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新作為致敬40年】邯鄲大名縣萬北村闖出幸福小康路

2018-12-03 13:36:33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反饋郵箱:hebei@cri.cn  反饋電話:0311-67561212

視頻攝製:劉劍英、邢雲、張晶

  河北省“大包乾”第一村——

  大名縣萬北村闖出幸福小康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1979年11月23日相關報道。

  説起當年的“大包乾”,大名縣萬北村村民楊勝利記憶猶新:“隊裏的曬場之前只堆4個麥秸垛,到了1978年,幾十個麥秸垛一個比一個大,挨挨擠擠,曬場都盛不下了。”1977年,萬北大隊第一生産隊(以下簡稱萬北一隊)悄悄搞起田間管理責任制,嘗到了“大包乾”的甜頭兒。

  萬北一隊是河北省“大包乾”第一村,也是全國最早探索“大包乾”的村之一。1979年11月23日,河北日報在頭版刊發了兩篇報道,一篇是消息《萬北一隊實行田間管理責任田》,另一篇是通訊《“金娃娃”落戶記》。消息説:“大名縣萬堤公社萬北大隊第一生産隊,原來是個有名的後進隊。從一九七七年秋季實行田間管理責任田後,糧食連年大幅度增産,很快變成了先進隊。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七六相比,糧食畝産由三百多斤增加到一千多斤,總産由八萬斤增加到二十八萬六千斤。今年小麥畝産又由去年的五百五十斤增加到八百零一斤,總産由十四萬斤增加到二十一萬九千斤……”

  當年的萬北一隊隊長董可志現在是萬北村黨總支書記,今年73歲了。“我們窮怕了,餓怕了,不‘闖’不行啊!”11月23日,記者在萬北村見到了董可志,他説,那時麥子畝産才100多斤,別説交公糧了,連口糧都不夠。他每天敲鐘“上工”,鐘聲叮噹響,社員懶洋洋,出工不出力的越來越多,實打實幹的越來越少。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他們也想過辦法。開始是換幹部,換了好幾輪,沒改觀。換幹部不行就分隊,結果情況更糟,不得已又合到一塊。1977年夏天大旱,放著井卻沒人澆地,麥子又減了産。

  董可志和幾個老黨員一合計:既然“大鍋飯”吃不飽,咱把地分包給各家幹吧!幹得好,多開工分,幹得孬,少開工分。這樣一來,戶與戶之間只有“比頭”,再沒了“靠頭”。

  説分就分。過去要一天干完的活,分包責任田後,一個早晨就幹完了。大家把積攢的老坑土和漚糞都用在了田裏。深更半夜裏,別的生産隊早休息了,萬北一隊的社員提著燈籠,還在地裏忙。

  半年過去,秋糧迎來大豐收。董可志伸出4根手指:“比上年秋季多收了4萬斤!”第二年麥收,一畝地達到了五六百斤,比原來多了4倍。看著一麻袋一麻袋的麥子,社員都“傻”了,他們從沒見過這麼多麥子,頭一回吃上了白麵饃。十里八鄉都知道萬北一隊抱了“金娃娃”。

  “‘金娃娃’差點兒被扼殺在搖籃裏。”董可志説,“有人批評我們是‘比資本主義還資本主義’,質疑聲聲,阻力重重,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春風’來了,我們頭上的烏雲才散了。”

  1980年,萬北一隊修改完善責任制,去掉工分,成為“直來直去不拐彎”的“大包乾”。1984年,董可志挑起萬北村黨支部書記的重擔。他想:溫飽解決了,得讓村民富,“要想富,還得闖新路!”

  董可志決定辦企業,先辦了一個麥芽廠,後來原料供不上,停了。1990年,他們又辦了一家飼料廠,結果銷路一直打不開。像當年搞“大包乾”一樣,董可志説,必須闖,否則只能原地打轉兒。

  得知跨國公司正大集團正在尋求飼料生産夥伴,董可志記不清去了北京多少趟,與正大集團有關負責人接觸、洽談,憑著執著、憨厚和誠懇,最終贏得認可,1994年建起了邯鄲正大飼料有限公司。

  從“土裏刨食”到“市場掘金”,萬北人錢包鼓起來了。如今,邯鄲正大飼料有限公司年銷售飼料3萬噸以上,産值近1億元,以萬北村為中心,銷售網絡覆蓋山東、河南等地。

  “每月工資3000多元。”村民董全喜在正大飼料當了10多年裝卸工,和他一樣,萬北人幾乎都在本村“上班”。大學生申麗紅一畢業就回了村,“不單是我,我們村的年輕人都‘戀家’。”她感慨地説,因為萬北村不比城裏差。

  以正大飼料為龍頭,近些年萬北村發展迅速,養豬場、澱粉廠、麵粉廠等6家企業相繼建起,很多村民買了貨車搞起運輸。“我們村光小汽車就有40多輛。”村黨支部副書記董可成一臉自豪。

  村子不大,熱鬧繁華。五六百米長的街道乾淨寬敞,兩側是兩層或三層的商鋪,服裝、百貨、通訊……應有盡有。“除了本村的,還有不少外地人也到這裡租店做生意。”楊勝利開著一家電動自行車銷售門市,最高時年收入20萬元。4年前,他種了2畝多果園,林下養了500隻柴雞,一斤雞蛋賣到12元,依然供不應求,“我準備再闖一把,通過土地流轉把規模擴大。”

  “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讓我們更踏實了。”董可志説,國家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來的日子一定越過越幸福。(記者 邢雲 劉劍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