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紅樹成林——“海上森林”回歸記

2018-01-30 17:32:14|來源:新華網|編輯:孟慧 |責編:
分享到:

  十年樹木、紅樹成林——“海上森林”回歸記

  位於海南省臨高縣西部海岸新盈農場的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是國家林業局在海南省批准建立的第一個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507公頃的公園內,小河水塘密布,紅樹林錯落有致,百鳥翔集,景色宜人。

  從2005年12月籌建紅樹林濕地公園開始,新盈農場累計已投入1800多萬元保護資金,通過退塘還林、人工種植、禁止開發等保護措施,使當地的海岸灘塗、河流水塘、紅樹林等濕地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和發展。隨著保護效果逐漸顯現,這裡的濕地生態環境顯著好轉,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2017年以來最新統計顯示,僅棲息在此和來此越冬的鳥類就達140多種,包括國際極瀕危鳥類勺嘴鷸、黑臉琵鷺等。濕地公園內的兩個村莊225戶新盈農場職工,通過農場組織細緻多樣的産業置換、開展旅遊、自然環境教育等,2017年戶均收入達到35000元。保護綠水青山、實現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正在新盈逐步實現。

  這是夕陽下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攝于2018年1月27日)。新華社記者卜多門攝

  新華社海口1月30日電題:十年樹木、紅樹成林——“海上森林”回歸記

  新華社記者李浩然、姜恩宇、卜多門

  陳石壯是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第一批退出蟹塘的農民。當新華社記者拿出一張12年前“退塘還林”的照片給他看時,50歲的陳石壯一眼就認出了自己。

  “完全不後悔!”回想起當時退塘的決定時,他説:“養蟹收入時好時壞,總體算下來,好像還虧了點。”

  退塘後,陳石壯被聘為濕地公園的一名保安,收入穩定。他巡邏時偶爾還會路過他那口老塘。如今,塘口壘磚已被漲落的潮水拍打成殘垣斷壁,紅樹林重新生長得鬱鬱蔥蔥。

  落潮時分,紅樹林周圍的灘塗上,顏色鮮艷的螃蟹陸續從泥洞中爬出,大大小小各類水鳥從紅樹林飛出,覓食嬉戲。

  “今年我觀測到30只黑臉琵鷺,比去年多了3只。”濕地公園管理員羅理想説,這裡已記錄到百餘種鳥類,其中不乏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的勺嘴鷸和瀕危物種黑臉琵鷺。

  上世紀末,為了發展經濟,陳石壯和一些村民在原本認為是荒灘的海邊灘塗上壘土成墻、建設水閘,甚至砍伐紅樹林,為養殖蝦蟹清騰空間。

  “當時大家誰也沒意識到這是破壞環境。”陳石壯説。

  2005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成為首批獲准建設的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這也是全國第一個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試點。2016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林業局驗收。

  期間,海南新盈農場通過“退塘還林”、人工引種紅樹林、控制開發等方式,實施濕地保護。共投入資金超過1800萬元,清退蝦蟹養殖塘200余畝,人工種植紅樹林132畝,紅樹林得到有效恢復,生物多樣性逐漸豐富。

  目前,濕地公園內共有12科18種紅樹植物,70余種紅樹林底棲動物。其中,中國新記錄物種——拉氏紅樹就是在新盈發現。

  近幾年,因圍塘養殖蝦蟹投入較高、效益不穩定,越來越多農民主動退塘。目前廢棄蟹塘已達44口,面積達300余畝。

  記者現場看到,這些廢棄蟹塘裏,紅樹林開始重新自然生長,有的已接近一人高。“拆除閘門,讓潮汐能自由出入塘內,紅樹林就能自然恢復、逐漸回歸。”羅理想説,“紅樹林面積越來越大。”

