種的發展路徑”這一主題進行研討,大家從多個角度深入探討了梆子聲腔藝術的傳承發展之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33

河北省梆子劇院作曲姬君超(前排左一)和編劇陳家和(前排左二)在會場。趙麗肖 攝

  ●梆子唱腔的高調門是特點也是“弱點”

  熟悉河北梆子的人都知道,河北梆子調門高,音域寬,而且是男女同聲同調,一調到底,不少中外聲樂專家驚異於河北梆子男演員的歌喉都有“特異功能”。研討會上,多位專家針對梆子聲腔調門高的問題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和豫劇相比,河北梆子太難向大眾普及了,很多小孩都會唱‘劉大哥講話理太偏’,但很少有人會唱兩句河北梆子的。最大的原因就是調門高。”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作曲姬君超主張進行梆子聲腔男聲唱腔改革,他表示自己多年來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但難於把握繼承和改革的分寸。“目前全是針對一個演員的改法,形不成可以大面積普及的規範,仍解決不了梆子進校園的難題。”姬君超建議結合男聲唱腔的改革,在儘量篩選老唱腔的同時,組織詞曲專業人士,創作更利於青少年美育,適於青少年欣賞,便於青少學唱的新唱段。

  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實驗一團團長白海濱在發言中指出,晉劇也同樣有調門太高的問題。“晉劇聽覺上給人以激情澎湃、酣暢淋漓的感受,但是我們的男演員是G調,唱腔難度大,限制了他們的發展,票友戲迷的傳唱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此看來是不利於劇種發展的。我院的晉劇表演藝術家謝濤在唱腔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在繼承的基礎上打破了晉劇固有的板式切換模式,呈現出一種新鮮的時代感,又易於上口。”

  在這一問題上,山西忻州市梅琳北路梆子劇團的孫永清和保定藝術劇院的劉麥穗則提出了不同意見。孫永清説,一個劇種的調門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這樣才有應有的味道。“如果認為高音調上不去,整個把調改掉,我認為這樣是不合理,不對的。調門是老前輩們多少年一代一代通過實踐出來的,不能一朝一夕把劇種的調變了。”劉麥穗提出可以針對調門做出多個版本,“高調門還是應該保留,如果今天嗓子狀態不好,就唱低一點的,再做一些適合校園普及的版本,適合青少年傳唱。”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44

河北省戲劇家協會原副主席劉仲武(右一)在會場。趙麗肖 攝

  ●留住地方味兒才能守住梆子唱腔陣地

  “河北梆子發源於山陜梆子,我們的地方戲青年演員在唸白上不要再往京劇上靠了,要守住自己的聲腔陣地,守住方言特色。”河北省戲劇家協會原副主席劉仲武拋出自己的觀點。他説,咱們的梆子聲腔系列都是從山陜梆子演變的,山陜梆子到了當地,結合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方言,做了一些修改,産生自己的劇種。“音樂唱腔是標識劇種的分界線,京劇是‘湖廣音、中州韻’唱念,豫劇要用河南口音唱念,晉劇要用山西口音唱念,河北梆子用什麼口音?只有用普通話上韻,或略帶點山陜口音才是正理,《大登殿》裏邊,‘端端正正,正正端端’,這是山陜老梆子來的東西,但使用‘湖廣音、中州韻’是斷不可取的。”

  劉仲武説,有少數梆子演員模倣京劇唸白,把京劇的一些口音特點搬進地方戲裏,這對於梆子獨特風格的繼承是極為不利的,“守住陣地,給自己的劇種留下一席之地吧。”

  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一級編劇陳家和也同意劉仲武的觀點。“梆子戲別走大眾化,不要想成為京劇,就守著這塊兒地,要小眾化,堅持自己的。我們河北梆子要找有河北梆子老味兒的,形成自己的方言,因為你的唱腔和唸白是一致的,但要説了普通話,向京劇一學,這個劇種就完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55

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原院長李平芳發言。趙麗肖 攝

  ●要繼承還要與時俱進走市場發展道路

  戲曲二度梅獲得者、河南小皇后豫劇團團長王紅麗從自身經歷談起,對民營劇團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創建劇團初期,我們對劇目抓得非常緊,既要排‘吃飯戲’,又要排‘精品戲’,沒有‘吃飯戲’就要餓肚子,沒有‘精品戲’就要短路子。”

  從最初建團的艱苦,到現在每年演出300多場,王紅麗説主要原因就是走市場化道路。“我們為什麼在市場上能站住腳?因為我們每排一齣戲都是要做市場調研的。我們排演的《鍘刀下的紅梅》是2001年推出的,本身是很老的題材,就是劉胡蘭的故事,但我們把它賦予了新的含義。劉胡蘭是少年英雄,其實還是個孩子,她也愛美,最後如何成長為少年英雄?我們把這個排出來,就讓很多觀眾、專家看了以後都覺得劉胡蘭可愛、可敬、可親。”王紅麗説,戲曲藝術一定要跟上當下社會發展,她透露,自己註冊了在青少年中很流行的短視頻app的賬號,會把演出視頻上傳,目前已經有十幾萬粉絲。

  在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工作30多年的李平芳認為應當守住傳統底線,敢於大膽創新。他舉了一個例子,“河北省梆子劇院的《寶蓮燈》從1960年首演,到2012年,在全國各個省市地區都演過,唯獨剩下澳門是個空白。我請澳門的朋友看了,他跟我説聽不懂。我們馬上想辦法,文戲用粵劇武戲用河北梆子。但又有一個問題,在粵劇裏,二郎神是俊美的大武生,而在河北梆子裏二郎神是花臉,我們依照觀眾口味,把二郎神改為武生。那次我們和廣州市粵劇團合作,在澳門的演出非常轟動。這才叫粵劇梆子齊亮相,南腔北調齊唱響。要與時俱進,敢於創新。”

  此次研討會進行了整整4個小時,與會專家暢所欲言,出真招、用真情,把自己對梆子聲腔的熱愛,融入到一條條建議和思考中。我們有理由期待,梆子聲腔的明天會更好。(記者 趙麗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