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並舉做實醫聯體

2018-01-16 09:39:37|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孟慧

  據媒體報道,去年6月,海南省出臺了醫聯體建設和發展的實施方案,大力推進醫聯體建設。如今,省人民醫院、海醫一附院、海口市人民醫院等省級三甲醫院紛紛牽頭,建立起了覆蓋各級醫療機構的醫聯體,並通過技術幫扶、資源共享等多種方式,實現了醫院之間的初步聯動。然而,在實際運作中,醫聯體仍存在不少問題,如百姓基層首診熱情不高、“下轉”患者少等,導致醫聯體依然面臨著“聯而不通”的尷尬。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這是傳統中醫推崇的理論。而縱觀當前“就醫難”的各類症狀,其病因也多出在“不通”上。比如,看病就醫的無序、混亂,釀成了“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優質醫療資源的過度集中,造成了民眾對基層首診的極度不信任……無論是就醫的混亂無序,還是資源的過度集中,無不是醫療發展“凝滯不通”的體現,其結果難免帶來“就醫難”的痛楚。

  而醫聯體建設,突出的正是一個“聯”字,意在通過上下聯動,推動患者、醫生、優質資源的有效聯通,進而破解醫療發展各類“凝滯不通”的症狀。以“聯通”化解“不通”,醫聯體建設為我們解決“就醫難”問題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然而,正像開頭所言,當前醫聯體建設卻是聯得多、通的少,這一問題倘若不能有效解決,醫聯體非但不能方便群眾就近就醫,反而會造成大醫院無限制擴張的弊病。

  基於此,醫聯體在“聯”的同時,還必須對症施策,解決好“通”的問題。事實上,看病就醫所涉及的主體,無外乎病人、醫生、醫院等,做好“聯通”工作,也要圍繞這三方面持續發力。就患者來看,當前的主要問題,是其對基層醫療的不信任,而不信任的根源在於基層醫療資源的嚴重不足,因此,扭轉百姓固有偏見,激發基層首診熱情,必須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喚起群眾對基層醫療的信任,真正讓基層醫院留得住人。

  按理來説,醫聯體建設正是為了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然而,其主導者畢竟是大醫院,面對殘酷市場競爭,在義務與利益之間,大醫院會在多大程度上忍痛割愛?專家基層坐診、醫生多點執業、基層醫療培訓等舉措,又能收到多大成效?此外,患者即意味著利益,大醫院又是否心甘情願“下轉”患者?這些醫院層面的問題關係到醫聯體能否真正“聯通”起來,需要更為細緻的思考、更加完善的制度設計。

  從醫生層面來看,當前的醫療市場遠沒有發展到讓專家自由執業的地步。無論是醫生,還是醫務工作者,都傾向於待遇優厚的大醫院,不願意到基層醫院任職。結果導致,當前醫生參與醫聯體建設,基本上僅限于基層坐診這一單一路徑。即便是基層坐診,也多是熱情不夠、積極性不高,這顯然有違醫聯體建設初衷。因此,推動醫生“聯通”起來,就要在薪酬待遇、職稱評定等方面,為其“下基層”提供更為完善的保障。

  醫聯體建設願景很好,但其能否實質性推進,關鍵在於能否解決好市場性的問題。同為獨立經營的醫院,原本就處於競爭性的關係,而現在卻要在醫聯體大框架下,由競爭關係轉為協作關係,其間蛋糕的分配、利益的協調,可謂難上加難。不過,既然邁開了步子,就要著力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而筆者以為,當前亟需做的,就是通過明確定位,理順自上而下不同醫院、醫生、患者間的關係,實現利益的合理分配,只有如此,醫聯體才能真正“聯通”,合理“導流”,造福廣大群眾。(張成林)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