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河北】燕趙雄風起長城

2019-11-15 09:41:34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美麗河北】燕趙雄風起長城

  長城雪色 于磊 攝

  朔風再起。時值初冬,萬物歸藏。

  長城,這條蒼莽巨龍,經歷千百年風雨,盤踞于山海峰巒間。它在每一個中國人眼裏,早已不單是萬里關山、韆鞦壁壘、偉大奇跡;其銘刻在磚瓦土石上的堅韌智慧,其負載著的自強不息之民族精神,早已縱貫中華民族文明史的華彩篇章,並深深烙印于中華文化基因之中。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山海關、老龍頭、金山嶺、大鏡門……作為保存了明長城最精華部分的河北,成為新中國成立後最早啟動長城保護修復的地方。1984年以來,尤其《長城保護條例》公佈之後,河北成為我國在此領域保護力度最大、成效最為豐碩的省份。

  長城,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值此《長城保護總體規劃》頒布近一週年之際,回眸河北長城保護之路,積極響應推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深入挖掘長城文化資源,創新長城保護利用舉措,便被賦予獨特而深遠的社會影響和時代意義。

  燕趙大地,巍巍長城再展雄姿

【美麗河北】燕趙雄風起長城

  大好河山 郭俊和 攝

  2019年,農曆己亥年。

  這一年,距1369年(明洪武二年),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次大規模開啟長城修築,已過去整整650年。

  這一年,距1984年舉國捐款復建老龍頭,業已走過35載春秋。那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開啟長城修復保護,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號召下,“愛我中華,修我長城”感召了無數海內外華夏兒女。自那一刻起,河北境內長城,邁入一個嶄新的修復保護歷史階段。

  作為我國現存體量最大的世界文化遺産,河北境內現存有戰國、秦、漢、北魏、北齊、唐、金、明代等不同時期長城,行經9個設區市59個縣(市、區)。其中明長城,東起山海關老龍頭,西至懷安縣馬市口,南至邯鄲武安,總長1338.63千米,長城墻體共1153段,包括單體建築5388座、關堡302座、相關遺存156處,尤其包磚長城總長度在全國佔有很大比重。此外,還有戰國至金代的早期長城1159.9千米,包括單體建築遺址915座、關堡遺址70座、相關遺存26處,現多為土崗、石堆等遺址遺跡狀態……

  “不要小瞧這些數據。這是河北首次明確摸清境內長城總體量,實現了精確記錄,可查可尋。”11月9日,在一張長城分佈圖前,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指著密密麻麻的標識告訴記者,早在2006年,我省就在全國率先啟動明代和早期長城資源野外調查工作,經多部門數年協作,逐步摸清我省長城資源,為此後採取有力保護措施打下堅實基礎。

  這一調查之所以意義非凡,正在於前所未有的權威性、系統性、科學性和規範性。全站型電子速測儀、GPS全球衛星定位儀、鐳射測距儀……通過傳統考古調查方法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的實驗過程,對長城墻體、單體建築、關、隘、營、堡以及與長城相關遺址遺跡,與長城建設相關的石刻、碑碣、民間傳説及自然與人文環境、保護組織和保護標誌等,逐一測繪登記。

  “所有信息整合匯總,最終建起數字化的河北省長城資源數據庫。”張立方説,以山海關長城為例,通過機載鐳射雷達和地面鐳射雷達等多種設備採集數據並處理後,得到了可精確測量的三維模型,是目前效果最佳、能實現真實三維效果的數字長城。“這些技術適用性極強,對今後河北乃至全國長城或古建築的測繪、保護、修繕有著重要應用價值。”

  與此同步,我省積極爭取各級財政部門資金3億多元,推動長城保護管理邁入系統化。撫寧板廠峪及義院口、灤平金山嶺、易縣紫荊關、遷西青山關、張家口大境門、萬全右衛城等20多項保護工程紛紛組織實施,特別是山海關及東羅城保護工程被譽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長城保護工程的典範。