  隨著生態修復效果開始顯現,越冬候鳥群體趨於穩定,前來觀鳥的遊客也漸漸多起來。公園管理者正計劃借此發展生態旅遊,讓生態修復的“綠色紅利”惠及公園內原有的兩個自然村、225戶村民。

  吳神懷在公園內的墩吉村有三間老屋,去年已接待了好幾撥觀鳥遊客。他既當廚師,又做嚮導,工作中能聽到遊客口中的新鮮事,還能賺到一些收入,“感覺很快樂”。

  生態越來越好,鳥兒越來越多。與過去不一樣的是,羅理想不僅沒有看到人打鳥,相反,還有村民不時向他討教紅樹林保護的知識。

  “過去‘空講’保護的生態意義。現在大家也意識到,保護好紅樹林,還能搞旅遊賺錢。保護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了。”羅理想説。

  早在6年前,陳石壯就搬離了用火山石砌成的老屋,在不遠的新盈農場裏蓋了新房,還有養豬、300株橡膠樹的收入和做保安的工資,生活也算不錯。但他還想著適時搬回老屋,開設“農家樂”,吃上保護濕地的生態飯。

  “我們正邀請廈門大學專業團隊為村民設計‘生計發展規劃’,在保護好生態核心區的前提下,通過觀鳥科普教育、鄉村旅遊等,打造‘共享農莊’,讓村民參與到旅遊服務業中,實現生態與經濟雙發展。”濕地公園辦公室主任王國強説,“既守住綠水青山,又能抱上‘金山銀山’。”

  十年樹木、紅樹成林——“海上森林”回歸記

  這是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攝于1月26日)。新華社記者姜恩宇攝

  十年樹木、紅樹成林——“海上森林”回歸記

  這是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攝于1月26日)。新華社記者姜恩宇攝

  十年樹木、紅樹成林——“海上森林”回歸記

  這是2006年4月14日,新盈紅樹林濕地公園進行退塘還林、恢復紅樹林工作現場(資料圖)。新華社記者姜恩宇攝

  十年樹木、紅樹成林——“海上森林”回歸記

  這是2006年4月14日,新盈農場職工在紅樹林濕地公園挖開養蝦池、恢復紅樹林(資料圖)。新華社記者姜恩宇攝

  十年樹木、紅樹成林——“海上森林”回歸記

  這是2006年4月14日,新盈農場為退塘還林的職工陳石壯(前右2)等人發放種兔和飼料,幫助他們發展生産生活(資料圖)。新華社記者姜恩宇攝

  十年樹木、紅樹成林——“海上森林”回歸記

  陳石壯在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科普室端詳自己天天巡護的紅樹林科普繪圖。他從2006年開始,當上了這個濕地公園的保安人員(攝于1月27日)新華社記者姜恩宇攝

  十年樹木、紅樹成林——“海上森林”回歸記

  這是新盈紅樹林濕地公園退堂還林後在當年的養蟹塘中生長的紅樹林(攝于1月26日)。新華社記者卜多門攝

  十年樹木、紅樹成林——“海上森林”回歸記

  這是新盈紅樹林濕地公園稻田中的水牛和牛背鷺(攝于1月27日)。新華社記者姜恩宇攝

  十年樹木、紅樹成林——“海上森林”回歸記

  這是棲息在新盈紅樹林濕地公園的大群栗樹鴨(攝于1月26日)。新華社記者姜恩宇攝

  十年樹木、紅樹成林——“海上森林”回歸記

  這是在新盈紅樹林濕地公園灘塗休息的國際瀕危候鳥黑臉琵鷺,今年這裡共觀測到30隻越冬黑臉琵鷺,是歷年來數量最多的越冬種群(攝于1月26日)。新華社記者姜恩宇攝

  十年樹木、紅樹成林——“海上森林”回歸記

  這是棲息在新盈紅樹林濕地公園的針尾鴨、沙錐、白腰勺鷸、黑水雞(由上到下、由左至右)(攝于1月26-27日)。新華社記者姜恩宇攝