  長城保護工程,可謂功在當代,利在韆鞦。

  “2005年,國家文物局正式啟動長城保護工程,其中山海關長城保護工程是國家首批項目。”省文物局總工程師劉智敏介紹,該工程于2006年8月10日開工,包括關城及東羅城6000米古城墻地基加固、現狀保護、重點修繕等,總投資近2億元,國內六個省市十余支專業隊伍參與。該工程極其嚴謹,施工中嚴格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修繕原則,建立科學監測和日常保養維修制度,在盡可能多地保存歷史遺存和歷史信息方面做了有效嘗試。

  十幾年間,在河北境內長城沿線,撫寧羅漢洞、青龍花場峪、遵化大石峪、寬城喜峰口、赤城獨石口、崇禮岔溝梁等長城保護工程項目均積極推進。為了做好長城周邊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我省還先後爭取國家發改委預算資金6000余萬元,已完成金山嶺、紫荊關等地段長城保護性設施建設項目。

  古老的燕趙大地,萬里長城再展雄姿。

  齊心勠力,長城保護成效舉世矚目

【美麗河北】燕趙雄風起長城

  雨後長城 周萬萍 攝

  若問長城最巧奪天工的部分在哪?也許很多人會首選山海關老龍頭。雄襟萬里,天開海岳,萬里奔騰,昂首入海。

  然而,更多長城段落默默無聞、滄桑挺立,伏脈于漫漫關山荒野之上。“這其實才是長城最普通的面貌,每當發現這些長城殘軀時,我都潸然淚下。”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河北地質大學長城研究院院長董耀會説,恰是這些瀕於殘損、日漸被湮沒的段落,在歷史風雲中拱起了長城最厚重、最堅實的脊梁。

  説到長城的脊梁,不能不提河北的長城抗戰遺址。1933年,日軍進逼長城沿線,中華兒女浴血奮戰,東起山海關,西到馬市口,千里長城防線成為戰場。1940年,著名攝影記者沙飛以淶源長城為背景拍攝了一系列反映八路軍敵後抗戰的作品,首次將長城和抗戰以現代影像的形式呈現在世人面前。

  在長城抗戰影像中,有一張被命名為《八路軍解放東團堡》的照片,引起長城研究專家張保田的疑問:東團堡沒有長城,這張照片究竟是在哪拍攝的?為此,張保田徒步走遍淶源的長城,耗時近兩年才找到這座敵臺——寧靜安長城第七號敵臺。“荊棘叢生,多少年風吹日曬,敵臺上半部已坍塌,若不是有心人苦苦尋覓,這座在影像中感動無數人的遺址,可能真會在人們的視野中湮沒消失。”淶源縣文保所所長安志敏説。

  2012年,張保田出版圖集《尋找遠去的長城》,將找到的一千多張長城老照片在原址復拍。他説,找到原地,再拍一次,是為了留給後人。

  無數像張保田這樣的長城愛好者競相奔走,讓長城保護社會力量日漸被重視。2003年,秦皇島首創長城保護員制度,主要依託長城愛好者、研究者以及長城沿線村民,通過必要的資金支持和專業知識培訓,發揮他們靠近長城的優勢,對長城進行動態安全監管巡視。

【美麗河北】燕趙雄風起長城

  白羊峪長城 成貴民 攝

  淶源縣唐子溝村李鳳鳴李勇父子、秦皇島市城子峪村張鶴珊……目前,我省長城沿線59個縣(市、區)中已有55個建立了長城保護員隊伍,聘請了800余名長城保護員。而長城保護員制度,也被推廣為全國長城日常保護的重要舉措,截至2016年9月,全國各地聘請長城保護員4650名,覆蓋長城沿線全部省份。

  “社會力量彌補了專業力量的不足,而各級政府和文物部門的及時引導,讓這些關愛長城的感情凝聚起來,真正匯聚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同時也探索出了可以推廣的河北經驗。”張立方説,類似這樣的機制創新,在我省近年長城保護中屢見不鮮。

  2018年,明代薊鎮長城重要組成部分——喜峰口西潘家口段長城保護維修工程(一期)開工儀式在寬城滿族自治縣舉行。“這是使用社會公募資金進行的長城保護項目。”省古建所所長張建勳介紹,該工程一期有17.4萬人參與募捐,籌款281萬餘元,已維修長城132米、敵樓1個。目前,二期工程已開工,將維修長城敵樓3個、墻體873米。

  在積極探索社會力量參與長城保護的同時,十餘年間,我省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規章制度,推動各種保護和管理舉措落實到位,逐漸構建起長城保護的整體構架。

  2011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長城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2015年,成立河北省長城保護協調領導小組,統一協調領導全省長城保護工作,明確各市、縣長城保護責任段。2017年,《河北省長城保護辦法》正式頒布實施,為做好長城保護提供了制度遵循……

  專項資金是長城保護的關鍵。為此,我省專門設立了省級長城保護專項資金,由省財政每年安排1500萬元,用於長城搶救性維護、監控防護、長城監測等。同時,把長城保護管理經費納入各級政府預算,對欠發達地區給予政策傾斜。此外,還加強長城檔案資料整理等工作。

  “這一系列舉措,真正夯實了長城保護基礎。”劉智敏介紹,目前,我省已組織編制完成《河北明長城保護規劃》。省政府將已認定的389處長城段落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責成沿線縣(市、區)政府完成保護標誌設立工作。啟動實施了遷安白羊峪、撫寧箭桿嶺等文字磚段落長城視頻監控工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目前,上下聯動、各方協同、保障有力的長城保護傳承利用長效工作機制,正在河北全省形成。”張立方説,今後,河北將以最新公佈的《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為依據,繼續將長城保護持之以恒抓下去,讓古老的萬里長城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文旅融合,長城文化譜新篇

【美麗河北】燕趙雄風起長城

  青山關長城 董寶泉 攝

  初冬,漫山紅遍,層林盡染。

  11月4日,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河北。“第二屆雙墻對話研討會暨長城保護聯盟第二屆年會”,在河北金山嶺長城腳下開幕。中外專家圍繞管理、保護、研究、考古調查、開放利用、社會參與等話題,結合中國長城和英國長城最新成果展開討論和考察。“跨越兩大洲的雙墻對話,有助於促進長城價值、精神和影響的更深層次和更廣維度的認知,有助於中外同行在文物保護、傳承利用和文明對話中相互了解與合作。”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胡冰表示。

  長城,是古老而活化的中華民族精魂。長城保護要有世界眼光、國際視野,要積極展開國內外多部門合作研究保護工作。如何保護好、利用好長城資源,任重而道遠。

  2018年春,一份名為《關於建設河北長城文化帶的建議》的提案,在全國兩會上引發廣泛關注。全國政協委員、時任河北省文化廳廳長的張妹芝提出一條保護、惠民的雙贏之道——打造一條京津冀文化紐帶,在做好長城保護與文化傳承的同時,帶動當地旅遊業及相關業態發展,助力沿線鄉村振興、脫貧致富。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將長城沿線各類資源統籌考慮,合力打造長城文化‘金名片’。”張妹芝認為,要以保護長城和優化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展示長城文化特質和發展區域文化産業為重點,“讓長城文化遺産保護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激發內生動力,惠及民生。”

  對此,河北省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孫萬勇也認為,應全面挖掘長城文化帶的資源,發揮長城文化帶對精神文化、經濟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的帶動作用,重點打造三條産業帶:即建設一條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教育産業帶;打造一條綠色生態旅遊産業帶;帶動一條扶貧富民産業帶。

  近年,國家層面對長城文化內涵挖掘逐漸提升到新高度。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其中,關於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相關工作,河北被寄予厚望,列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目前,正開始摸索適合長城特點的公園定位、管理模式、開放強度、展示手段等。

  “繼續辦好長城文旅融合活動,講好長城故事。”秦皇島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孫志升對未來充滿期望:活化長城文化遺産,深入挖掘山海關長城的特色文化底蘊,建設集長城戍邊、軍事要塞、歷史文化等於一體的特色街區,推動長城沿線村落打造長城特色民宿、非遺展示基地、影視基地,形成集文旅商貿于一體的旅遊産業帶……

  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長城並非一堵功能單一的墻,它是鮮活的民族象徵,其價值與時俱進、歷久彌新,關乎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張立方説,長城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又是未來的。河北將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城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踐行五大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好《長城保護總體規劃》,以新時期的文物保護方針為指引,做到因地制宜、精準施策。 (記者 龔正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